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4歲的小軍對自己的手帕情有獨鍾,從一歲開始就成為了他形影不離的“必備品”。儘管父母給他買了很多嶄新的玩具,但小軍一點也不喜歡。每次父母都想讓他丟掉這這個破舊的手帕,都遭到了他近乎拼命似的反對。若哪天出門沒有帶手帕兒,那麼他就會哭鬧不止。甚至每次睡覺都必須抱著手帕才能入睡,有時候就算睡熟了,也會緊緊的抱著手帕。

其實,不僅僅是手帕,還有毛絨玩具,這些都是孩子的“鍾愛”之物,有的孩子甚至對被子衣服都很痴迷。朋友和我講,他5歲的孩子至今還在用嬰兒時使用的被子,每天晚上必須蓋著這個被子才能睡著,而且被子不論多髒都不讓洗,為此朋友經常偷偷的給孩子洗乾淨,還會引發一陣爭執。那麼還是沉迷於一件物品,到底正常嗎?

01。孩子“戀物”究竟是什麼?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孩子“戀物”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是孩子從“完全依戀”轉為“完全獨立”的過渡期所產生的行為。

在孩子心中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某些物品對孩子來說就非常重要。比如:毛絨玩具、小毛毯、衣服等柔軟的物品,這些物品對孩子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就算給他買了新的物品去替代,孩子也不願意更換。

孩子“戀物”大多數發生在6個月到3歲之間,在2歲時最為強烈,極少數的孩子會延長到4~5歲。

02。為什麼孩子會“戀物”?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在孩子的眼裡,一塊小小的手帕、一件玩具、一張被子,這些都不僅僅是物品這麼簡單,他們其實都被孩子賦予了生命力,背後隱藏著孩子的心理需求。

1。口腔後遺症

剛出生的嬰兒會透過各種感官來滿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撫自我的情緒。

比如,從出生到兩歲左右的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只能透過基本動作來刺激觸覺的發育從而得到滿足感,於是便產生了愛吸吮手指、安撫奶嘴上癮等行為,若這些小毛病沒有得到及時糾正,那麼就會形成寶寶的戀物情結。

2。缺乏安全感

很多家長不可能無時無刻都陪在孩子身邊,那麼孩子就會尋找替代物來代替父母的位置,從中獲取安全感。在孩子眼裡這些物品代表著安全和媽媽的愛,能夠幫他們安撫心中的不安。

3。依戀物件的暫時替代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當媽媽離開孩子身邊時,還是會尋找一些物品來替代媽媽,從而找到和媽媽在一起的感覺。而且他們清楚的明白,這些物品和媽媽還是有不同之處的,因為這些物品和媽媽不同,孩子可以隨時控制它,決定什麼時候使用它,以此減少對媽媽的依戀。

4。面板飢渴

當孩子逐漸學會了走路之後,被父母抱著的時間越來越少,若父母長期忽略,孩子接觸面板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出現吃手指、抱著毛絨玩具和小被子的“戀物”行為。

5。處於秩序敏感期

2~4歲的寶寶處於秩序敏感期,在這個時期孩子會在事物的排列順序、生活習慣、所有物的歸屬等問題上表現出不願意改變的心理。

以上這五點都是造成孩子“戀物”的原因,父母一定要清醒的對待這一問題。

03。孩子“戀物”需要糾正嗎?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戀物會不會影響身體正常發育。其實,戀物情結是孩子心理發育的正常過程。隨著時間的增長、年齡的增加、人際交往面的擴充套件,大多數孩子就會慢慢不再依戀這些物品。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情緒穩定、生長髮育正常,孩子對物體的依戀就不是異常的,如果孩子必須抱著破舊的手帕才能入睡,這種情況父母可以不需要太過干涉,更不要強行奪走,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物品的衛生問題,讓孩子順其自然即可。

其實“戀物”本身並不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任何消極影響,而“戀物”的根源也是由於孩子缺乏安全感導致的。若孩子對物品的依戀程度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那麼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了,,那麼面對孩子的戀物情結,父母應該怎麼做?

04。孩子“戀物”影響生活,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若孩子突然對某一件物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不願意再和它分開,那麼父母就要注意了,適時進行干預,其實有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1。多準備“遷移載體”

很多孩子“戀物”的物件都是柔軟的物體,比如:手帕、被子、毛絨玩具等。之所以選擇這類物品,是因為當孩子接觸這些柔軟的物品時,內心世界會得到放鬆,心中壓力會得到釋放,能滿足孩子心中缺乏的安全感。

所以,父母可以在給孩子選購物品時多選擇幾件,這樣就讓孩子無法對某一物品做到專一。比如,父母可以給孩子準備2~3個毛絨玩具(毛絨玩具的角色可以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像小豬佩奇系列就是很好的選擇)或者2~3條被子。這樣孩子就會領悟到,這些物品都是沒有生命力的,並不能夠透過真情實感進行交流,也就不會“專情”於某一物品了。

2。做好睡前安撫工作

孩子入睡要抱娃娃、摸被子,出現這些“戀物”行為父母要反思

孩子依戀某一件物品,在睡前更為明顯。很多孩子之所以在睡覺時染上“戀物癮”,是因為父母不想照顧孩子,在平時哄孩子睡覺的過程中對孩子說:“抱著你的玩具睡覺去吧”。這就為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提供的理由和藉口。父母在哄孩子睡覺的過程中應該用心陪伴孩子,可以透過聽歌或者講童話故事的方式,慢慢哄孩子入睡,等孩子睡穩之後再離開,這種方式方式入睡的孩子就不會對某一物品過度依戀,因為心中充滿安全感。

3。平時多給予孩子擁抱和愛

三歲前的兒童經常會因為自己做錯了某件事而心中不安,這個時候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一個擁抱。而父母經常性的擁抱其實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害怕,媽媽在身邊”“媽媽愛你”“你很安全”等等。經常能夠享受到父母愛和擁抱的孩子,就不會把某一件物品當作自己的精神寄託。

4。不要“強制性戒除”孩子的戀物癖

若父母的行為措施得當,在經過適當處理之後,孩子的依戀行為並不會影響到其正常的心理發展。但若方式採用不當會造成孩子的心理挫敗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陰影。

5。分散“戀物”情結

家長要給孩子多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平時要多帶孩子去戶外郊遊,幫助孩子結交朋友,認識更多的新鮮事物,不要讓他沉浸在自己和依戀物品的空間內,以此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各種不同的興趣愛好來代替孩子的戀物情結。

結語:

在幫助孩子戒除戀物行為時,父母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強制戒除。比如,孩子依戀安撫奶嘴,有的家長會把奶嘴上塗上芥末,但這種刺激性的味道會讓孩子感覺自己受到了懲罰,從而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心生恐懼,從而養成一些更難糾正的異常習慣,在這方面父母尤其要注意。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在父母的努力配合下,孩子的戀物行為就會慢慢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