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魏滅蜀之戰是三國後期的吞併戰,也是強者消滅弱者的一場戰爭。公元263年8月,魏國實際領袖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動戰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今四川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主力。

魏軍具體進軍路線是:西路鄧艾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負責切斷姜維後路,東路鍾會軍則主攻漢中諸城。姜維在沓中與鄧艾交戰後,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鍾會大軍在佔領漢中大部分據點後,前進到劍門關外時 被回援的蜀軍阻攔,僵持不下。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鄧艾則採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魏蜀兩軍主力對峙於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餘里荒無人煙的地區,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佔涪城(今四川綿陽),進逼成都。

後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公元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統一的序幕。不知道大家是否想過,如果當時劉禪不投降,成都守軍和姜維前後夾擊鄧艾,蜀國是不是就能得救了呢?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實話告訴各位,真不能。為什麼呢?且讓我先分析分析如果不投降,鄧艾能不能攻下城。如果攻不下,蜀漢是不是能一直續命。

首先魏軍和蜀郡的作戰狀態、實力不在一個層次。

單從鄧艾偷渡陰平的經歷就可以看出。從陰平到江油,高山險阻,人跡罕至,十分艱難,也因此之故,蜀漢未在此設防。這年十月,鄧艾率軍三萬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鑿山通道,造作橋閣。時“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鄧艾身先士卒,遇到絕險處,

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攀登小道,鑿山開路,越過700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糧運將匱,頻於危殆。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在克服了這些難以想象的困難之後,魏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江油關亦是“險峰壁立,直插雲天;關下江流湍急,濁浪翻卷”的天險,但蜀漢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蹟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劉禪慌張之下,派了諸葛瞻前往禦敵。

千算萬算之下,諸葛瞻還是失敗了。鄧艾的奇襲部隊成功越過了艱難險阻來到了成都。雖然鄧艾率兩萬人出征,但是活著到達成都的僅剩兩千多人,就這樣,劉禪還是率領數萬大軍投降了。

從這裡,蜀軍的軍心可見一斑 軍心不穩可是戰爭大忌。實際上,劉禪投降也未免沒有這個考慮,當時蜀國民生凋敝,人心思定。朝廷大臣皆是欲降。空有十多萬大軍卻沒有絲毫的鬥志,假如後主劉禪不投降,下面的軍隊,依然不會贏得這場戰爭。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其次我們看看蜀漢極其周邊的局勢。

此時的蜀漢政權雖有大將苦力支撐,已是窮途末路。

西: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汶山郡之汶山、龍鶴、冉駹、白馬、匡用五圍牙門之兵可用。

東:姜維大軍進於郪、五。亦有羅憲在江州。

南:霍戈鎮守南中六郡,原部署好部隊北上,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七十里。漢中諸圍守在柳隱、蔣斌、王含拒守。

鄧艾兵臨成都,劉禪堅守待援能否得救?讀懂這兩個事實不難判斷

此刻的成都,魏軍兵入平地,周邊要隘尚存,蜀漢姜維等主力部隊仍在抵抗。然雖內有半壁江山,外有東吳援軍。但成都軍民士氣已降到谷底,亦無大軍可守,滿朝文武一片降旗。

光是劉禪不投降沒用,因為整個蜀軍計程車氣已經跌落谷底了。由於鄧艾打穿了陰平,魏國的大軍已經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蜀國了,在成都城下擋住了鄧艾的進攻是沒錯。但是士氣低落的蜀軍根本沒有鬥志,還是會在後續的攻擊中失敗。

綜上所述,蜀漢滅亡與劉禪投降關係不大,即使是劉禪雄起了一把,整個蜀漢也沒用能力去抵禦後續的源源不斷的進攻。所以即使說在鄧艾兵臨城下時劉禪不投降,蜀漢也不能得救。結局就是這麼殘酷。

你是如何看待劉禪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