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我要當聖人!”

1483年,11歲的王陽明還在私塾讀書。有一次,王陽明詢問教書先生:“讀書人的第一等大事是什麼?”先生告訴他:“當然是讀書當大官啦!”

教書先生的這個答案,在當時看來就是唯一標準答案!

就如同現在大部分學校都是以“升學率”、“就業率”評定教師的優劣一樣。彼時,一個教書先生如果能夠教出一個狀元,這不僅能讓他吹半輩子的牛,同時也能證明這個先生教學水平高。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11歲的孩子能夠問出這樣的問題,本就說明他的不一般!

聽到先生的回答之後,王陽明有些失落。王陽明的老爹是當朝大學士,他的同學也都是朝廷高幹子弟,“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些同學以後也必定要走仕途。

王陽明並非不想當官,他覺得人不能因為當官而去讀書。

於是,面對教書先生幾乎“常識”的標準答案,王陽明說道:

“我以為讀書人的第一等事應該是讀書做聖賢。”

王陽明的回答讓教書先生狂笑不止!

教書先生認為這個孩子太狂妄了。要知道,中國歷史幾千年,才出孔子這麼一個聖人。眼巴前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傢伙想要當聖人,這不是吹牛是什麼?

嗯,所有人都認為王陽明在吹牛,而且這個牛吹的有點兒猛!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只有兩個人認為王陽明是認真的:一個是王陽明自己,另一個是王陽明的爺爺王天敘。一個人要有一番成就,最起碼得有自信,然後有一個人在背後支援。否則,王陽明這種不遵父命、不信師言的人,早就被送到德國骨科了!

嘲笑王陽明的人,如過江之鯽,王陽明皆不以為意;唯獨父親王華對他的嘲諷,讓他心裡很不爽滋味兒。畢竟,連老爹都不支援,在封建禮教的約束下,王陽明就做不得!還好,老爹的老爹對他非常欣賞,老爹也木的辦法。

內外的壓力都被排除,一個非常重要的困惑擺在他面前:怎麼成為聖人?

是呀!怎麼才能成為聖人?古往今來,只有孔老夫子一人成聖,他老人家已故去兩千多年,總不能下去找他吧?這有點兒不現實。

“成聖”的方法,只能靠王陽明自己去摸索。

書上雖然沒有描述如何成為聖人,卻告訴世人,聖人是何物:

“聖人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人。”

為天地立心?不知道怎麼立。

為生民立命?自己還沒著落呢!

為往聖繼絕學?《論語》都不惜的背,往聖還是往後邊兒剩著吧…

為萬世開太平?大概似乎隱約可以理解,就是讓世人安居樂業、幸福美滿唄?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王陽明簡單地分析了“聖人之道”以後,選擇了最艱難的那條——為萬世開太平。也就是以武力為手段,解決世間不公之事,還人間一個太平。

自此以後,王陽明開始成聖之路。

12歲-17歲,王陽明學習兵法,並親自帶兵佈陣;17歲-18歲,王陽明學習道家養生法,並系統瞭解了道家思想。王陽明發現,不論是兵法還是道法,都不能讓他“成聖”,因為二者的缺陷實在太大。

兜兜轉轉一圈,王陽明又回到了儒家。

18歲那年,王陽明遍讀朱熹的著作,並開始實踐“格物致知”。王陽明在格了七天的竹子之後,發現自己不僅一無所知,還差點兒把自己格死!

看來,朱熹的老路子也不行啊!

此後十年,王陽明又有了新的理解:為萬世開太平,就必須帶兵打仗;想要帶兵,就得透過科舉考試!

於是,王陽明三次考試,以二甲進士第七名的成績,被授予兵部武選司主事。

這一年,王陽明30歲,正當而立之年。

老爹王華對於王陽明選擇仕途感到欣慰,認為他終於安分守己,有一份“正事兒”可忙活了。殊不知,王陽明從來都不是安分守己之人!

1506年,王陽明上書彈劾太監劉瑾,被庭杖40,然後被貶貴州龍場當一名小吏。

昨天還是春風一度,轉過頭來忽然鋃鐺入獄。這樣的大起大落,讓王陽明胃疼!

王陽明到了龍場之後,發現這裡簡直就是人間煉獄——森林裡迷茫著有毒的瘴氣,附近的土著對他們極不友好,朝廷時不時剋扣他們的糧餉;隨時還有野獸搞個突然襲擊,他的僕人就被大黑熊咬掉了半張臉!

王陽明終於明白:想成為聖人,哪能不經歷挫折?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越是嚴苛的環境,越能鍛鍊一個人的心境,王陽明便是如此。三次科舉未將其擊敗,太監劉瑾未將其擊敗,龍場的殘酷環境未將其擊敗;相反,每次王陽明挺過來時,他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龍場,亦如此。有時候,王陽明甚至會想:

“如果是一個聖人處在我這樣的環境下,他會如何做呢?”

遺憾的是,古代的那些個聖人,沒有一個像他這麼倒黴!孔子不論到哪兒,都有弟子效勞;孟子本就是貴族,隨時都有人伺候;朱熹雖非貴族,弟子眾多,也不愁吃喝。

惡劣的環境並沒有讓王陽明屈服,為了使自己平靜下來,王陽明只好每天堅持打坐、思考,將過去所學的知識不斷地在腦海中過濾。

終於有一天,王陽明開悟了,他終於走出了成聖的關鍵性一步,即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也就是說,聖賢之道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辨別是非善惡的“良知”;而做聖賢就是秉承良知、實現最真實的自我。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在這裡立地成聖。

這一年是1508年,距離王陽明“吹下生聖的牛”已經過去25年!王陽明也籍此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聖人”之一。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2000多年前,孔子創立儒家之時,正處春秋亂世,並沒有機會檢驗自己理論的正確性。西漢初年“獨尊儒術”之後,統治者才意識到儒家的重要性。

王陽明的心學也需要檢驗。

龍場悟道第二年,王陽明結束被貶生涯,復官廬陵縣知縣。在這裡,王陽明牛刀小試,不費吹灰之力,清除掉盤踞在這裡的土匪。(真的不費吹灰之力啊!剿匪是為朝廷辦事,可是朝廷一不給軍餉,二不給兵卒,全靠王陽明自己想辦法。)

緊接著,王陽明上任安南巡撫,督撫東南八州。這個職位看似風光,實際上當時無人願來此上任,為什麼?因為到處是土匪,說他們是土匪,倒不如說他們是軍閥!來此上任的官員,來一個,被趕跑一個。

王陽明來了之後,還是用廬陵知縣那一套,不拿朝廷“一針一線”,僅憑心學強大的力量,在半年之內,將安南等地的土匪全數剿滅。

安南剿匪的勝利,給王陽明帶來巨大的榮譽!同時,也是心學最好的宣傳冊。

之後,王陽明辭職回家養病。走到半路上,忽然聽聞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立刻掉轉船頭,立即趕往吉安,開始募兵征討。

嗯,你沒有看錯,王陽明除了一個“安南巡撫”的空頭銜,還是沒兵沒糧沒錢!而他的對手寧王朱宸濠,坐擁十萬精兵!並且已經連下數城。

11歲吹牛“要成為聖賢”,36歲龍場悟道成聖,王陽明經歷了什麼?

在這種絕對劣勢情況下,王陽明憑藉倉促募集兵卒,僅用35天,平息了寧王叛亂。

不得不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這些戰爭的勝利,心學就是空中樓閣。王陽明用一個又一個戰爭奇蹟,向世人證明了心學的強大!

敢吹牛說自己會成為聖人,並且真的成了聖人,還用戰爭檢驗了自己,古今中外只有兩個人,其中一個是王陽明,另一個…(另一個是誰,還用我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