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郭子儀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立國已137年的大唐王朝自此由盛轉衰。

763年,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被平定,而功勞最大的名將有三人,即郭子儀、李光弼、李嗣業。

李嗣業作戰往往身先士卒,759年相州之戰時,中箭負傷而死。

李光弼雖‘’戰功推為中興第一‘’,並進封臨淮郡王,卻遭到宦官魚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不敢入朝,最終憂鬱成疾而亡,年57歲。

郭子儀則歷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被封為汾陽王,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781年6月1日,郭子儀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唐德宗廢朝五日,命群臣弔唁,又親臨安福門送葬,並違反禮制,將他的墳墓加高一丈。

三大名將中,唯郭子儀得以善終。

作為唐代名將,郭子儀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可謂名副其實。

安史之亂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

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故此,宋代詩人徐鈞詩云:身佩安危三十年,讒鋒雖中節彌堅。古今多少功名在,誰得如公五福全。

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人往往不得善終,如白起、韓信、檀道濟、岳飛。

功高不震主,這需要大智慧,因此可做到的人太少,而郭子儀卻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安祿山

郭子儀是如何做到的?

其一,不貪權。

在外征戰,有詔即還,從其一生起落可見其忠誠。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後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後因上司打壓,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後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

乾元二年,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唐肅宗解除郭子儀兵權,處於閒官。寶應元年初,太原、絳州兵變,唐肅宗只好重新郭子儀,封他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

唐肅宗駕崩後,唐代宗即位,解除了郭子儀兵權。廣德元年,吐蕃與回紇聯手入侵大唐,只好重新啟用他領兵出征。郭子儀單騎入回紇大營,憑威望促使回紇和吐蕃退兵。大曆十四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郭子儀單騎入回紇

其二,善避嫌防誣陷。

他的住宅建在京都親仁裡,他的府門經常大開,任憑人們出入並不查問。

他屬下的將官們出外任藩鎮之職來府中辭行,郭子儀的夫人和女兒若正在梳妝,就讓這些將官們拿手巾、打洗臉水,像對僕人一樣役使他們。

郭子儀家中的子弟認為這樣不太好,有失體統。

郭子儀笑言:“我們家由朝廷供給五百匹馬的糧草、一千人的伙食費用,位極人臣,不能再高了,可是想退隱以避妒忌也是不可能的了。假如我們家築起高牆、關緊門戶、內外不通,一旦有人結怨報復,就會編造我們種種僭越的罪狀。一旦陷害成功,我們家將九族人都化為齏粉。現在家中坦蕩無攔,四門大開隨便出入,即使有人想加以毀謗,也找不出藉口來!”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平定安史之亂

其三,不惹小人。

唐代宗時,當權宦官魚朝恩暗地派人盜挖郭子儀家族的墓地。郭子儀從駐地涇陽回京朝拜皇上,皇上就盜墓之事向郭子儀表示慰問,郭子儀當即哭著說:“微臣長期領兵在外,未能禁止士兵掘毀別人的墳墓,現在有人盜發微臣祖上的墳墓,這是老天爺對我的懲罰,不能怪別人啊!”

魚朝恩又曾經備下酒宴請郭子儀,有人說這是魚朝恩想害郭子儀,部下們聞說願意穿著鎧甲隨從而往。郭子儀不同意,只帶著幾個家童前往赴宴。魚朝恩問道:“為什麼隨從的車馬這樣少呀?”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給他,魚朝恩惶恐害怕地說:“如果不是像您這樣賢明的人,能不產生疑慮嗎!”

每有權貴來訪,他從不屏退歌舞,唯有一次例外。盧杞前來拜訪,郭子儀急忙讓家人退走。事後家人不解,郭子儀說:“盧杞長相醜陋,而又妒賢嫉能。讓你們留下,你們肯定嘲笑他的長相。待我故去,他若發跡,必毀我滿門”!後來,盧杞果然成了一代奸相,對嘲笑過他的人痛下殺手。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魚朝恩

其三,不矜功。

公元765年,郭子儀再次拯救大唐。當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與回紇進攻大唐,兵臨長安,唐朝面臨滅國之危。

而郭子儀單槍匹馬,用威望說降了回紇,隨後與回紇人一同夾擊吐蕃,最終獲得了全勝。

郭子儀帶領軍隊到達涇陽後,文官百官都被派往城外迎接。與此同時,唐代宗還特意附送500射生騎兵,手持方天畫戟,為郭子儀在前方引路。這是何等的恩寵啊!

為了獎勵郭子儀的功勞,唐代宗決定授予他一個前所未有的榮譽——尚書令。

而他推掉了朝廷的賞賜,500親兵推辭了,尚書令也推辭了。

他說,尚書令是國之重器,昔日太宗(李世民)的職位,他不能接受。一連三次上表推辭,唐代宗無奈,只好收回成命,賜給了郭子儀免死金牌,又在凌煙閣為郭子儀畫像。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凌煙閣

其四,敢自汙。

773年郭子儀入朝接受封賞,這一年他已76歲。

這次唐代宗賞賜了郭子儀六個絕世美人,沒想到郭子儀竟欣然接受了。

此外,他每年俸祿二十四萬貫,宅子占親仁裡四分之一。

年過七旬的他,經常擺下奢華的酒席,召集眾多美女,整日載歌載舞。

典型一個貪財好色的富家翁形象。

其實這正是郭子儀的智慧所在。

他故意表現出貪財好色、窮奢極欲、自甘墮落,從而自損名聲,以自己的行動表明,對權勢、皇位並無興趣,只喜歡富貴和美女。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六美女

其五,教子嚴。

兒子郭曖曾和妻子昇平公主發生了口角,罵道:“你仗著父親是皇帝嗎?我父親不稀罕當皇帝!”公主大怒,回宮告訴父親。

代宗道:“他說的沒有錯,郭令公要是想當皇帝的話,天下就不是我們家的了。”並命公主回家。

郭子儀得知後,將郭曖關起來,自己去向皇帝請罪。代宗道:“俗話說‘不痴不聾,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間的事,不用理他。”

郭子儀回來後,將郭曖杖打數十。

郭子儀曾嚴令禁止軍營內無故騎馬。郭子儀的妻子南陽夫人的奶媽的兒子觸犯禁令,被都虞候亂棍打死。郭子儀的幾個兒子到他面前哭訴,指責都虞候驕橫,郭子儀將他們斥退,叱罵他們都是當奴才的料,對都虞候大加讚賞。

郭子儀思想受老子影響很大,以不爭而爭的智慧,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打金枝

郭子儀身前身後的威望都極高。

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割據魏州,不聽朝令,驕橫無禮。但郭子儀遣使至魏州,卻向西跪拜,並指著膝蓋對使者道:“這個膝蓋很久沒向人下拜了,今天拜一拜郭令公。”

李靈耀佔據汴州,不管公私財物,只要經過汴州,一律扣押。而郭子儀的財物經過他的轄區時,李靈耀非但不敢扣留,還命人護送過境。

王安石一向自命不凡,對唐太宗、諸葛亮、魏徵都不以為然,對郭子儀卻敬佩得五體投地。

“翼翼汾陽,子儀始王。德完道粹,功蓋於唐。宜享世澤,流如海長。”

這是王安石對郭子儀的由衷讚美。

王安石一向自視甚高,對唐太宗、諸葛亮不以為然,對他卻尤為敬佩

範鎮割據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舊唐書》

《資治通鑑》:十二月,庚辰,盜發郭子儀父冢,捕之,不獲。人以為魚朝恩素惡子儀,疑其使之。子儀自奉天入朝,朝廷憂其為變;子儀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將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朝廷乃安。

《資治通鑑》:郭曖嘗與昇平公主爭言,曖曰:“汝倚乃父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為!”公主恚,奔車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誠如是,使彼欲為天子,天下豈汝家所有邪?”慰諭令歸。子儀聞之,囚曖,入待罪。上曰:“鄙諺有之:‘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子儀歸,杖曖數十。

《舊唐書》:遣內侍魚朝恩傳詔,賜美人盧氏等六人、從者八人,並車服、帷帳、床蓐、珍玩之具……。。其宅在親仁裡,居其裡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前後賜良田美器,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

《舊唐書》:田承嗣方跋扈魏州,傲狠無禮,子儀嘗遣使至,承嗣西望拜之,指其膝謂使者曰:‘’茲膝不屈於人若干歲矣,今為公拜。‘’李靈曜據汴州,公私財賦一皆遏絕,獨子儀封幣經其境,莫敢留之,必持兵衛送。其為豺虎所服如此。

《舊唐書》: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慾而君子不之罪。富貴壽考,繁衍安泰,哀榮終始,人道之盛,此無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