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本月14日,陝西省文物部門最新考古結果,開創了“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其陵墓——霸陵的位置、規模已確認,會上公佈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此次發現推翻了延續千年的對霸陵位置的錯誤記載,並在周邊的陪葬墓和陪葬坑中出土大量陶俑、金銀器等珍貴文物。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漢文帝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子,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明君王,其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的“文景之治”使中國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是中華文明邁入帝國時代後的第一個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飛速發展的一個偉大時代。

公元前157年,文帝駕崩於未央宮,享年四十七歲,死前下令簡葬,據《漢書·文帝紀》記載: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因其山,不起墳。

因此霸陵和其他陵墓不同,沒有留下封土,年深日久,人們逐漸失去了對霸陵位置的準確記載,從元代以來後人都在鳳凰嘴下立碑祭奠漢文帝。霸陵是因為建在灞河附近而得名,有時也寫作灞陵,史料文獻對霸陵的記載也很少,所以只能根據僅有的記載來推測霸陵的具體位置和內部結構。霸陵陵園史稱“盛德園”,內建寢殿、便殿等。但也沒有發現陵園的遺蹟。

中國傳統墓葬多有封土,即有一個大墳包,或者“因山為陵”,在山體上挖出墓室,葬於其中,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乾陵便是這種形制。既然霸陵沒有封土可循,那十有八九就是“因山為陵”,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就認為附近的一座山丘“鳳凰嘴”就是霸陵的藏身地,而且離漢文帝兒媳竇皇后的陵墓也不遠,看起來非常合理,到了清代,陝西巡撫畢沅“考證”出霸陵就在鳳凰嘴,並立了一塊碑。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畢沅在鳳凰嘴立的霸陵碑

然而在現代考古工作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鳳凰嘴”附近區域開展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除發現在“鳳凰嘴”頂部西南大約600米有多處不同時期盜墓者留下的盜洞,未發現任何人工修建或開鑿的遺蹟。

後來考古人員與地質工作者合作,採用地波探測法、高密度電阻法、測氡法等科技手段,再次對“鳳凰嘴”進行復探,仍然沒有發展任何和霸陵相關的線索。

而就在距離“鳳凰嘴”約2公里的地方,一座 “亞”字形大墓的發現,為尋找霸陵提供了新的可能。這座新發現的大墓因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江村而被稱為江村大墓,江村大墓距離竇皇后陵僅800米,地處西安東郊白鹿原的西端。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江村大墓

2016年江村大墓外藏坑受到盜擾,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及其附近的竇皇后陵、薄太后南陵和“鳳凰嘴”附近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並對陵園外藏坑進行了考古發掘。2017年至今,經過考古工作者的持續勘探,發現江村大墓是一座深達30多米的巨型墓葬,在江村大墓周邊外藏坑及陪葬墓也進行了部分發掘,出土各類陶俑1000多件,金、銀、銅、鐵、陶質文物3000餘件。

同時在江村大墓與竇皇后陵外圍發現陵園園牆遺存,推測共處同一座大陵園內,大陵園東西長約1200餘米,南北寬約863米。在周邊外藏坑及陪葬墓中發現的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佈竇皇后陵、薄太后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出土的銅印

江村大墓墓室四周向心式分佈外藏坑百餘座,再向外探尋,東、西、南方向還有多組外藏坑及40多處陶窯遺址。不僅如此,江村大墓西、北3000—4000米的區域內分佈有數十座“甲”字形大型漢墓,這些墓葬應為霸陵陪葬墓。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自從劉邦建造長陵以來,西漢的皇帝陵墓都在西安北邊的咸陽原,霸陵選址在白鹿原,到底是什麼原因?主要有兩種觀點:其一,西漢帝陵按昭穆排列,文帝繼兄而立,其陵位與惠帝安陵均為穆位,無法安排,故只能另闢新址。其二,西漢帝陵無昭穆制度,文帝霸陵選址白鹿原主要是個人原因。

所謂的“昭穆制度”,是我國古代一種很重要的宗廟制度。一個王朝的歷代君主,在宗廟裡面必須嚴格排位,始祖居中,其下依次排列,父親居左為昭,兒子居右為穆。在漢文帝時,為規劃祖先陵園寢廟,丞相韋玄成提出按照“昭穆”規劃宗廟:“臣愚以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為帝者太祖之廟,世世不毀,承後屬盡者宜毀。今宗廟異處,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廟而序昭穆如禮。”這裡說的是宗廟,而且韋玄成明言當時即便宗廟也是“昭穆不序”,更遑論陵墓。因此,西漢帝陵很可能沒有昭穆制度,漢文帝霸陵選址應當有其他原因。

漢文帝霸陵位置確認——千年謬誤

西漢帝陵分佈

據記載,公元前196年漢文帝八歲時便被封為代王,治所在今山西太原,遠離政治中心長安。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后去世後,忠於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皇孫朱虛侯劉章兄弟攜手誅滅了呂氏勢力,選擇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對於擁立他做皇帝的功臣們一一賞賜、封官晉爵,對於被呂后貶斥的劉姓王公恢復了爵位和封地,有效鞏固了皇位。

漢文帝之所以離開咸陽原祖陵區別葬他處,一個重要的原因應當是為了解決其母薄太后的喪葬禮儀問題。劉邦已和呂后葬於一處,漢文帝母親薄太后自然就難以以呂后墓相同的規格下葬,只能降低身份,作為陪襯墓葬,這是文帝不能接受的。

此外還有其他說法,比如文帝不願葬在父親劉邦身邊、對代國的眷念之情等,這也是基於史料的合理推測,畢竟文帝從小就在代地就藩,與家族中人感情淡漠,所以才遠離祖陵區。

霸陵的新發現還在持續公佈中,歡迎大家繼續關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