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末清政府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價會比割地賠款大嗎?

有網友提問說:“清末清政府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價會比割地賠款大嗎?”晚清政府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過,那一次賠款不是因為打敗了才割地求和的。如果,打得過對方,還用賠款求和嗎?此外,滿清內憂外患,打敗了洋人,自己的實力也會削弱,內部的起義也難以對付。總之,清政府要儲存實力,來鎮壓國內的反革命,打不過就賠款割地。反正,列強沒有將清政府推翻的意思,只貪錢財,所以是打打和和。

清末清政府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價會比割地賠款大嗎?

當然,滿清最關鍵的一點是,政治腐敗。文官貪財,武官不僅貪財也怕死。政治上的腐敗,加劇了軍隊的腐朽。那時的八旗兵早已經不是清初的八旗子弟了,都是一群貪生怕死的老爺兵,已經沒有了戰鬥力。可以說,晚清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歷史上無論那個朝代,只要失去了民心,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誰也救不了。

任何一個朝代在初期感覺是戰無不勝的,但是到了癌症晚期,簡直不堪一擊。都是統治者享受安了,不理朝政。尤其是清朝末期,皇帝大權旁落,形同虛。爾虞我詐的官場,玩的都是權力遊戲,這樣的王朝還有救嗎,救他有那個必要嗎?

清末清政府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價會比割地賠款大嗎?

從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就被西方吊打,首先:道光最先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並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次: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毀壞圓明園。咸豐皇帝逃亡熱河,簽訂《天津條約》中國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白銀。後附加《北京條約》對英國和法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再次: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割讓臺灣島給日本,並“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後增加3000萬兩“贖遼費”。最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賠款各國(共11國)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年息4釐,本息共計約9。82億兩。中國就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末清政府為何一味求和,打下去的代價會比割地賠款大嗎?

從以上幾次賠款割地來看,清政府與列強抗爭,一次都沒有勝利過。只得割地求和,清政府因為割地賠款,導致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光清政府對日本的賠款,加上日本從東北掠奪的資源,足夠撐起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費開支了。所以,清政府賠款間接的支援了日本侵略我國,滿清誤我中華300年,真的一點都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