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趙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中最能與秦國硬剛的國家

趙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中最能與秦國硬剛的國家

這話真是沒錯,在戰國中後期唯一敢於和強秦做對抗的只有趙國。而實際上秦趙兩國的關係頗為親厚,最初,秦惠文王的兒子秦武王因舉鼎而死。但秦武王無子,秦惠文王其他幾個兒子爭奪王位,而趙國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羋八子(羋月後來的宣太后)的求助下,派大將趙固將在燕國作為人質的公子稷送回秦國。在羋八子異父弟魏冉的幫助下,公子稷繼位,即秦昭襄王。羋八子成為太后。如果趙武靈王底下有知,四十二年之後,秦昭襄王長平之戰坑殺趙軍四十萬,趙武靈王能不能把當時的公子稷給掐死。

趙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中最能與秦國硬剛的國家

燕趙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這實際上就指出了趙國的強悍和好戰,再就是趙國始終認為他有恩於秦國,而秦國是忘恩負義。從秦昭襄王到秦始皇都這樣,再就是歷代趙王也許比較昏庸,但對秦國的強硬始終如一,趙國的開國時間最短,自三家分晉開始戰國時代,趙國就是其中之一,從晉國家臣開始一直到亡國,趙國對外政策始終都是強硬的。應該說,趙國,楚國,齊國在戰國時代都有機會統一六國,趙國這個國家過於大起大落,太折騰了,而最致命的就是趙武靈王的死於非命,徹底的導致了趙國退出了的稱霸的序列。就來蘇東坡他爸蘇洵都為趙國惋惜。在《六國論》中說道:“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趙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中最能與秦國硬剛的國家

趙國立國之初,“國際”環境不併不好,處於四戰之地,幾乎天天打仗,就此也鍛鍊了趙國人的戰鬥意志,讓趙國變得極為強大,胡服騎射以後,更是民風彪悍,趙國國力達到巔峰,此時的趙國秦國交戰是五盤三勝。好戰不屈的精神,使得趙國成為六國的戰力扛把子。趙武靈王在位27年是趙國最強大的時期,但他駕崩以後就是江河日下,從趙孝成王開始,趙國的國君可以說是黃鼠狼下崽一一輩不如一輩了,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爆發,這不僅是秦趙的生死之戰,也是戰國曆史上的絕定意義上的戰役。趙國被坑殺四十萬,不僅趙國,整個東方六國再也無力與秦國進行武力抗衡。但即便如此,趙國也始終對秦國不服輸,這一點是最值得自豪的,遠勝其他諸國。趙國一度成為唯一可以和秦國一叫短長的國家,因國君的無能而覆滅,趙國的結局是讓人挺傷感的。

趙國為何能成為戰國七雄中最能與秦國硬剛的國家

還有就是趙國這個國家與秦國一樣,名將輩出,戰國四大名將,秦趙各自有兩個,李牧,廉頗、還有樂乘,司馬尚,龐煖。而且基本上延續到了趙國的最後時期,李牧在宜安和番吾兩次擊敗秦軍,其中宜安一戰,幾乎全殲10萬秦軍。而此時離趙國亡國不過3年了。趙國從公元前403年被冊封為諸侯,到代王趙嘉於公元前222年被秦軍俘虜,立國180餘年的時間裡,慘淡經營,逐步強大,成為戰國七雄中抵禦秦國的頂樑柱,雖然最終的結局讓人不勝唏噓。但絕對的最驕傲,最讓人同情和惋惜的一個國家。

但也必須實事求是地說,趙國國力不如秦國,六國亡於秦國是歷史的必然,趙國沒有地緣優勢,國家是處於中原四戰之地,沒有戰略緩衝區域。經濟形勢差勁,國君個人能力不行,僅僅依靠武力的強大也難以抵禦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