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趙光義是不是趙匡胤鐘意的接班人?結果顯而易見

混亂至極的五代十國

回答標題上的問題之前,先隆重介紹一下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生活的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脫胎於李唐王朝的大分裂時代,由安史之亂後大唐君臣始終不得解決的藩鎮割據問題演變而成。臣殺君,弟殺兄,子殺父等等,簡直是儒家文化眼中的人間地獄,這個時代誰拳頭硬聽誰的,誰能帶自己發達聽誰的,那些“虛假無用”的禮義廉恥、仁義道德,全部靠邊站,不要妨礙大家在這亂世生存。兵變在五代十國是一茬接著一茬,永遠不會根除斷絕的,今年這裡兵變,明年那裡兵變,後年農民起義。生活在這個時代,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是絕對安全的,也沒有任何人能安安穩穩過著日子。指不定哪天來個災禍人就沒了,好點就是日子更加艱難。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是五代十國的真實寫照,皇帝已不讓人感覺很遙遠,彷彿就在自己身邊,可能過些日子自己就當上皇帝了。敬畏皇權?不存在的。正因如此,趙匡胤為了自己趙宋江山的穩定,為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戲碼重演在自己兒子身上,趙匡胤便培養與自己年紀相差不大的弟弟趙光義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但不立為太子般的皇太弟,而是選擇半隱瞞下來,由此誕生“隱皇儲”的規則。五代十國,立太子,皇帝會不開心,被立為太子的人也不會開心。《資治通鑑》:若建太子,則膚遂為閒人!《資治通鑑》:(從榮)曰:“執政欲以吾為太子,是欲奪我兵柄,幽之東宮耳。”從榮不快於執政,私謂所親曰:“吾一旦南面,必族之!”

趙光義是不是趙匡胤鐘意的接班人?結果顯而易見

皇帝和太子不樂意是理由充分、很正常的事,皇帝擔心自己權柄分散、提早退休,太子擔心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被皇帝和朝臣緊緊盯著。因此,在這種亂世,立了太子便形成除皇帝外的第二個權力中心,還得分出一部分重中之重的兵權,朝局將會愈發混亂,穩定不下來。但又不能不有一個合理穩定的繼承人制度。要知道五代十國,那些君主治國、打仗一肩挑,御駕親征是常有的事,一是沒人才,二是擔心奪兵權叛變。因而隱皇儲製出現,被確立為潛規則接班人制。

隱皇儲制

隱皇儲即不立皇儲,但又要讓朝臣和當事人大概知道皇帝鐘意哪位做接班人:立其為親王和京兆尹。親王,即位列群臣之上;京兆尹,主管京城大大小小的事的。這種方法風靡一時,南宋《渭南文集》:後唐秦王從榮以長子為河南尹,又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故當時遂以尹京為儲貳之位。趙匡胤給趙光義的配置就是這,京兆尹+晉王。在這位置,有壓力,卻不大;有權力,還不小。而且還在趙匡胤的默許下,趙光義培植著自己的勢力,手都伸到禁軍裡面,還扶持自己的小股衛隊,趙匡胤也沒說什麼。太宗尹京邑,知高瓊材勇,召置帳下。太宗在藩邸,召見王漢忠,奇其材力,置左右。

趙光義乾的是很犯忌諱的事,但趙匡胤沒有阻止,反而鼓勵。趙匡胤曾明文禁止,不允許那些將軍大臣招攬軍中強者為自己衛隊,可見其對趙光義的鐘意。並且,任何人想動趙光義,得過趙匡胤這關,而趙匡胤又是絕對不允許他們動自己立下的繼承人的。趙光義之所以被默許幹很多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天下未定的,割據軍閥存在各處,天下人心未穩定下來。若是隨意打壓趙光義,或是禁止趙光義攬握兵權軍隊,這大宋江山是不可能穩固的。

趙匡胤的刻意縱容

尤其是趙光義伸到禁軍的手,宋朝最強的軍隊就是禁軍了,而禁軍將領在趙匡胤的培育下十分忠心自己,隨便說句話就能讓禁軍將領去跳水錶忠心。(趙匡胤)謂左右曰:“人皆言忘身為國,然死者人所難,言之易耳。”(李)進卿對曰:“如臣者,令死即死耳。”遂躍入池中。要知道李進卿還不會游泳,差點淹死沒救回來。所以讓趙光義早點網羅人才、進入禁軍是正確的,不然待到趙匡胤突然駕崩,趙光義很可能調動不了忠心趙匡胤的禁軍,或者沒有合適的人才放到禁軍為將掌控禁軍。

最後,關於“燭影斧聲”,實在荒謬,趙光義殺趙匡胤,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那些忠心耿耿的禁軍,其次是曾為軍中猛將的趙匡胤,最後是自己的良心——趙匡胤沒有哪裡對不起趙光義啊,還鋪好路讓他當大宋皇帝。其實最最主要的,還是趙光義完全沒理由殺趙匡胤,皇位未來本就是他的,哥哥趙匡胤不過是還在為他打天下,根本沒表露出任何廢掉趙光義的意思。

宋朝為什麼超越五代十國,承繼大唐正統屹立不倒,關鍵還是在趙匡胤和趙光義兩兄弟的齊心協力,皇位平穩過渡,然後對這個亂世進行徹底的改造,人心穩定,皇權重歸神聖。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