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劉伯溫算是古代比較懂得明哲保身的臣子之一了,當初朱元璋詢問他楊憲、汪廣洋以及胡惟庸誰最適合當丞相之後,劉伯溫就明白自己該退休了,於是向朱元璋提出回家養老的請求,可惜朱元璋對他依舊有猜疑,就讓他留在南京兒子家養老,這樣一來朱元璋就可以隨時監督他。

在南京養老了一段時間後,劉伯溫身體每況愈下,再三向朱元璋申請回家,朱元璋這才允許劉伯溫回到老家,結果回去不久,胡惟庸帶著藥去看望劉伯溫,吃完藥後劉伯溫就去世了,在臨終前,劉伯溫告訴子孫千萬不要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沒有聽呢?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劉伯溫為何要叫子孫別當官

劉伯溫與李善長、湯和之類的人有著本質區別,他們是朱元璋創業初期就一直跟隨朱元璋的元老,而劉伯溫本身是元朝的官員,一直到朱元璋事業有所成就之後,才正式加入到朱元璋的隊伍當中。

單純從這樣的人生經歷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一點,朱元璋對待劉伯溫的態度以及劉伯溫所享受的待遇,肯定和李善長等人是不一樣的,這也正是朱元璋登基之後封李善長為國公,劉伯溫為伯爵的本質原因。

原本特殊的經歷就已經決定了太多事情,結果洪武年間,劉伯溫又經歷了一些驚險的事件,先後多次遭受淮西集團的擠壓,他們都想把以劉伯溫為代表的勳貴集團剷除,這樣一來淮西集團就可以獨攬大權了。

朱元璋當時剛剛登基不久,皇權還不夠集中,所以也想要藉助一些事情來收拾一下淮西集團,尤其是李善長成為丞相併且日漸目中無人之後,朱元璋的這種想法更加強烈了,他想要廢除宰相制度,將皇權緊緊握在手中。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朱元璋開始試探性地詢問劉伯溫:“要是李善長回家養老之後,你覺得楊憲、汪廣洋以及胡惟庸誰最適合當丞相呢?”劉伯溫講出三人的缺點,將其一一否決,朱元璋若有所思:“三人都不合適,那讓你當丞相怎麼樣?”

劉伯溫被朱元璋的話嚇到了,立即以自己能力不足為由拒絕了朱元璋的提議,在詢問完劉伯溫之後,朱元璋就開始佈局如何廢除宰相制度了,他先讓楊憲當右丞相,結果不行,又讓汪廣洋當右丞相,還是不行,最後才讓胡惟庸當丞相,李善長也回家養老了。

胡惟庸本身就是李善長所推薦的人,和李善長等人關係相當不一般,在他當丞相之後,靠著不錯的人脈關係以及自己圓滑世故的處世態度,很快就與所有官員相處融洽,在官場上左右逢源,深得朱元璋信任。

劉伯溫看到這裡,也就明白朱元璋佈下的大局了,他擔心自己再不急流勇退,就會陷入危機之中,於是找到朱元璋申請回家養老,當時的朱元璋並不放心劉伯溫,就讓他留在北南京兒子家中居住,這樣至少可以保證自己隨時監視著劉伯溫的一舉一動。

劉伯溫就這樣留在南京,親眼目睹了胡惟庸的一舉一動,在自己病情逐漸嚴重之後,劉伯溫再次申請回家養老,這次朱元璋終於答應下來,結果在劉伯溫回家不久後,朱元璋讓胡惟庸帶著一副藥去看望劉伯溫,他吃下這副藥就去世了。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在臨終之前,劉伯溫明白了一切,自己已經如此明哲保身,依舊沒有躲過皇帝的政治鬥爭,他不希望子孫後代像自己一樣捲入政治鬥爭中,所以對兒子留下遺言,叫他們以後遠離官場,千萬不要學習帝王之術,那麼劉伯溫的兒子有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結局又如何呢?

劉伯溫兒子結局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名為劉璉,出生於1348年,次子名為劉璟,出生於1350年,在劉伯溫去世的時候(1375年),長子劉璉已經27歲,次子劉璟也已經25歲了,在古代而言,兩個兒子的年齡都不算小了。

劉伯溫專門將他們叫到自己床前,告訴他們以後不要繼續當官了,更不要學習帝王的權謀之術,可惜兩人當時並沒有領悟到劉伯溫這些話的真諦,也就沒有當成一回事,等到劉伯溫去世之後,兩人繼續在官場摸爬滾打。

長子劉璉在京城當官,因為自己代表的勳貴集團不同,與胡惟庸等人經常產生利益衝突,所以劉璉跟胡惟庸的關係一直都不好,胡惟庸這個人又是心胸狹窄之人,對與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必然會展開清除行動。

在胡惟庸的處處針對以及打壓下,劉伯溫去世不到兩年,長子劉璉就已經遭到胡惟庸陷害而去世了,享年29歲,實在可悲可嘆,幸虧劉璉還有一個兒子,在這場浩劫中沒有受到牽連。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劉璉去世後,劉璟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依舊留在朝中做官,他一直都是朱允炆的忠實支持者,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兩人就因為下棋而引發不愉快,劉璟與朱棣之間的關係一直不好。

等到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後,劉璟先後多次為朱允炆出謀劃策,奈何朱允炆對他的建議並沒有足夠重視,將其分配在李景隆部下,劉璟看清了李景隆的能力,在一次戰敗後就離開官場回到老家去了。

等到朱棣靖難之役取得成功後,還曾派人去請劉璟出來當官,結果劉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不僅不願意跟隨朱棣,還說自己一臣不侍二君,罵朱棣是謀權篡位的亂臣賊子,因此惹怒朱棣,最終被朱棣逼迫致死。

你看,劉伯溫也算是一世英名,用自己的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結果自己兩個兒子卻壓根不願意相信,最終導致他們又用生命給後人上了一堂課,這下後人總該引起重視了吧?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劉伯溫後人結局

在劉璉以及劉璟都去世後,劉伯溫家族的香火傳承重擔就交給劉璉長子劉廌了,劉廌繼承了劉伯溫誠意伯的爵位,可是好景不長,後來因為說錯話被皇帝處罰,直接革除爵位,劉家的爵位就此斷絕。

經過這些事情後,劉廌終於開始對爺爺當年留下的遺言引起重視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按照爺爺遺言退出官場,回到老家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從此以後不管是誰去請他出山,他都堅持原則,再也沒有出山當官。

靠著劉廌的堅持,終於留下了劉伯溫家族的香火,隨著歷史不斷髮展,很多人都漸漸忘記了劉伯溫後人的存在,他們因此得以安然無恙生存下去,一直到後來朱祐樘當皇帝之後,才想起劉伯溫的後人,從而派人去找來當官。

在朱祐樘的重視下,劉伯溫的後人才得以再次出山當官,並且越當越大,後來還獲封誠意伯爵位,劉伯溫當年的爵位終於得以重現,從此以後,劉伯溫後人一直在官場摸爬滾打,再也沒有遭受不幸了,誠意伯這個爵位也一直傳承到明朝滅亡。

劉伯溫臨終前叫子孫別當官,更不要學帝王術,子孫有聽嗎?

結語

劉伯溫用自己生命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結果兩個兒子卻不願意聽從,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幸虧長孫劉廌領悟到了劉伯溫遺言的真諦,及時歸隱田園,才保住了劉伯溫家族的血脈,並且因為此舉,才有了後來得到重用的事情,為後人的再次興盛做了完美鋪墊!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