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隨後不到一年的時間,明朝人攻入元大都(今北京),結束了元朝人在中原的統治。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話雖如此,元朝實力還是十分強大,他們在遼東、西北以及蒙古高原,依然根深蒂固,對新興的明王朝,構成嚴重威脅。

退回長城以北的元朝,歷史上稱之為北元。朱元璋為了解除北元的威脅,先後於公元1370年、1372年、1380年、1381年多次進行北伐,先後收復遼東、甘肅西北地區。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到了公元1387年,朱元璋派大將藍玉北伐。次年四月,大明軍隊兵至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得知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在捕魚兒海(貝爾湖,位於中蒙邊界),雙方遂在此地展開決戰!

自從北元退回草原之後,便恢復了以往蒙古人遊牧的習性。他們在對抗中原王朝方面,無需大規模集團軍作戰,只需採取小規模騎兵進攻明朝邊陲(掠奪財物),不等明軍有反應,“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北元的這種作戰方式,使得明軍十分抓狂。中原王朝打仗,講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的是後勤保障,每次北伐對明朝來講都是極大的投入。

明朝前期軍隊戰鬥力彪悍,北元確實不是對手,但人家打不過可以跑。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茫茫草原,藏個十幾萬人,根本找不到。北元深知明朝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後勤供應困難的弱點,每次明軍北伐,都會選擇避而不戰,等明軍退走,人家再到邊境劫掠……

藍玉剛到捕魚兒海的時候,因一時沒有發現敵軍,也一度想要撤退。最後還是決定再堅持一下,終於哨兵發現了北元小朝廷。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據《明史》記載,北元皇帝脫古思帖木兒和他的臣子們,認為明軍不熟悉地形,不可能這麼快殺到,但還是決定繼續向北轉移。

正在整理輜重的時候,突然颳起了大風,揚沙漫天,白晝如晦,北元一時來不及轉移,也給明軍進攻提供了掩護。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結果自不必說,由於明軍的突然襲擊,元軍猝不及防,初次交鋒,明軍定遠侯王弼率軍斬殺北元軍隊數千人,另外有七萬七千多人與四萬七千匹戰馬被俘。

此外,明軍還俘獲四千八百四十頭駱駝、十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頭牛羊、三千餘輛各式車輛以及一大批後勤輜重等戰利品。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在後續的戰鬥中,北元主力有蠻子、哈剌章的軍隊及原屬擴廓帖木兒的軍隊,當初在洪武五年的和林之戰中倖存下來,卻在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魚兒海之戰全軍覆沒。

隨著北元軍隊主力的喪失,北元小朝廷遭遇了毀滅性打擊。《明太祖實錄》記載:大批皇室成員(北元)身陷囹圄,包括已故君主愛猷識理達臘的妻子、現任君主脫古思貼木兒的后妃及次子地保奴、公主等。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成為明軍俘虜的北元皇室以及達官貴人多達二千九百九十九人。

捕魚兒海是當年成吉思汗同母弟哈赤溫的封地,其後裔被俘虜,標誌著成吉思汗親自分封的哈赤溫汗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雖然脫古思貼木兒、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數隨從乘亂逃出,卻在不久後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兒所殺,也速迭兒與北元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於當年投降了明朝。

這也意味著,自1368年北元出逃後,到1388年被徹底瓦解。之後蒙古陷入內亂,雖然也曾出現過強大部落,始終無法對明朝構成威脅。

捕魚兒海之戰,為什麼被稱為元朝人的“靖康之恥”

遙想公元1127年,北宋發生靖康之變,北宋皇室被金人遷往五國城受盡屈辱。到了大明朝,藍玉在捕魚兒海之戰俘虜北元皇室,一飲一啄,歷史就是這般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