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皇帝真的權力無邊嗎?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

在我們看來,中國的皇帝權力無邊,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但實際上,皇帝並非什麼都能做到,否則就沒有改朝換代這種事了,但是皇帝確實理論上應該擁有許多權力,但是並非所有的權力都歸皇帝所有,皇帝需要和其他人分享或者授權才能做到鞏固自己的權力,但是有些權力皇帝是無法分享的,一旦失去皇帝就完蛋了。

那麼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哪些權力可以分享,哪些權力可以授權,而哪些權力是皇帝獨有的呢?

1:祭祀權,在遠古時代,原始宗教或者說原始迷信佔據著很重要的成分,一個部落的大祭司才是威望最高權力最大的人,而中國歷史上王權不斷的奪取了神權的地位,將其合二為一,比如中國古代神話中出名的絕天地通,實際上就代表著王權對神權的完全奪取,自從之後,祭祀尤其是對天地的祭祀就由國王和皇帝所壟斷。這點不但是中國,其他國家走向成熟的一步都是如此,比如阿拉伯帝國的政教合一,古羅馬帝國皇帝也掌握著教會,反而歐洲中世紀那種教皇獨立於歐洲各國甚至高居其上並不正常,而到了近代這種情況也得到了大大的改變,幾大強國都完成了王權和神權的統一,比如英國聖公會就是把英國國王和國教領袖統一了,法國德國乃至沙俄都是如此。

皇帝真的權力無邊嗎?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

回到中國皇帝這一點,中國皇帝的祭祀權是極其重要的,無法分享的,蜀漢後主劉禪在諸葛亮時期將許多權力都交給諸葛亮,但是依然要保留祭祀權,

政由葛氏,祭由寡人

就是典型,其他權力都可以給諸葛亮,但是祭祀祖先和上天的權力要由皇帝來,不然就不是皇帝了。

2:軍事權,在古代,國王最重要的兩個屬性,軍事領袖和宗教祭祀,在古代國王都是每次出征必帶兵出征,這點在中世紀歐洲一些國家依然如此,大戰必然是國王親自帶兵。

皇帝真的權力無邊嗎?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

我國的開國皇帝也是如此,東征西討都是皇帝自己掌握著全盤的軍事大權乃至出征。可是中國和西方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自古羅馬之後蠻族王國大都偏小,大戰無需授權,國王帶著主力就可以掌控全域性,比如英法百年戰爭時期,許多場都是國王之間的戰役,因為那麼多軍隊,沒有國王根本無法籌集到那麼多軍隊,也沒有人有威望代理。

但是當國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把軍事權授權出去,這是必然的,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固然能打,也不得不把北方戰局授權給韓信,而東漢劉秀在統一河北後,基本上也是委託其他大將出徵。

連開國皇帝都如此,後代皇帝沒什麼指揮經驗,更不用說了,必然要授權給大將。

可問題在於,軍事權過於重要,一旦軍事權完全喪失,陳橋兵變幾乎是必然發生的,所以為了控制軍事權,皇帝必然是要分權和牽制,比如把主要的軍隊分成幾個部分,沒有一個將領可以控制主要兵力,一旦迫不得已要進行決戰,就要派出監軍限制主將的權力,所以很多戰役中莫名其妙的失敗內訌本質上都是有原因的。

3:財政權: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論上所有的土地和財富都歸皇帝所有,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別說皇帝對民間財富根本做不到沒有理由的就平白獲取,就算國庫稅收皇帝也是無法平白無故的獲取的,皇帝更像一個家族的族長,國庫就像家族的族產,皇帝可以用各種藉口來奪取家族的族產,但這必然會引起家族的不滿,最終導致反噬。

皇帝真的權力無邊嗎?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

不過,就像家族族長也有自己的私產一樣,皇帝也有自己的私產,皇帝可以用自己的私產享受而不被指責,甚至還可以補充國庫,假如沒有自己的私產嘛,不要說容易引起上下的不滿,甚至控制權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當然,這些私產還是需要有人打理,在古代代理皇帝打理的往往都是宦官。

4:行政權:這是基本上皇帝根本無法完全掌控的權力,假如是一個小鎮,一個人或許,也只是或許能管轄得過來,而一個國家根本沒辦法由一個人控制,只能一層層授權,比如郡縣制就是皇帝授權郡守,郡守授權縣令,而實際上三級授權也做不到,往往要很多層的授權才能做到控制行政權。

皇帝真的權力無邊嗎?皇帝到底擁有哪些權力

雖說中國的中央集權不像歐洲古代時期的封建分封制度,上層管轄不到下層的下層。但指望皇帝能管轄到千百萬的子民是根本不現實的,其實皇帝能管轄到身邊的幾百人都很不錯了,皇帝的行政權是基本上分享給其他官僚,皇帝只是名義上擁有而已。

5:人事權,這算是皇帝掌控的最為重要和關鍵的權力了,因為上面的四個權力,除了祭祀權皇帝可以保證控制之外,其他軍事財政行政權力都是要由皇帝委託他人執行的,所以皇帝必須掌控關鍵的人事權,也就是把信得過的人放在關鍵位置上。

雖然說皇朝的官位無數,即便是一品二品大員也很多,但實際上呢,許多皇帝只能記住幾百人的名字,有印象的甚至只能限制在幾十個熟人中,要從這幾十人選擇出掌控軍事行政財政人事的幾個掌握者。

實際上要一個個把最有能力或者說最適合的人放在最適合的位置上,其實也是難事,所以最終皇帝基本上選擇兩種方式,一個就是委託一個人,比如宰相,實際上是副皇帝,全盤代為控制,皇帝只需要控制宰相和三公的人選就行了。但是這在實際過程中會發現相權過大。而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皇帝控制內廷,比如明朝的制度,司禮監和內閣全部由皇帝任命,吏部尚書由皇帝任命,其他任免實際上廷推,就是大家商量著辦,甚至遇到甩手掌櫃,吏部尚書都可以廷推。

而中級官僚尤其是地方官,皇帝實際上很多並不認識,尤其是知縣這種號稱百里侯的地方官,皇帝說不定都不記得。

6:立法權,雖然說有皇帝金口玉言,出口成憲的說法,但實際上皇帝也只是名義上擁有立法權,各朝各代的律法實際上都不是皇帝本人親自制訂的,而是由各級官僚貴族合議,皇帝擁有的只是否決權,也就是說皇帝覺得這條太過於限制自己,就可以否決的權力罷了。

甚至在律法成型之後,皇帝很難再修改它,即便理論上皇帝不受律法限制,可實際上臣子拿著律法與皇帝抗爭甚至不止一次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這主要原因就是律法一旦成型,就是皇帝自上而下整個統治集團統治的利器,假如皇帝都不遵守,那下面的官僚貴族根本就沒人遵守,那王朝就無法維持。

所以皇帝在這點上擁有的是立法的否決權和法外開恩的權力。這點實際上很多現代首腦也能做到。

7:仲裁權,這是理論上皇帝一直擁有的權力,也是相當關鍵的權力,不過皇帝往往放棄這個權力,一方面是需要仲裁的事太多,另一方面是仲裁一旦由皇帝來做,就無法更改,一旦出現惡劣後果,會極大的損害皇帝乃至皇朝的威信,但是皇帝也不能放棄這個仲裁權,所以最常做得就是交由大家討論,觀察朝野的輿論和實力,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方,所以說皇帝實際上是見風使舵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