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聞名於世,這幅圖曾經驚豔了世人,這幅圖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的面貌,從一幅圖中可看盡世間繁華與滄桑。圖中的重心主要在汴京和汴河兩岸的景象。清明上河是當地的一個風俗。全圖大部分分為汴京的城外景色,汴河場景,城內熱鬧集市三部分。清明上河圖中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清明上河圖》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此圖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眾所周知,《清明上河圖》除去北宋張擇端的原版以外,千餘年來一共產生了30多幅名家摹本。其中原版《清明上河圖》深藏北京故宮,十餘年才難得重展一次,臺北故宮博物館也藏有7本,美國5本,英法日皆有。而事實上,我們大多數時候在網上見到的《清明上河圖》都是明代畫家仇英的版本以及清代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畫成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說到這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作為全畫至關重要“畫眼”,那座立於汴河之上的橋,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是“木拱橋”,之後的版本畫的卻是“石拱橋”。一石一木之間,看似區別不大,但其實對古代橋樑來說算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橋樑,那為什麼只有北宋的才是木橋呢?當然了,這個謎團現在已經解開,它實際上隱藏著我國古代橋樑史上一個最為偉大的秘密。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在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河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自東水門外七里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三十。從東水門外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雘,宛如飛虹……”

很顯然,這段描述說的就是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中的這座橋樑。以巨木架飛虹,跨越河流,當我們再仔細觀畫,你會發現橋的兩側排列著鱗次櫛比的草棚涼亭。下面是繁忙的河道,上面是熙攘的商鋪,更凸顯了這木橋的牢固程度。我們稱這種橋為“虹橋”。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這種木橋不僅能夠滿足船隻的航行,還有一定的承載能力,而且跨度大橋體牢固,故而這種橋又被稱之為“飛橋”。遺憾的是靖康之變後汴河干枯,這種虹橋也消失不見了,這種技術也隨之消失世間。此後上千年人們都無法復原這種橋樑,以至於還是選擇了石橋代之。

後世的橋樑專家一直在尋找這種失傳千年的古老技術,直到近年來在浙閩山區才意外發現了失傳的虹橋,這一技術才算是失而復得,這個神秘的橋樑建造技術之謎才被徹底破解。

清明上河圖為什麼偉大曾隱藏一個秘密,直到近年來才被破解

不過,經過千年傳承,“虹橋”技術已得到改變。由於浙閩山區無大跨境流域的航運需求,所以虹橋開始往更加精巧和美觀,以及便於人民棲息發展,就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廊橋”。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