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2019年9月份,水產養殖戶應該關注的疾病有...

2019年9月份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

水產養殖經過一個漫長而炎熱的夏季,就要步入夏秋季節轉換的9月了,這一時期晝夜溫差加大,養殖水體的載魚量、投餵量達到全年的高峰,對大多數水產養殖品種的生長和攝食較為有利,養殖物件生長迅速。但與此同時水產養殖也面臨池塘水質老化、藻類大量繁殖等問題,這些易導致水生動物多種疾病的發生。9月份,要重點關注以下水生動物疾病。

一、病情預測

1.魚類疾病

(1)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症:可感染多數淡水魚類,具有病程急、死亡率高等特點,特別是水溫持續在28℃以上、高溫季節後水溫仍保持在25℃以上時發病率高,該病可透過病魚、病菌汙染餌料、用具以及水源等途徑傳播,鳥類捕食病魚也可造成疾病在不同養殖池間傳播,全國各淡水養魚地區均需重點防控。

(2)鯉浮腫病:主要危害鯉和錦鯉,發病水溫為7℃~28℃,具有發病急,死亡率高等特點。病魚的臨床症狀為昏睡、凹眼、爛鰓、面板潰爛等,與錦鯉皰疹病毒病症狀相似。各鯉和錦鯉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3)細菌性腸炎病:是草魚、青魚的高發病,從魚種至成魚都可發病,鯉、鱅也有少量發生該病。水溫在18℃以上病情開始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等併發,造成的死亡率較高。各草魚、青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4)鮰類腸敗血症:由鮰愛德華菌感染鮰科魚類引起的一種疾病,主要發病物件為斑點叉尾鮰,因鮰魚規格和個體免疫力等差異,該病的臨床症狀表現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形式。急性型死亡率高,主要表現為敗血症和腸炎;慢性型主要表現為“頭穿孔”。該病從苗種到成魚均可發生,流行時間長,發病水溫為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鮰魚主產區需重點防控。

(5)車輪蟲病:是由大量、多種車輪蟲寄生於魚體的面板或鰓部引發的疾病,主要有顯著車輪蟲、粗棘杜氏車輪蟲等,是我國養魚生產中比較流行和危害較大的一種寄生蟲病,全國各地的養魚區均有發生,在連續陰雨天氣要尤為關注該病的暴發。

(6)錨頭鰠病:對各齡淡水魚類都可造成危害,尤以對種魚危害最大,水溫在12℃~33℃期間錨頭鰠大量繁殖,並引發疾病,全國各地均可流行,其中以廣東、廣西和福建較為嚴重。

2.蝦類疾病

(1)白斑綜合徵:一般水溫在18℃~30℃時易暴發,主要危害物件為凡納濱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沿海對蝦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另外湖北、江蘇、安徽、江西等地的克氏原螯蝦主養區也需要加強對該病的防控。

(2)對蝦腸道細菌病:由桿菌引起的細菌性疾病,多發生在溞狀幼體Ⅲ期到糠蝦幼體Ⅲ期,死亡率較高,患病幼體遊動緩慢,趨光性差,嚴重者下沉水底,大部分死亡,少數倖存者發育為仔蝦後才治癒。有時提前從蚤狀幼體Ⅱ期就開始發病,也有的在仔蝦期仍患病。

3.蟹類疾病

河蟹腸炎病是河蟹養殖中的常見多發病,尤其在梅雨或高溫季節更易發病。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質惡化,底質敗壞,投餵的餌料不新鮮等造成。各河蟹養殖地區均需注意防控該病的發生。

4.貝類疾病

鮑膿皰病是感染弧菌後而引發的一種細菌性腸炎病,發病初期,病鮑行動緩慢,攝食減少,從養成板的背面爬行至養成板表面或養殖池壁。腹足肌肉表面顏色較淡,隨病情加重,腹足肌肉顏色變淡發白,出現若干白色點狀膿皰,膿皰破裂後形成2mm~5mm深的孔狀創面。並有膿液流出,繼而創面肌肉潰爛壞死。後期,病鮑停止攝食,腹足肌肉附著力明顯減弱且大面積潰瘍,最後死亡,死亡率達50%。

5.其它類疾病

(1)鱉潰爛病:該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假單胞桿菌和無色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溫20℃以上易發病並流行,溫度越高,發病率越高。病鱉體表各處潰爛,並可爛及骨骼,稚鱉至親鱉均可受害,常引起稚鱉、幼鱉大批死亡。成鱉、親鱉患病後,往往病程較長。當環境改善、經治療後,潰爛處可形成結痂並痊癒。該病全國養鱉地區均可發生,

(2)鱉腸型出血病:又稱出血性腸道壞死症,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引發的疾病,在我國大部分養鱉區普遍流行,具有傳染快、來勢猛、死亡率高、危害嚴重等特點。發病的適宜水溫為25℃~30℃,我國南方鱉養殖區更要密切關注。

(3)鱉腮腺炎病:發病早期,少數鱉背甲上有白斑症狀出現,容易被忽視或誤診,患病鱉有頸部腫大,全身浮腫,臟器出血等症狀。鱉鰓腺炎病是一種傳染快、死亡率高的疾病。該病主要發生在稚、幼鱉生長期。流行季節為6月~9月。水溫在25℃~30℃之間發病最為嚴重。各養殖區要嚴加防控。

此外,一般養殖的淡水魚類還需注意防控爛鰓病、赤皮病、細菌性腸炎病和指環蟲病等。羅非魚需注意防控鏈球菌病和羅湖病毒病。斑點叉尾鮰重點防控鮰類腸敗血症。大黃魚、卵形鯧鰺需重點防控刺激隱核蟲病。蝦類還需注意防控腸炎病和弧菌病等。

二、防控措施

1.適時調節好水質。

可進行換水、加註新水,保持池塘水質良好,溶氧充足。適當使用微生物製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調節水質。在我國南方養殖池塘的表層水溫仍可達到較高的溫度,過高的水溫不利於多數養殖品種的生長,需適當加高池塘水位,既可使水溫適宜水生動物的生長,也可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

2.加強對投餵飼料的管理。

要保證投餵的飼料新鮮,不變質。在確定好日投餌量後,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魚類吃食等情況合理安排投餵量,儘量減少殘餌產生,魚病治療期間適當控制投餌量。

3.科學使用增氧機。

通常每天凌晨開啟增氧機一段時間,中午再開啟2小時~3小時的增氧機,促進水體上下交換,透過增氧機的攪動,使上層溶氧高的水體到達底層,保證整個池塘上下層溶氧的平衡。經常開啟增氧機也可打破水體的溫度分層現象,使養殖品種處於適溫範圍內。

4.適當補充營養。

高溫期是水生動物病害的高發期,定期在飼料中新增多維、三黃粉、免疫多糖等,以增強水生動物體質,提高抗病力。

附:海南省水產養殖9月份病害預測預報情況

9月份,隨著天氣變化,我省養殖水體平均溫度將低於30℃。

受雷雨和颱風天氣影響,養殖水體環境易發生變化,適宜細菌、病毒等病原生長繁殖,容易引發養殖病害。

廣大養殖戶應加強養殖管理,積極做好養殖病害的預防工作。

一、預測預報

(一)羅非魚易發生鏈球菌病、弧菌病、缺氧症和寄生蟲病。重點關注海口三江、文昌、瓊海、定安等羅非魚養殖密集區域。

(二)對蝦易發生桃拉綜合徵、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蝦肝腸胞蟲病等。重點關注文昌、瓊海、儋州、澄邁和東方等對蝦養殖區域。

(三)石斑魚易發生病毒性神經壞死病、弧菌引起的爛身病、細菌性腸炎病和寄生蟲病等。重點關注文昌、萬寧、澄邁、三亞等石斑魚養殖密集區域。

(四)卵形鯧鰺(金鯧魚)易發生刺激隱核蟲病和細菌性疾病等。重點關注臨高、澄邁、昌江和三亞深水網箱養殖密集區域。

二、防控措施

針對以上病害,廣大養殖戶應適時採取積極防治措施,確保水產養殖健康發展,有效減少病害損失。

(一)羅非魚病害防控

1、加強苗種檢測。選購苗種時,應選購經過檢驗檢疫的苗種,避免苗種攜帶病原。

2、加強水體監測和水質管理。養殖前,應做好水體消毒等工作,殺滅各種有害病原。定期監測養殖水體情況。及時排換水,排換水時應嚴格經過過濾、沉澱、消毒以及爆氣;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碘製劑等進行消毒;使用微生物製劑調理水質,多開增氧機,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濃度,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

3、使用多維、中草藥以及投餵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羅非魚的抗病力。

4、發病要及時聯絡當地病害技術人員,科學合理用藥,嚴禁使用違禁藥物。

(二)對蝦病毒性病害和寄生蟲病害防控

1、加強苗種檢疫和病害監測,發現病死蝦,及早清除;

2、加強水質監測和管理,定期使用微生態製劑調節水質,保持水質和藻相穩定;可以使用強氧化劑(二氧化氯、碘製劑)對水體進行消毒;然後潑灑複合微生物改善水體環境,多開增氧機,提高水體中的溶解氧;

3、投餵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蝦體免疫力;

4、防控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重在預防,提倡魚蝦混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三)石斑魚病毒性病害防控

石斑魚病毒性病害和微孢子蟲病害,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

1、加強苗種檢驗檢疫和養殖過程中病害監測,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大面積傳播;

2、加強水質監測和管理,定期潑灑微生物製劑和底質改良劑,調節水質;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

3、適當降低養殖密度,提倡魚蝦混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

(四)網箱養殖魚類細菌性病害防控

1、海區網箱養殖易受海水水質變化影響,應適當降低養殖密度,合理設定網箱,保持水流通暢;

2、若遇到陰雨天和悶熱天氣,水質變化時,應將網箱移動到海水交換量大、水體環境相對穩定的區域進行養殖,儘量少投餵,避免殘餌過多汙染水質;

3、定期清洗網箱,保持網箱清潔和水流交換暢通;

4、發現死魚要及時有效處理,防止病害擴散蔓延。一旦發生病害,應儘快組織病害防治員深入調查,確定病原,科學用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