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八):尼祿2

羅馬帝國(八):尼祿2

64年的羅馬大火

羅馬城的大火是發生在公元64年7月17日,然而這一場大火的真正原因一直都是千古的歷史疑案。其中,早在尼祿統治時期既出現了火災乃是由尼祿一手策畫的陰謀論,持本說法者的依據根源於災後尼祿對羅馬城重建的異常迅速,且作為重點興建、過分強調尼祿個人品味的市內庭院金宮無法為羅馬市民理解與接受有關(謠傳尼祿曾在金宮落成時說“從現在起,終於有人能住的地方了”,此說真偽不明,但似乎在當時即引起了羅馬民眾的反感),支援此說者認為,尼祿因不喜羅馬舊市容的壅擠,想要興建自己的新宮殿,甚至是僅僅想寫一部羅馬焚城詩來過過雅興而命人縱火。由於中世基督教的宣傳,尼祿焚城說曾長期成為六四年羅馬大火的主流看法,然而十九、二十世紀以降的當代史學觀點則大多不予接受。並依據當時的一手史料指出火災發生時尼祿並不在羅馬城內(但尼祿在得知火災發生時第一時間的驅車趕赴羅馬指揮救災),且敞開其私人花園讓受難的民眾進入,以免遭大火的侵襲,並以中世紀至近代的歷次都市大火作為例子指出,羅馬大火應為單純的意外事件。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八):尼祿2

發生在羅馬的這一場大火,是由大競技場開始燒起。大競技場位於臺伯河的東岸,是在羅馬城的西南部,堆滿了帳篷等易燃物品,因此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再加上起火的這幾天刮西南風,更是助長風勢。當火勢吞沒大競技場之後,竟然又往左右延伸出兩股火勢,其中左邊一股向凱旋大街燒去,接連著的凱旋門、布匿戰爭與高盧戰爭紀念牌坊及神殿等,都在剎那間化為烏有。而右邊的這股火勢,則是燒燬了帝國政府官衙以及其他高樓大廈,那些四通八達的街道、商店及民房,也都化為灰燼。結果全城幾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就這樣這一次的大火一連竄燒了六天七夜,結果放眼羅馬全城皆為焦土一片。

據塔西佗的記載,尼祿從安提烏姆趕回羅馬來,開放自己的宮殿安置災民,並從奧斯提亞與鄰近的城鎮運糧賑濟。但由於火災所造成的慘重損失,人們普遍懷疑這應該是人為縱火所致。尼祿聽聞有人懷疑是他本人所暗地縱火,為了不使傳言擴大,他便宣稱這場災難是基督徒陰謀縱的火。於是他下令逮捕基督徒,公開地將他們殘酷折磨——釘十字架、披獸皮讓惡狗咬死、將他們釘上柱子做為蠟燭。

不列顛起義

公元60年,由於不列顛的羅馬軍團忙於征戰莫那島,不列顛島東南部的布狄卡女王率兵反抗羅馬統治。不列顛軍團長官保利努斯回軍,於61年平定布狄卡的叛變。

東方關係

公元55年,羅馬的東方屬國亞美尼亞發生政變,最後由帕提亞的王子提裡達特斯進入亞美尼亞,併成為新的國王。由於羅馬一向視亞美尼亞為其保護國,流亡的亞美尼亞人士向尼祿請求援助。於是尼祿派遣日耳曼軍團長官科爾布洛,讓他全權處理東方事務。

在帕提亞方面,認為亞美尼亞在文化上與波斯相近,因此決定可以自行管理亞美尼亞的事務,毋需照會羅馬。帕提亞國王沃洛吉西斯一世拒絕羅馬恢復舊王的要求,任命自己的胞弟提裡達特斯為亞美尼亞王。58年,科爾布洛率領的羅馬軍團進入東方,與帕提亞—亞美尼亞聯軍展開一連串的戰役。59年,科爾布洛攻下亞美尼亞的國都,將帕提亞的勢力趕出,提裡達特斯逃亡。羅馬方面則擁立提格拉尼斯為亞美尼亞王。尼祿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便將科爾布洛調回敘利亞。

62年,被罷黜的提裡達特斯,在帕提亞軍隊的保護之下,再度進入亞美尼亞。尼祿派帕伊圖斯率領羅馬軍團迎戰,但卻遭到嚴重的失敗,帕提亞再度掌控了亞美尼亞,提裡達特斯再度登上王位。於是尼祿再度任命在敘利亞的科爾布洛出戰。由於科爾布洛的威名在當地具有相當的影響力,當科爾布洛在幼發拉底河建立碉堡時,引起對方極大的恐慌。帕提亞方面不想與科爾布洛接戰,便派遣使者與尼祿商談和平條件。

63年,帕提亞與羅馬達成協議:承認提裡達特斯為亞美尼亞國王,但國王的王冠必須由羅馬皇帝授予。提裡達特斯進入科爾布洛的軍營,在尼祿的塑像之前,由科爾布洛代理皇帝為提裡達特斯加冕。後來,提裡達特斯親赴羅馬,尼祿再度為他加冕,並以盛大的慶典歡迎他。因此,尼祿在該地維持相當良好的名譽,在尼祿自殺之後,出現過三位假尼祿,其中之一曾受亞美尼亞的尊崇。另一方面,此後羅馬的東方邊境維持七十年的和平。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八):尼祿2

猶太人起義

羅馬帝國在猶太地區的最後一任巡撫是富祿辣士(Gessius Florus),此人品德低下,暴虐無道,他在猶太巡撫的任內,幾乎只為剝削,荒廢政事。富祿辣士的貪贓枉法幾乎是毫不掩飾、肆無忌憚的手段。在其治理任內人民無法安定居所,所到之處,充滿橫徵暴斂,並且叛亂的風聲時有所聞,情勢已是緊張異常。

敘利亞總督迦流(Gestius Gallius)已耳聞猶太地區的混亂,因此在公元66年藉著猶太人過逾越節的名義,視察耶路撒冷。猶太人藉此機會在迦流狀告富祿辣士的種種惡行,而迦流遂在群眾面前允諾要懲治富祿辣士。當迦流離開耶路撒冷之後,富祿辣士非但沒有檢討自身行徑,反倒變本加厲的迫害猶太人,期使猶太人對羅馬帝國的叛變,而自己能夠在當中作收漁人之利。

之後富祿辣士強行向猶太人的聖殿徵收金子十七塔蘭同,但猶太人拒不接受,因此富祿辣士藉此機會率領軍隊到耶路撒冷企圖以武力遂行所願。進而引發猶太人的全面叛變。猶太人與羅馬人的戰爭,造成猶太人的聖殿被毀,耶路撒冷城殘破荒涼,猶太人被趕逐分散四處的悲劇。

戰爭於公元66年展開,雖然一開戰猶太人便佔上風,然而就在維斯帕先奉命平亂後,即刻節節進逼耶路撒冷,進行“收復平亂的工作”。[6]公元67至68年間在尼祿的指令下,維斯帕先重新攻佔加利利和撒馬利亞,並且要揮軍直搗耶路撒冷,尼祿的死訊使維斯帕先必須折返羅馬擔任皇帝。政權穩定後,他派自己的兒子提圖斯指揮平亂,並由他結束這場圍城。約在公元72年9月底,城北的部分已經完全落入羅馬人的手中,而整個耶路撒冷也全部被佔領。

婚姻

尼祿有過三次婚姻。第一次是年少時與克勞狄之女屋大維婭的婚姻,但在尼祿成為皇帝之後,喜歡上屋大維婭的侍女阿克代,打算與屋大維婭離婚,經過塞內加與阿格里庇娜的勸才作罷,但夫妻關係已名存實亡。阿格里庇娜死後,屋大維婭被流放至外島生活。58年,尼祿喜歡上寵臣奧托的妻子波培婭·薩賓娜,理由正是因為她美豔動人,為了方便給予她皇后的頭銜,尼祿在62年以通姦的罪名,強迫屋大維婭自殺,讓波培婭成為他第二任皇后,而新皇后波培婭,為他生下一個女孩,尼祿高興地為女兒命名為“奧古斯塔”,但波培婭的女兒,才出生三個月就早夭了。後來,尼祿在一次脾氣發作時踢了正在懷孕的波培婭,造成她在65年死亡。

尼祿的第三次婚姻的物件,則是斯塔提婭·美撒裡娜。為了得到已為人婦的美撒裡娜,尼祿逼迫她的丈夫維斯提努斯自殺。美撒裡娜未曾生下尼祿的孩子。

【古羅馬君王譜】羅馬帝國(八):尼祿2

11自殺身亡

溫代克斯率兵起義後,身為塔拉哥·西班牙行省的長官加爾巴也隨即出兵,在西班牙地區響應反尼祿的行動。但加爾巴聽聞溫代克斯失敗自殺之後,反抗的聲勢大受打擊,西班牙的部隊軍心逐漸不透,加爾巴也打算自殺。

但此時首都羅馬謠言四起,人民聽說從亞歷山大城運來的不是米糧而是角鬥士表演用的沙子,便群起暴動。尼祿不知溫代克斯已經失敗,以為高盧和西班牙都已經成功叛離,近衛軍也拋棄了他。於是尼祿以為大勢已去,便倉皇地離開羅馬宮廷,打算逃往東方。

元老院得知尼祿離開之後,立刻決議推舉加爾巴為皇帝,並宣佈尼祿為“人民公敵”,任何人都得以追捕或誅殺尼祿。他在過去的獲釋奴隸的別莊裡,獲悉追捕計程車兵已經斷絕他的逃亡道路,6月9日,尼祿身邊只剩三四個僕人,最後他將匕首刺入自己的喉嚨自殺,結束他14年的執政。

相傳尼祿當時面對如此的窘境,不願可恥地被手下凌辱,所以決定自殺。但是他又十分怕死,數次拿起利刃,卻不敢往胸膛上刺,他正在躊躇哭泣的時候,一旁的僕人看得不耐煩了,就替他把刀推進去,尼祿就這樣結束了生命。元老院得知尼祿的死訊後,決議對其施以“記錄抹煞”——凡是尼祿的塑像、碑文、建築物上的銘刻,都必須加以銷燬或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