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兩書生路遇一老婦,後來一箇中了進士,一個一事無成

兩書生路遇一老婦,後來一箇中了進士,一個一事無成

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有個叫孫抃[biàn]的人,字夢得,孫武后裔,其六世祖孫長孺在唐朝時做過彭山縣令,喜歡藏書,後代號稱“書樓孫氏”。

孫抃的父祖幾代人都種田為生,到了孫抃這一輩才開始讀書寫文章。

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孫抃考中進士,最初任職大理評事,後升任絳州通判。

皇祐年間,孫抃入朝為諫議大夫、御史中丞。

當時,諫官韓絳上書稱:孫抃的才能不足以監督糾察官員。

孫抃上奏摺稱:“臣觀方今士人,趨進者多,廉退者少……”

——我觀察現在計程車人,急功近利者多;而廉潔謙遜者少,以找別人茬兒為榮耀,以攻擊別人為風采;嘴巴快得像鄉下爭訟的人叫議論,刻薄如酷吏的人叫有政績,諫官所謂的才能,難道就是這樣嗎?果真如此,那我確實沒有才能。

宋仁宗為考察孫抃的言論,催促他立即上任,並詔命其兼任審官院主管,孫抃認為諫官不適合兼職,宋仁宗只好作罷。

孫抃做諫官時,沒有偏激執拗的言論,很少彈劾他人,而喜歡向朝廷推薦人才。

宋仁宗的嬪妃張氏去世後,朝廷商議以宰相劉沆為監護使,為張貴妃送葬。

孫抃諫言稱,劉沆是當朝宰相,為嬪妃送葬不合乎禮儀,同時反對有人提出給張貴妃建陵立廟的建議。

為了讓皇帝避免失禮,孫抃率屬下“伏地不起”,據理力爭,皇帝氣得臉色大變,卻沒有發作,只是將其打發走,後採用一種折中的辦法,追封張貴妃為皇后。

宰相陳執中的愛妾張氏把一個婢女鞭打致死,有司官員要求抓捕犯人張氏,並收集證據,陳執中不肯放人,雙方爭執不下,皇帝詔令不予追究。

孫抃認為不可,與同僚請求皇帝展開討論,請求的奏疏接連上傳十次之多,最終,皇帝罷免了陳執中。

後來,孫抃改任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學士,負責為皇帝閱覽《史記》等典籍時的隨時顧問,皇帝非常滿意,提拔孫抃為禮部侍郎、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孫抃寡言少語,沒有官員的威儀,年老時遭御史韓縝彈劾:稱其年紀太大,遇事不能決斷,常常鬧出笑話,皇帝將孫抃降職為觀文殿學士。

宋英宗即位後,孫抃升任戶部侍郎,不久告老辭官,治平元年(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蘇軾在《東坡志林》一書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孫抃的故事:

孫抃年輕的時候,和眉山同鄉宋籌一起趕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某日凌晨,兩人經過華陰的時候,天降大雪,當時天還沒亮。

路過華山時,他們發現計算里程的土堆上有個牌子,上邊寫著“毛女峰”,一個老婦人正坐在土堆下邊,兩鬢如霜,面部彷彿沒有寒意。

當時路上沒有行人,不知這個老婦人從哪裡來的,雪地上也沒有腳印,孫抃和宋籌兩人前後相隔數百步遠,宋籌也看到老太婆了,沒啥反應,徑直走了。

孫抃卻停了下來,走到老人身邊噓寒問暖,說了一會兒話,臨別時,把自己馬鞍上掛著的“數百錢”送給了老婦人。

孫抃快馬加鞭,趕上了宋籌,把自己送給老婦人錢的事告訴了宋籌。

宋籌感覺孫抃一定是遇到了奇人,非常後悔,於是折返回來,卻發現老婦人早已無影無蹤。

這一年,孫抃考中了進士第三名,而宋籌直到老死一事無成,蜀地的人都知道這件事兒,在當時流傳甚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