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醫專家提醒:熊孩子“多動”可能是鼻病惹的禍

紅網時刻7月11日訊

(通訊員 李翔 宋焰)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搗蛋,喜歡擠眉弄眼、做怪相,是多動症嗎?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五官科專家秦裕輝教授提醒,彆著急下結論,可能是鼻病在困擾孩子!

隨著炎熱夏季到來,空調大開,室內室外溫差大,人體溫度突然下降或升高,容易使人體器官的調節失去平衡,導致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發生。

秦裕輝教授介紹,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是兒童、青少年的常見病、多發病,研究表明這兩個疾病會增加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患病風險,孩子“多動”現象有可能是鼻病在作祟。

1。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多因吸入粉塵、蟎蟲等過敏原而誘發,多表現為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鼻癢等,不同年齡階段臨床表現不同。

中醫專家提醒:熊孩子“多動”可能是鼻病惹的禍

2。鼻竇炎

感冒、過敏性鼻炎等治療不及時都可引起鼻竇炎,主要表現為鼻塞、濃鼻涕、頭痛、打鼾、咳嗽等症狀。

3。“多動”原來是鼻病作祟

長期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引起的鼻塞,可進一步引起睡眠時呼吸不暢、缺氧、睡眠障礙等症狀,因而出現白天精神不佳、煩躁、易激動、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出現擠眉弄眼、做怪相等行為及心理異常的表現。這個時候很容易被家長誤以為是孩子學了壞習慣或是多動症。

當家中小孩出現晚上睡覺不安穩,白天情緒又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煩躁、擠眉弄眼等症狀,可能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的“鼻外”症狀,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

秦裕輝教授表示,孩子鼻病不要擔心,中醫有妙招!

1。中藥內服

中醫認為鼻炎、鼻竇炎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外感風寒、異氣之邪侵襲鼻

竅而致病;多用芳香通竅、辛溫解表、升清化濁、益氣扶正的方法治療;用藥多

以羌活、防風、白芷、辛夷、薄荷為主,加用益氣扶正之藥黃芪、白朮等,寒象明顯時加桂枝、麻黃、細辛等辛溫之藥,熱象明顯時加用黃芩、藿香、龍膽草之類以清化伏熱。

2。中藥外治

(1)三伏貼療法:

三伏貼是指夏季三伏天在人體的相應穴位上進行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驅散陰寒、調節臟腑陰陽平衡,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在夏季天氣最炎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實施中藥穴位貼敷,可扶正強身、調節免疫系統,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療效明顯。

溫馨提示:

三伏貼3~5年為一個療程。每年貼4次,即頭伏、中伏、中伏加強、末伏各貼1次,每次貼6-8個穴位,每次貼2~4小時。

2021年三伏貼時間:頭伏7月11日(星期天);中伏7月21日(星期三)中伏加強:7月31日(星期六);末伏8月10日(星期二)

三伏貼最好在中醫師辨證施治、正確取穴、選用合適配方下進行,以確保療效。

(2)中藥燻蒸方法:

將芳香通竅類的中藥如羌活、防風、白芷、薄荷、辛夷、藿香等藥物打成粗粉,加水煎熬,產生蒸汽,以鼻吸其蒸汽。每日2次,每次10-15分鐘左右,燻蒸時控制溫度,保持適當距離,避免燙傷。

(3)中藥霧化治療:

採用疏風解表、芳香通竅的中藥煎劑,透過霧化機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此法可令藥物直接作用於鼻腔黏膜以及鼻竇粘膜,減輕炎症及過敏反應,改善通氣情況。

(4)針灸療法:

一般選擇迎香穴、合谷穴、風池穴、大椎穴、風門穴等穴位針刺,灸法多用艾絨、防風、蒼耳子、木香、沉香、黃芪等中藥製成艾條,穴位同針刺,可疏通鼻部經絡、緩解鼻塞、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改善臨床症狀。

(5)耳穴壓豆療法:

取內鼻、外鼻、肺、腎上腺、風溪、內分泌、神門等耳穴,貼王不留行籽。刺激耳穴可產生調理臟腑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6)推拿:

主要為開天門、推鼻週三穴、雙鳳展翅、點風池穴、橫擦項背之交、捏脊、橫擦腎俞、通元四穴。可激發臟腑經氣,舒經通絡,緩解鼻炎症狀。

秦裕輝教授提醒,科學防治過敏性鼻炎,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以下方面:

1。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用藥;

2。清淡飲食,減少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3。避免接觸過敏原,外出可佩戴口罩,減少冷空氣及空中致敏物對鼻腔黏膜的刺激;

4。加強鍛鍊,增強身體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