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論陶淵明的一生經歷

在先生的早期時,也曾經為了一展自己的抱負而去做官,先生先後有過三次為官的經歷,但是每一次的經歷都說不上是愉快的,甚至一次都比一次更加打擊先生對朝廷的信任度。第一次的時候,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自設了一個官職叫做祭酒,他找了陶淵明擔任這個職務,但是王凝之這個人是一個有著非常手段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非常迷信的人,他堅信這個世界上有神鬼之類。有一次,他開壇做法請來了神兵,然後對下屬們說:“我已經請來了10萬的鬼兵,今天夜裡就由他們來駐守我們的陣地,所以就把兵馬都放了吧,大家也都去睡覺吧,放心一定不會有事的!”結果這天夜裡敵人來攻城,因為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進行反擊,所以敵人很快就進城了。這件事情讓先生認識到跟著王凝之是沒有什麼前途的,所以先生就回家種田去了。

論陶淵明的一生經歷

第二次的時候,先生去到桓玄的門下當了一個參謀,但是很快先生就發現桓玄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安分的臣子,他居然想要謀反,在先生看來,謀反都是亂臣賊子才做的事,和他的志向是完全相悖的。正好這個時候先生的母親去世,先生就以為母親守孝為由,很快就回家去種田了。果然沒過多久,桓玄就帶著大兵攻佔了皇宮,還自稱為皇帝。第三次是劉裕起兵要推翻桓玄的統治,這個時候陶淵明幫助劉裕打敗了桓玄,使得劉裕成功的進入了京城。這一次先生以為能夠安安心心的謀一個好的官職了,可是結果劉裕給了他一個小小的參謀,先生覺得非常的失望,於是就決定還是迴歸田園。

論陶淵明的一生經歷

在先生迴歸田園以後,還發生了一件事情讓他對官場徹底失望,這件事情就是著名的五斗米事件,在那之後,先生終於熄了當官的心思,決定安安分分當一個田園隱士。因為先生對於現實生活的失望,所以給自己建設了一個幻想中的完美的世界,在那一個世界裡面沒有任何的紛爭,所有的人都是十分開心的,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悠閒的生活,沒事的時候就和鄰居們聚在一起喝酒談天,這個世界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烏托邦,同時也讓後人無比的嚮往。

論陶淵明的一生經歷

《桃花源記》寫於淵明54歲,此時的淵明貧困交加,又染上瘧疾,“負痾頹簷下,終日無一欣”。但其心靈終究是愉悅的,閃耀出仁者的淡定和智者的契悟。他對於和平與安靜的世界仍抱有期望,他構建了一個只有自己才能洞見的完美世界,這個世界超越了時代,超越了個人欲求、疾病乃至生死的痛苦糾纏。《桃花源記》結尾稱“後遂無問津者”,葉嘉瑩先生曾說,最大的悲哀就是連尋找理想的人都沒有了。然而我們不是還有一個堅持理想的淵明麼!你看淵明在文後的《桃花源詩》的結尾高呼:“願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他依然在追尋。此刻他是輕靈的,上升的,一如文中所寫:“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