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李白和杜甫一個詩仙,一個詩聖;一個排名第一,一個排名二。在詩歌文化最為繁盛的唐代,二位才華橫溢,出類拔萃,代表著中國古體詩歌的最高成就。在眾多知名詩人中,二位都是巨星吸粉無數,是佼佼者。李杜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被後世奉為美談,傳為佳話。在那個沒有汽車,沒有高鐵,道路極為不便的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很難見上一面,李杜見面三次,建立了一生的友誼。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第一次見面:洛陽相見

天寶三年,李白被玄宗賜金還鄉,帶著滿眼的蕭索和身心的疲憊,四十四歲的李白離開了長安。他不甘、不捨,不甘自己空有一腔才華在仕途上得不到施展,不捨那個離夢想最近的長安城,還有長安的執友。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或許山野之中能找到那個瀟灑豪邁、自由不羈的自己。李白沿著奔湧不息的黃河一路向東,準備取道東京洛陽折回自己在東魯的老家。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此時的他雖然官場失意,但卻名滿天下,收穫了眾多粉絲。東京的友人知道李白來了洛陽,便專門設下筵席、尋來好酒,為李白接風洗塵。李白自長安出來,心中那個鬱悶啦!有千言萬語卻無人可說,能大醉一場自是求之不得,接到邀約當即便欣然前往。主人知道李白嗜酒喜歌好朋友,專門邀請了洛陽城裡頗有雅名度的文人騷客相聚會作陪。這一無心之舉,卻促成了後來文學史上令人注目的兩顆巨星相會。這次相會,歷史上唯有孔孟之交能與之媲美。

大名鼎鼎的待詔翰林李學士要來洛陽的訊息,很快傳遍全城,大家喜出望外,都想一睹這位大文豪的容顏。於是,那天的筵席上,除了主人邀請的客人,還多了許多不速之客,一時間宴會上人滿為患,各路粉絲爭相斟滿了美酒來向李白道賀賜金歸山。李白來者不拒,觥籌交錯,彷彿要把心中所有的不快一飲而盡。心裡的苦悶又有誰人能知?什麼待詔翰林?三年來,不過是皇帝老兒詩興大發之時,召見他現場作詩幾首,尋開心而已。與朝廷暢言國政之事相距甚遠。如今之朝廷已今非昔比,玄宗整日只顧與貴妃遊東,連每日的上朝議政都省去了。想著想著,李白脖子一仰,再乾一杯。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賓客席的末端上坐著的一個人,默默的注視著這位“酒仙”、 “狂客”。他並不主動交杯,從李白的舉手投足、眉眼之間都覺出些許蹊蹺,李白的豪飲少了些許酣暢淋漓的灑脫,眉眼間透出盡力掩蓋的愁容。這哪裡是在開懷痛飲,分明是舉杯消愁喝苦酒。李白在那些陌生的面孔中來回逢迎,分明感覺到一道不一樣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久久不肯離去,這目光彷彿能洞察一切,看穿他的心底。

李白巡著目光看去,看到了一個面容清俊、身姿英挺、衣著甚為樸素的年輕人坐在那裡。李白心下異,不知是哪家的青年才俊。正義感間,主人便附耳告訴道:“太白兄可識得那位?那便是寫《望嶽》的杜子美。”李白恍然大悟。自己初讀杜子美的《望嶽》時,便彷彿遇到了年輕時的自己,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和自己年少登匡山時勢不可當的雄心,俯視一切和氣概何其相似。如今見了他,果然和自已想象中一模一樣,只見他衣著雖不華貴,周身卻自有一股雄英之氣。看到此處,李自為自己斟滿了酒,端起了酒杯徑直向杜子美走去。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此時的杜子美三十有三,剛剛娶了親,正是意氣風發之時,雖然因為其用品《望嶽》在文人間頗有傳誦,但到底還是一介布衣。而李白在長安待詔翰林三年有餘,除了詩名在外,更是有貴妃磨墨、力土脫靴的美談。如今李白親自向杜甫歌酒,卻也算得上是屈尊了。

杜甫雖然一方面覺得自己受之有愧,卻又為李白真心相交而感到高興。當即站了起來,謙遜地朝著李白俯首一拜,朗聲道:“太白兄如此盛情,我恭敬不如從命了!”當即便一仰頭喝盡了杯中之酒。李白與杜甫的情誼和李白與孟浩然、賀知章之間的友情大為不同。杜甫比李白小11歲、舞性又像極了年輕時的李白,兩人不過交談了幾句,便有相見恨晚之意。杜甫為人坦蕩、待人真誠,二人相交不久就成了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李白那些沉積已久、不足為外人道的心裡話,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信賴的傾瀉口。李白沒有因為杜甫比自己年齡小、資歷淺而擺架子,杜甫雖是李白的“迷弟”,也沒有因為李白這個“國民偶像”,而討好諂媚。兩個人內心平等而自在,建立了極為深厚的友情。幾日之後,李白要趕去開封尋自己的一位族祖,杜甫也要趕回家中為去世的繼祖母料理後事,二人只有就此洛陽作別,相約秋後於梁園相聚,一起去尋道求仙。

第二次見面:梁園之約

古代的梁園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和開封市東一帶。漢梁孝王劉武,自認抗擊吳楚有功,以睢陽為中心,依託山水自然景觀修園林一處供自己遊玩,後人稱之為梁園。梁園中假山岩洞俊秀林立、湖泊池塘鍾靈毓秀,十里竹林和各種花木交相輝映,眾多文人雅士

來這裡寫詩作賦、遊覽交友。梁園也成為後世文士心中的精神家園。

這一年的秋天,草黃馬肥,天氣難得的清爽宜人。李杜二人終於在梁園重聚。二人一起登高望遠、作詩低唱,探討人生。似乎更加看開了官場之事,人各有命,一笑置之。一天晚上,清冷的月光灑下,窗外明月斜掛,秋蟲呢喃,二人暢聊過去,規劃人生。身旁侍女端上盛滿楊梅的玉盤,和皎白雪的吳鹽。李白感慨:人生不得意也要盡歡啦!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恰好詩人高適也路過此處,三人志氣相投,決定結伴出遊。高適覺得此時秋高氣爽,正是狩獵大澤之中的好時節,卻是比尋道修仙來得暢快。李杜二人自是欣然同意。李白、杜甫、高適三人之中,當屬李白最為豪放不羈。有次,李白於馬背之上搭弓遠射,目標直指高空之上的一隻落單大雁,誰知一箭射空,那大雁受了驚,愈發飛得又高又遠。李白哪肯輕易黑手,竟是追著那隻大雁不放,一口氣策馬跑了五十里。這可苦了跟在李自身後的杜甫和高適,兩人見李白突然向前疾奔,也只好跟在後面猛趕。奈何李白騎術過人,杜甫和高適一會兒就跟丟了人,還迷了路,直到日幕之時才回到城中。有了梁園一聚,李杜二人的情誼愈發深厚。

第三次相見:久別重逢

李白雖狂放不羈,然而對於長安和他的從仕之夢,以及大唐王朝給予他的傷痛,卻久久不能釋懷。梁園之行後不久,李白便決定找到北海郡的高天師為自己授道。或許只有超然於塵世之外才能抹去世俗帶給他的傷痕吧。李杜二人自果園一別,到了次年夏天,才在濟南司馬李之芳的席上重聚。二人久別重逢,分外歡喜,兩人毫不拘謹把酒言歡,同床而眠,徹夜長談。

李杜莫逆之交與三次見面

一年多的時間,李杜二人兩次相約、三次相會,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同行共眠,把酒言歡,一道尋訪隱士高人,偕同拜訪友人大咖。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而杜甫則返回京城長安。此後十餘年裡,他倆就似乎再也沒見過面了。但杜甫一直非常思念李白,曾多次寫詩回憶他們在一起交往的情景。李白去世後,杜甫又寫詩悼念他,並給予他崇高的評價。

參考文獻《唐詩是一曲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