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淺談契丹遼國春秋

文章看完了,你有何感觸啊,歡迎下方留言

希望小編的文章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如有不足,盡請諒解!

遊牧民族的強大戰鬥力來自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一個技術上的原因是鐵製馬鐙的作用,它在公元初傳入草原地區,為騎射作戰提供了很大方便。騎手身騎訓練有素的戰馬,並使用一種精巧的弓箭,這樣形成的戰鬥力就超過了由農民組成的步兵。從400年到1400年,在火器誕生之前,這種軍事技術在亞洲一直都出於領先地位。

契丹人建立的遼國(947年-1125年)具有典型的二元國家的特徵,遼橫跨蒙古、滿洲和中原腹地的東北地區。華北和滿洲南部為農業區,滿洲西部和蒙古是草原,而滿洲的東部和北部則為林區。境內的少數民族包括:滿洲東部的通古斯人,他們以狩獵、耕種和養豬為生;蒙古草原的突厥各部,他們是純粹的遊牧民族,完全以牧羊牧馬為生;兩者之間是半遊牧民族的契丹人,他們既種植莊稼、養豬同時也養馬牛駱駝,屬於混合型經濟。契丹最初有18部,後發展為54部,在此基礎上最終便形成了契丹帝國。

淺談契丹遼國春秋

契丹社會以某一族為中心,分為8大支脈,各支間互相通婚。契丹社會也包括契丹人以外的遊牧民族和在農村、城鎮定居的漢人(契丹境內的漢人地位不等,或為奴隸、半自由人或具有完全人身自由)。原先滿洲東部渤海國的百姓則處於在這一社會的最底層。

契丹各部大部分都沒有姓氏,往往幾代之後身份就辨別不清了。他們的祭祖活動仿效漢人由統治者所屬一族掌管。他們的婚姻仍按照民族的風俗,往往可以娶姨、姑為妻或者在兄弟死後繼承他們的遺孀。

淺談契丹遼國春秋

907年,契丹各部像先前匈奴人一樣形成了統一的部落聯盟。同年他們的首領自稱為契丹國皇帝,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大,統治者終於建立了牢固的世襲君主制度。契丹人不僅建立起中央集權制度,而且擁有強大的騎兵部隊,契丹皇帝大帳的護衛由騎兵射手擔任,在922年契丹皇帝就從各部抽調精兵組建了一支2000人的類似西方近衛軍的騎兵部隊,後來人數又增加到了5萬人至7萬人。

在作戰時,契丹騎兵每人可以擁有3匹戰馬,其中2匹作為備用用馬。他們的裝束包括1套鎧甲、2張弓、1把斧子、1口刀、繩索以及乾糧。平時狩獵就是他們的軍事訓練,一般分為5人一組或10人一組,對首領保持絕對服從。在開闊的平原上作戰時,幾十名幾百名或幾千名契丹士兵組成整齊的方陣,由前鋒、兩翼、中軍和皇家衛隊構成。交戰前,他們會派出1萬人左右的偵察部隊探聽敵情,晚間有夜哨,並透過烽火、鑼鼓號角、旗語口令甚至學鳥叫來傳遞資訊。他們避免與優勢兵力正面交鋒,往往採取斷絕供給、設定伏兵等戰術來取勝。

淺談契丹遼國春秋

到了947年,契丹勢力擴張至燕雲十六州,接連攻克了邊境城鎮,同年改國號為“遼”,遼國有5個國都,其中上京位於關外,每一個國都為一部分國土的中心,其下設有各級行政區並有守將、堡壘加以守護。遼國南北兩院均設宰相、樞密使和各部尚書並在上京朝會辦公。契丹為防止漢化,保留了原先的部落組織、儀式和大部分飲食、服裝習慣。他們避免將漢語作為母語來使用並發展出兩套文字系統,但沒有留下太多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