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其實春節這個節日確實歷史已經很長了,從四、五千年前的遠古開始,中國的先人們就會在冬盡春來之際宰殺牲畜,祭祀祖宗和上天。在古代,春節一般被稱為“歲首”、“新年”或者“元旦”,比較固定的春節慶典基本上在漢朝時就已經成型了。而在唐朝時,還曾經實行過新年放七天假的制度,不知道這是不是現代黃金週的靈感來源。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到了宋朝,隨著火藥的發明,新年放鞭炮開始成為了普遍的習俗。可以說從這時起,中國人春節的習俗就基本上和近代沒有本質上的差異了。所以類似慶祝新年的習俗就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年。但隨著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和次年初民國的建立,農曆新年在中國卻突然成為了一個問題。而大家知道,民國的建立是中國社會一次重大轉型的開端,所以民國初年其實是實行了相當數量非常有革命性的政策。

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剪辮子,雖然這在現代看來不是什麼大事,但在當時卻也堪稱一項社會衝擊力很大的社會革命。另外還有變更服飾等。但其實當時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還出臺了一項很具有革命性的措施,就是變更曆法,將實行了數千年的農曆,或者叫夏曆變更為公曆。在當時,這項變更可不只是使用1912年這個紀年年號這麼簡單,而是希望以此來劃清與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的界限,要將附著在曆法裡的傳統思維也一併去除。所以當時實行公曆其實也就包含著廢止農曆年的含義在裡面。

而在1912年初,當時的民國政府還只能控制南方數省,甚至南北內戰都還沒有結束。因此當時民國政府的決定並不可能通行全國。但在民國政府控制最為嚴密的廣東省,當時的政府甚至出動了警察廳人員,對民眾過農曆年進行了嚴厲干涉,以執行“嚴禁商民慶賀舊年”的規定。而在南北統一之後,農曆年在法律上確實已經被廢除,在官方已不再被視為節日。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但農曆年在中國是有幾千年傳統的節日,而且當時的中國基本上還是個農業社會,所以官方對於節日的規定其實對民間並沒有太大約束力,所以官方雖然禁止,但民間該過年還是過年,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等於官方的禁令受到了無視。但官方如此看重的一個禁令在民間受到無視,畢竟面子上很不好看。而且在南北和議統一為民國之後,大局由袁世凱掌控,而袁世凱是一個受傳統文化影響很深的人,也覺得廢除農曆年並不合適。所以在1913年7月,民國政府內務總長朱啟鈐向袁世凱遞交了一份報告,其中建議:

我國舊俗,每年四時令節,即應明文規定,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假一日。

也就是將農曆年定為春節,雖然不再將它視為新年,但認可它節日的地位,同時給公務人員也放假一天,讓其可以和家人慶祝農曆年。所以這等於就以變通的形式,重新承認了農曆年的特殊地位,因此袁世凱對這一設計非常滿意,很快批准實行,農曆年在中國恢復成為節日,而且被正式定名為“春節”。

但在1928年,蔣介石在名義上接近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之後,卻又拿春節開起了刀。1928年5月7日,他手下的內政部又提交報告說“十餘年來,依然沿用舊曆,罔知改正”,並特地制定了8條辦法,以徹底消除農曆的影響。而在這8條辦法之中,第2條的內容是嚴禁私售農曆及公曆與農曆對照的歷書。第3條是嚴禁全國各個機關、學校和團體在一切農曆節令放假。第4條則是要求民眾將一切與農曆年節相關的娛樂慶祝活動按照公曆日期舉行。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所以此後已經改名叫春節的農曆年也就再次被政府取締了,而且這次的禁令非常詳細,可以說是一個真正想要操作的規定。而且在1930年,國民政府還再次釋出通知,要求各地人民將所有農曆年相關慶祝活動全都轉移到公曆年前後舉行。並要求全國所有機關不得在農曆年放假,以變通名義放假也不允許。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根據當時的一些記述,在春節期間,國民政府還專門派出警察到一些關門歇業的店鋪,強制其重新開業。同時只要發現有人設定供奉果品等慶祝春節的跡象,就立即將搗毀,發現有賣農曆的小販也立即抓捕拘禁,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但即使如此,持續了幾千年的習俗也還是無法禁止,當時大量的民間商鋪以店鋪整修或者親友聚會等名義,仍然停業。而在政府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地區,則更是一切照舊,春節期間民眾仍然是大肆慶祝,禁令完全成為了空文。而這種情況持續了幾年之後,國民政府也明白了禁止春節是不可能的,因此在1934年廢止了強制廢除農曆的規定。

所以確實春節在民國時期曾經至少兩次被禁,而且至少第二次是非常認真地被禁止,只是最終因為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而沒有成功。那麼為什麼春節會這麼不招民國政府的待見呢?

在桃花石雜談看來,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首先的一點是想日本學習。因為日本在古代也是漢字文化圈及儒家文化圈的一員,所以日本在古代也和中國一樣,實行農曆(在日本稱為和歷),其年節習俗和中國也有很多類似之處。但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引入了大量西化舉措。最終在公元1882年12月31日廢除了農曆。當然當時與世界接軌也是日本政府廢除農曆的理由,但也有人認為,因為農曆會存在閏月的現象,所以有時會使政府必須給公務員1年發13個月的工資,而改成公曆就不存在這種情況了,所以日本將農曆改公曆可能也有節省財政支出的現實目的。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可能跟孫中山及蔣介石兩人的個人因素有些關係。具體來說,就是這兩人的宗教信仰。許多朋友可能也知道,孫中山和蔣介石兩人都是基督教徒,而基督教對於中國春節的態度在歷史上其實一直是有些曖昧。

許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因為禮儀問題和羅馬教徒發生過激烈爭執。當時在中國傳教的一些傳教士認為中國民間習俗中的敬孔和祭拜祖先違反基督教教義,因此要求其信徒不得再從事此類活動。開始這件事只是在中國的教會內部引發了不同傳教士之間的爭吵,但後來這事被上報到羅馬教廷,最後羅馬教皇克勉十一世在公元1704年和1715年兩次釋出通諭,要求在中國的傳教士禁止其教徒祭孔、祭祖和在家保留祖先牌位。並曾在公元1705年派特使到中國南京專門釋出禁令。

而當時在中國的耶穌會傳教士根據中國的現實,認為在當時完全禁止中國信徒祭孔、祭祖和保留祖先牌位不現實,因此又釋出了8條變通辦法,其中第7條明確說允許中國信徒在新年和其它節日在按照基督教要求改正的祖先牌位前叩頭。所以這也就點出了民國時期春節被禁的另外一個可能原因,即春節總是與祭祖等一系列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密切相關的,春節慶祝活動很難完全繞開中國民間的信仰,而這與基督教一神教的教義有牴觸的地方。

“春節”歷史才100多年?民國時還曾被禁止,為什麼?

一些春節習俗可能是它被禁止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中國的這些傳教士的變通辦法也很快在公元1735年被教皇克勉十二世廢除,天主教會再次嚴禁中國教徒參與祭孔和祭祖等民間信仰活動。而最終這種做法使清廷無法忍受,在雍正時期禁止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雖然這件事上衝在前面的是天主教會,但對於不是基督教宗教節日的相對牴觸在20世紀中葉以前可以說也是基督教世界的普遍認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