愛伊米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公元前54年,匈奴單于郅支率部,南遷至長城外的塞下,同西漢結好,約定“漢與匈奴為一家,毋得相詐相攻”。 單于雖然垂垂老矣,可對漢族美女十分喜愛,並三次進長安入朝,向漢元帝請求相賜。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為邊疆穩固,為了國家的安寧。這個要求對漢元帝不算難個事兒。後宮裡就有很多從民間選來的宮女,個個長相不不賴,還整天被關在皇宮裡。她們很想出宮,但卻都不願意嫁到匈奴去。管事的大臣正在為沒人應徵焦急,聽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報漢元帝。漢元帝吩咐辦事的大臣擇個日子,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得到這樣一個年輕美貌的妻子,高興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說的了。 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多少有點捨不得。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經晚了。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

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臨行之日,王昭君戎裝打扮,嫵媚之中更兼英爽之氣,面向未央宮,拜別天子,帶著一份異樣的感情,看了長安最後一眼,被匈奴人護衛著,懷抱琵琶上馬而去。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她一生嫁給父子二人,卻帶來了長久和平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在人們的眼中,王昭君可能是悲傷的,可能是孤獨的,可能是不幸的。但是不管怎麼樣,王昭君她是堅強的。為了中原,嫁給了匈奴人,她一路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她無怨無悔,不僅給匈奴先進的知識文化,並且給漢朝和匈奴帶來了60多年的和平。所以王昭君更是值得我們歌頌和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