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三國魏滅蜀之戰時,閻宇帶著永安守軍回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孫權奪取荊州後,連線益州、荊州的永安就成為蜀漢西面的門戶。夷陵之戰戰敗時,劉備一度親自留駐永安,以防吳軍趁虛而入。劉備死後,李嚴、陳到、宗預等人先後鎮守永安。

早期因為蜀吳關係緊張,部署在永安的蜀軍數量不少。此後隨著蜀吳兩國之間關係日益好轉,諸葛亮又開始北伐,蜀軍的精銳大多部署在靠近魏國的漢中,永安的蜀軍數量逐步減少。

三國魏滅蜀之戰時,閻宇帶著永安守軍回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諸葛亮去世時,東吳擔心魏國會趁機伐蜀,於是向巴丘增調了一萬大軍,一來可以救援蜀漢,二來則是在蜀漢難以支撐時從中取利,為此蜀漢也向永安增兵。不過之後魏國並沒有出兵,加上宗預出使江東重新緩和了兩國關係,所以蜀吳很快都撤走了增加的兵力。

及亮卒,吳慮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蜀聞之,亦益永安之守

之後雖然孫休聯合張布、丁奉等人除掉了孫綝,東吳局勢平息下來,但是根據相關史書記載,閻宇這路蜀軍還是留在永安,直到魏國發起滅蜀之戰時,劉禪命閻宇立刻率軍回援。他才留下副手羅憲統帥二千人留守,自己率軍返回。

魏之伐蜀,召宇西還,憲守永安城

永安原來就有一定數量的守軍,加上閻宇的五千人馬,應該在近萬人左右。扣除留給羅憲的兩千人馬,閻宇手下也應該有好幾千人。蜀漢舉國上下不過十萬軍隊,所以閻宇的永安軍團也是頗為可觀的一支力量,然而此後史書中再未提起閻宇和他統帥大軍的下落。

三國魏滅蜀之戰時,閻宇帶著永安守軍回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閻宇劇照

下面我們就根據史料分析一下,閻宇最後可能在哪裡。

根據《三國志·姜維傳》記載,姜維得知鍾會整頓軍馬,有意伐蜀以後,就向劉禪告警。然而劉禪寵信黃皓,而黃皓則信了鬼巫之話,認為魏軍不會真的進犯,所以屬於防範,沒有進行戰備。

直到鍾會向漢中發起進攻,劉禪才命右車騎廖化、左車騎張翼、輔國大將軍董厥等率軍趕往漢中等地,抵禦魏軍,閻宇應該也是在這個時候接到命令返回的。

三國魏滅蜀之戰時,閻宇帶著永安守軍回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雖然漢中在張翼等人趕到前,就已經被鍾會攻佔。但是隨即姜維成功回防劍閣,擋住了魏軍的攻勢。而鄧艾走陰平小路花了不少時間,因此閻宇還是有足夠的時間趕回成都,此後他有可能去三個地方:

一是劍閣。

由於此時魏蜀兩軍主力都集中在劍閣,很多人都認為此戰結果將決定蜀漢的最終命運。因此劉禪有可能命令閻宇也率軍前往劍閣,增援姜維。

二是巴西。

魏軍攻佔漢中以後,除了強攻劍閣之外,還可以走米倉道奪取巴西,然後再轉向涪城,從而繞過劍閣。在曹操剛奪取漢中時,張郃就曾經走米倉道進犯巴西,只是不敵張飛才敗走。所以劉禪也可能為了防止魏軍故伎重施,會讓閻宇去駐守巴西。

三國魏滅蜀之戰時,閻宇帶著永安守軍回援,最後到底去了哪裡

第三則是留守成都,最後和諸葛瞻一起共戰鄧艾。

由於劉禪對局勢過於樂觀,在魏軍進犯時並未進行動員,也沒有抽調南中駐軍北上。這樣在廖化等人都已經被派出去增援姜維的情況下,蜀漢內部能用於機動的部隊已經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可能長期鎮守地方,沒有實戰經驗,戰鬥力有限。

相比之下,閻宇的永安軍雖然也沒有大規模戰爭的經驗,但畢竟也是邊境守軍,訓練等方面要更為嚴格一些。在益州內部空虛的情況下,劉禪很可能把閻宇留在身邊,作為最後的預備隊使用。這樣鄧艾偷渡陰平以後,閻宇的永安兵團就應該和諸葛瞻一起前去迎擊蜀軍,並最終被魏軍擊敗。

從後來綿竹之戰諸葛瞻一度擊退魏軍來看,這三種可能裡第三種的可能性最大一些。畢竟如果沒有永安兵團的幫助,光靠成都那些沒有上過戰場的守備軍,要在兵力相當甚至可能還要略少的情況下,擊退鄧艾精心挑選的魏軍精銳似乎有些難度。

當然,從《三國志》關於綿竹之戰的敘述中,提及蜀軍殉國將領名字時,並沒有提及閻宇看,他即使參加了這次戰役,應該也沒有戰死,最後還是跟著劉禪一起投降了。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