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1890年10月26日,曾經做過張之洞幕僚的樊增祥,給張之洞寫了一封信,彙報了京城官場的最新情況。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樊增祥提到,有人進京後,對軍機大臣進行賄賂:“饋大聖六百(大聖見面不道謝),相王半之(道謝不見面),汶長二百(見面道謝),北池一百(見面再三道謝),其腰繫戰裙者,則了不過問矣,時人以為得法。”

這裡的大聖、相王、汶長、北池、腰繫戰裙者,分別指的是孫毓汶、禮親王世鐸、許庚身、張之萬、額勒和布。在這5位軍機大臣裡,世鐸是鐵帽子王,額勒和布是武英殿大學士,張之萬是東閣大學士,許庚身是被譽為“天官”的吏部尚書,孫毓汶何德何能,竟然收的錢最多,是世鐸的兩倍?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這是因為,孫毓汶當時正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掌握實權,神通廣大,在軍機處隱然超過了禮親王世鐸。這從他的外號“大聖”就可以看出端倪。

孫毓汶,字萊山,山東濟州人,生於1834年,1856年考中進士,並獲得榜眼稱號。那一年的狀元被江蘇常熟人翁同龢獲得。孫毓汶最初仕途不順,1860年在辦理團練時,因為拒絕交納捐稅,遭到革職遣戍的處罰。1862年,孫毓汶拿出一筆錢來充作軍餉,得以官復原職,重新回到官場,累遷至工部左侍郎。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1884年,慈禧太后以恭親王奕訢“委靡因循”為由,免除了他一切職務,並將恭親王的原班人馬武英殿大學士寶鋆、吏部尚書李鴻藻、兵部尚書景廉、工部尚書翁同龢4 人全部趕出軍機處,換上6位新人,分別是世鐸、額勒和布、閻敬銘、張之萬、孫毓汶、許庚身。

這6人中,領班軍機大臣世鐸遇事模稜兩可,沒有主見。額勒和布為人訥訥寡言,不願出頭。閻敬銘不久後辭職。張之萬年齡最長,已有73歲,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軍機處便由孫毓汶擔任主筆。

孫毓汶畢竟是榜眼出身,文筆很好,與醇親王奕譞關係極好,很快就成為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紅人。不僅如此,孫毓汶還主動巴結了大太監李蓮英,與他結為兄弟。在慈禧太后、醇親王奕譞、李蓮英等人的庇護下,孫毓汶權傾朝野,連光緒皇帝都不看在眼裡,“視皇上如虛器焉”。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這裡有一個故事。

1895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後,光緒皇帝猶豫不決,不想批准和約,打算毀約再戰。孫毓汶主張儘快批准和約,威脅道:“前線屢戰屢敗,皇上如不簽約.則矮人將犯京師,奈何?”

光緒皇帝斥責:“前敵屢敗,皆由賞罰不嚴所致。此約關係重大,汝欲逼朕簽約不成?應先請太后懿旨,再作定奪。”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然而,老於世故的慈禧太后怎麼會在這件事上表態呢?慈禧太后讓內監傳懿旨說:“今日偶感冒,不能見,一切請皇帝旨辦理。”最終,在孫毓汶的一再逼迫下,光緒皇帝不得不在5月2日批准了《馬關條約》。

孫毓汶不但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還善於變化,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嘴臉。唯一不便的是貪得無厭的性格。

文章開頭說過,有人送孫毓汶600兩銀子。這不是一筆小數目了,足以在京城買上一座不錯的房子。孫毓汶卻不以為然,“屈尊”見了那人一面,連道謝之類的話都捨不得說。這是因為,孫毓汶見慣了大錢,區區幾百兩銀子,還真不入他的法眼。

清朝軍機大臣孫毓汶被稱為“齊天大聖”,是怎麼來的?

黃毓恩多年擔任福建夔州知府,有望升遷為福建按察使。黃毓恩給孫毓汶送了一筆錢,孫毓汶直接回絕:“你當了8年知府,就送這麼點錢嗎?”孫毓汶一怒之下,將黃毓恩調到貴州擔任按察使。清朝時,貴州偏僻貧瘠,誰都不想去貴州當官。黃毓恩趕緊託人給孫毓汶送了1萬兩銀子。結果他還沒到任,就接到提拔為福建布政使的任命。

如果官員拒絕給孫毓汶送錢。後果會怎麼樣?

左宗棠旗下有一名大將,叫王德榜。王德榜跟隨左宗棠南征北戰,立下累累戰功,被任命為雲南布政使。中法戰爭爆發後,王德榜表現極佳。戰後,王德榜被招進京城,敘議升遷。他去拜見孫毓汶時,被索要1000兩銀子。

王德榜是武官出身,性格耿介,不肯給錢,在背後大罵孫毓汶:“吾為國家官,非為孫家官。不見何妨,緣何要賄賂?”

孫毓汶聽說後,懷恨在心。慈禧太后打算將王德榜提拔為雲南巡撫,孫毓汶裝作不經意地說:“王德榜文理不通,不合做封疆大吏。”於是,王德榜不僅沒有當成雲南巡撫,還被調任貴州布政使。不久,王德榜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