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導讀:古人較少討論死後的事情,如孔子就說:“未知生,焉知死”。不過,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討論的,那就是“身後名”,辛棄疾說:“了卻君王天下事,留得身前身後名。”

而談到“身後名”,就不得不說古代臣子們死後的至高榮譽,那就是能夠配享太廟。

下面,我們從什麼是配享太廟,為何要配享功臣,配享有怎麼樣的禮儀,對其子孫後代的好處這四個方面簡要了解一下。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一、什麼是配享太廟?

太廟是皇帝的宗廟,從秦漢開始史稱“太廟”。一開始,太廟是供奉歷代帝王及其祖先的地方,後來,一些對本朝勞苦功高的臣子死後,也被允許供奉於太廟之中,稱為配享太廟。

這裡要說明兩點:

一是配享的功臣往往跟他所服務帝王是一一對應關係,比如長孫無忌配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廟庭;狄仁傑配享的是唐中宗李顯的廟庭。

二是功臣配享名單的,往往是動態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存在被“踢出去”的可能,比如房玄齡原本配享李世民廟庭,後因為其子房遺愛謀反,連累老爹被取消資格。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配享太廟之所以被稱為古代功臣死後的最高榮耀,就是因為其條件極其苛刻,首先必須是有大功於江山社稷者才能滿足“及格線”。

所以,即便是享國二三百年的王朝,能夠獲得配享資格的臣子也僅有數十位而已,如唐朝44位,宋朝24位,明朝33位。拿大家比較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例:

唐太宗時期文臣如雨、猛將如雲,凌煙閣繪像的功臣多達24位,可能夠配享其太廟的,只有6位,他們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後被踢出)、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而那些被我們熟知的英雄戰將如尉遲敬德、秦瓊、程咬金皆沒有入圍。即便是入選太廟,也不代表永遠能在裡面待著,一旦後世子孫犯了大錯,也會連累祖先被踢出太廟,如房玄齡。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二、為何要配享功臣?

在古代,一個皇帝去世,往往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而在古人看來,在“另一個世界”,皇帝依然維繫著他的統治,這就需要他生前最為親近的大臣繼續輔佐。

不過,選擇誰來配享,並非是這位去世的皇帝說了算,而是取決於繼位者及其臣僚的意志。這裡,就涉及到了皇帝如何評價自己臣子的問題。

所以,選擇誰來配享,其實就反映了一種價值觀、一種用人傾向:朝廷對先朝的基本態度是什麼?肯定什麼?否定什麼?希望本朝臣子學習什麼樣的人?

也正因為此,皇帝在配享功臣的選擇上是極為謹慎的。一般來說,配享的功臣都是那些爭議較少、威望頗高的人物,因為他們是時代的風向標、楷模,他們的事蹟和功業可以激勵今人,而一旦在選人上有差池,皇帝是不能隨意更換的。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三、配享有怎樣的禮儀?

在古代,對皇帝如何祭祀先祖有一套複雜的規矩,比如在時間上,就有“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的說法,在祭祀的範圍上也有差別,有時配享的功臣參與祭祀,有時則不參加,這裡我們不作深入討論。

而在祭祀配享功臣時,也有著相對複雜的禮儀,在祭祀制度比較完善的唐朝,其禮儀是這樣的:

“諸座各設版於座首。每座各設壺樽二於左,北向,元酒在西,加勺冪,置爵於樽下。設洗於終獻罍洗東南,北向。太廟令與良醞令以齊實樽如常。堂上設饌訖,太官令帥進饌者出,奉饌入,祝迎引於座左,各設於座前,太官令以下出,祝還樽所。初,亞獻將畢,贊引引獻官詣罍洗,盥手洗爵,詣酒樽所。執樽者舉冪,獻官酌酒,諸助奠者皆酌酒訖,贊引引獻官進詣首座前東面奠爵,贊引引還本位,於獻官進奠,諸助奠者各進奠於座,還樽所。於堂上徹豆,祝進首座前徹豆,還樽所。”——《大唐開元禮》

以上這段記載簡而言之:對配享功臣的祭祀,由太官令主持,對每名功臣各自設座,然後依次進獻元酒(祭祀時當酒用的水)、祭品等。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四、對功臣子孫後代的好處

下面,我們就要談談功臣配享對於其子孫後代的好處了,畢竟,先人已逝,這才是最為實實在在的。

如前文所說,功臣配享於先帝的廟庭,是當今朝廷主事者對於歷史人物的高度評價,起到了一種風向標的作用。所以,這也無疑給功臣的子孫家族罩上了一層榮譽光環,帶來了許多好處。其中,除了大量的物質賞賜之外,更為重要的是獲得蔭補的權利。

所謂“蔭補”,是指因祖先功勳而得以補官,這是一種特殊的待遇,是功臣子弟走上仕途的捷徑,不用再去擠“科舉制度”的獨木橋了。

古代功臣死後的至高榮耀,唐朝宋朝只幾十人獲得,其子孫好處多多

在蔭補制度比較成熟的宋代,一般的官僚蔭補三代,到孫輩為止,而配享太廟功臣,則可以恩澤更為遙遠的子孫後代。我們以宋朝開國宰相趙普為例,即便是到了南宋初年(公元1137年),距離北宋開國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趙普的六世孫一共12人還因沾他的光而當上了官。

總結:正因為配享功臣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們子孫也擁有如此的優厚待遇,這對當時的臣子是最好的誘惑,起到的行為導向作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