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朝藝術家皇帝劉奭

我們都知道在歷屆帝王中南唐出了一位偉大的詞人皇帝李煜,結果南唐覆滅;北宋出了一位藝術家皇帝,琴棋書畫無不精通,宋徽宗趙佶,結果釀成“靖康之恥”;今天我們講的是位西漢皇帝。他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皇帝。他多才多藝,擅長史書和音律,但最終導致西漢滅亡。那他是哪位皇帝呢?其實他就是漢元帝劉奭!漢元帝劉奭在位期間,寵信宦官,皇權漸微,朝政混亂,最終導致西漢走向滅亡。

漢朝藝術家皇帝劉奭

劉奭經過上十代的皇家教育的培養,漢朝皇族終於出了一個藝術家皇帝。這其中有西漢期間社會經濟發展、文化興盛、藝術得以啟蒙和發展。漢賦就是歷史上一個文學發展的高峰。憑藉皇家優厚的環境和文化氛圍,才出了這樣一個皇家藝術家,這也不是多稀罕的事情。劉奭這種藝術家的氣質、感性的思維方式、豐富的情感,影響了其一生。可以說是一個被皇帝職業耽誤了的藝術家。

在其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明顯的顯示出他的這種性格,史書稱之為“柔仁好儒”,也就是柔弱,決斷力差,過於仁慈,連懲罰的事情都不願意做;

漢朝藝術家皇帝劉奭

好儒就是過於信奉儒家的仁政,而不是實行漢朝一直的“霸王雜之”治理之道。據說其父漢宣帝有一次竟然嚴厲的斥責他說:“亂我漢家者,太子也”。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錘定音,一眼看透了漢元帝的性格。但不知道為什麼漢宣帝沒有換太子,按理說,漢宣帝是有能力換太子的。

最特殊的例子就是其輔政大臣蕭望之事件,蕭望之是前朝指定的輔政大臣,也是他的老師。在朝廷的權力鬥爭中,蕭望之被宦官逼迫自殺。他明知宦官們的行為已經嚴重出格,蕭望之是沒有過錯的。事件也對朝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了。但他只是痛哭一場,把相關的宦官斥責一頓了事。

他對自己指定的政策,也是反反覆覆的,就像在進行陵制改革的時。在拆毀很多廟後,因為夢見他的劉家先祖出來罵他,再加上他自己一直生病無法康復,所以他竟然撤銷這項政策,重新恢復被拆的廟宇。

劉奭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如其父預言般的亂了漢家天下,本來漢宣帝時期都已經充滿沒落的氣息了,到了他這一代就更加明顯,連官僚系統、朝廷系統、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沒有任何改進和改革,社會問題加速呈現。

藝術家真的不喜歡行政工作,更加不喜歡權力鬥爭。好在他是嫡長子的太子繼承皇位的,否者,他面對殘酷的權力鬥爭,不知道會放棄皇位呢,還是會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性格,成為一代有為之君呢?

劉奭一生育有三子三女,嫡長子立為太子,並順利繼位,是為漢成帝,西漢最後一任在位十年以上的皇帝。成,究竟成就了什麼?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1、滅掉匈奴郅支單于:這是匈奴分裂後的一支,他們的存在對西域有較大的威脅。漢元帝上位沒多久,就發兵消滅了這一支匈奴,徹底的解決了西域的安全問題。保障了西域廣大地區和絲綢之路的安全和發展,也為大漢帝國的邊疆穩定做出極大的貢獻。

因為這種消滅行動,對其他草原民族、其他匈奴分支是極大的威懾。讓他們不敢再產生窺視漢族、騷擾劫掠邊境的想法和行為。為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大漢帝國的邊境穩定,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同時也開啟新一輪的和親政策。

2、和親匈奴:匈奴從秦始皇開始,就是中原帝國最大 威脅和不穩定因素。他們不但會攻打邊境、劫掠中原,還有可能在內部反對勢力的勾結下,直接威脅帝都,威脅皇帝的位置和安全。所以,對匈奴的外交政策,是朝廷最關鍵的政策之一。漢元帝也繼承了漢朝一直以來的和親政策,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王昭君和匈奴的故事,就是漢元帝在位期間發生的故事。這個時候整體來說,基本上還沒有人意識到漢朝的已經開始衰落,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漢朝兩百年間軍事力量最強的時候。

漢朝藝術家皇帝劉奭

所以這個時候的西漢的和親政策還是比較自信的,基本上都是匈奴單于親自到長安朝貢,然後提出迎娶漢朝公主的要求。也正是這種和親政策,讓漢朝和匈奴之間減少了很多的戰爭,漢元帝時期,也是漢朝與匈奴之間和平時間最長的時期之一。這項政策,為漢朝的社會穩定、農民的稅賦降低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是萬民之福。

對歷史的影響:

1、重用儒家:劉奭好儒,這是很多史書都提到的事情,但如何好儒卻沒有過多的描述,反而描述其優柔寡斷、輕視法律、對違法行為不做處罰的事情更多。但從其性格來看和理念來看,他勢必會重用儒家知識分子,以儒家的“仁、德”等標準要求自己,才會得到這樣的歷史評價。這種行為,間接上加強了漢武帝提出的“獨尊儒術”的方針政策。其他皇帝其實是外儒內法,而他卻非常認真的實行內外統一的儒家理念,為此不惜和其父親對抗。儒家能有後來的興盛,離不開漢元帝的支援和發展。

重用儒家仁德理念,摒棄法家的法律制度治國的理念,法律沒人執行,大家都用道德仁義要求人。再加上漢朝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各種豪族世家已經長大成型,成為社會一股強大的勢力。單是開國功臣的後代、歷代朝廷高官家族、皇族分封到各地落地生根發展起來的家族,就構成了龐大的豪族世家。這個階層的壯大和成型,再加上法律得不到實行,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大地主和豪族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開始成為失地者。國家的貧富差距擴大,為後來漢朝加速衰敗、社會動亂埋下伏筆。

2、宦官崛起:漢元帝的藝術家性格,上位後一直沉醉藝術創作和欣賞,他對音樂、舞蹈、繪畫、詩賦等藝術都有極大的興趣,唯獨對皇帝的日常管理工作、朝政大事等沒有興趣。結果就是他將所有國家事務都交給了大臣和身邊的宦官。特別是宦官掌管的中宮這個機構,簡直就是直接代替皇帝決斷國家事務的小朝廷。從而導致宦官掌權,引發朝廷官員之間的權力鬥爭,進一步加劇朝政的混亂。從此開創了一個惡劣的先例,讓宦官系統從此有了奮鬥的目標,讓宦官看到的權力的美妙和掌握的途徑。從此,一各全新的權力階層、政治勢力,一發不可收拾的登上歷史舞臺。

漢朝藝術家皇帝劉奭

3、施仁政:其在位期間,西漢各地自然災害增加,饑荒、地震、洪水多次發生。對漢元帝造成較大的影響,他多次下詔檢討自己。為了穩定社會,減輕農民負擔,收攏人心,體現其仁政。他一共大赦天下四次,賜宗室子弟、官吏、平民等爵位、酒水、牛馬等一共9次,真可謂皇恩浩蕩。再加上減稅賦、免災區的徭役稅賦等措施,基本上保持了社會的整體穩定,沒有發生大的動亂和戰爭。

4、改革陵制:陵制就是皇陵、宗廟等國家祭祀建築的管理制度,西漢初期建立的陵制是非常耗費民力和財政的。從劉邦開始,每一個皇帝陵都要設立縣邑這種政府機構進行專門管理,還要移民幾千到幾萬戶到皇陵周邊土地耕種和守陵。到漢元帝時已經有七八個皇陵,七八個縣邑管理機構、一大批官員,還有大量移民,已經是非常複雜和大量人口受影響,國家已經無法在維持下去了。後來,連他的父親漢宣帝的陵,都已經沒有辦法再按以前那麼移民設定機構了。

在另一方面,之前的每一個皇帝、皇后等死後都要要求在各個地方建設廟宇,定期祭祀。這是一筆更加龐大的開始,每個地方起碼有十幾二十個廟宇,單單每年的祭祀費用、參與的人員、祭品開支等,政府就無法承擔。兩個已經無法持續的政策,只能改革。皇陵方面不再移民,不再設立專門機構,直接劃給地方政府管理。廟宇方面,拆除大部分,只留下幾個主要的皇帝有祭祀,以節省開支和減少繁瑣、龐大的祭祀工作,減輕朝廷和民間負擔。這就是一個藝術家皇帝劉奭一生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