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匈奴與漢族的衝突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在匈奴和漢族的衝突中所爆發的戰役有很多,導致無數將士戰死沙場。所以匈奴問題在漢代以及漢代之前都是統治者們心中的一根刺。

對匈奴用兵,關乎到社稷的安穩,百姓的生命安全。可以說,在那個時期,匈奴與漢族的關係是每一任統治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在匈奴與漢族的爭鬥中,秦始皇曾派蒙恬帶兵將匈奴驅趕到長城以外,漢武帝也曾派衛青、霍去病等人與匈奴交戰,為滅匈奴,不惜耗空國庫。

漢武帝用巨大代價換取慘勝匈奴的結果,而且對匈奴窮追不捨,這究竟有何意義呢?

一、匈奴簡介

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遊牧的特點讓他們有了與其他民族發生衝突的機會,在古代的中國,漢族人民最多,所以漢族與匈奴之間常常發生衝突,以致於戰爭不斷。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令蒙恬與匈奴作戰,將匈奴趕出河套地區。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西漢剛建立時,逐漸強大的匈奴又開始與漢族人民爭搶地盤,劉邦開始對匈奴用兵,最後以和親之策終結。

在漢朝時,匈奴與漢族的衝突比以往更勝,所以交戰的次數越來越多。尤其是在漢武帝時期,他對匈奴用兵是最多的。公元前57年,匈奴內部出現五單于並立的局面。公元前56年整個匈奴開始一分為二,成為南北兩部。公元前36年甘延壽和陳湯一起帶兵出擊匈奴,將北匈奴的單于殺死。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光武帝年間,匈奴人戰敗被迫北遷,而後北匈奴又被崛起的鮮卑族打敗,北匈奴至此開始陷入大亂。

一直到公元351年,匈奴政權徹底消失。

二、漢族與匈奴之爭

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所以人們對土地的依賴性很強。由於氣候的變化,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地域特色,生活資料也會隨著氣候和地形的變化而變化。

匈奴本就是遊牧民族,所以他們主要依靠畜牧業生活。

當春夏之季時,由於草原上草木茂盛,牲畜有足夠的養料,此時的匈奴人生活不成問題。可是到了秋冬季節時,由於草木的枯萎,牲畜也就沒了養料,匈奴人的生活也就越來越艱難。此時他們只能外出搶奪地盤,以獲取足夠的生活資源。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漢族多生活在平原地區,主要是以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再加上每一個季節都會有相應的農作物作為糧食,在平常年份,大多能夠自給自足。

這樣的天時地利的生活條件,必然會使得身為遊牧民族的匈奴人產生眼紅的情況。所以匈奴人大多會在秋冬之季大舉來犯,以謀求財物。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據史料記載,在秦朝時期,秦始皇剛剛統一中原,正在享受自己的美好生活。可是匈奴人卻帶兵來犯,在邊境地區殺人無數。秦始皇的美好生活被打斷,

於是始皇帝嬴政派遣大將軍蒙恬率領軍隊阻擊匈奴將士。

蒙恬是秦朝有名的將軍,在他的帶領下殺死無數匈奴人,將匈奴人趕出了河套地區。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匈奴被趕出河套地區後,休養生息,逐漸強大起來。直到劉邦建立西漢,匈奴人又一次前來進犯,此時的漢朝由於剛剛建立,生產還未恢復,再加上國庫不足。所以劉邦在與匈奴作戰時十分吃力。再加上國內消耗巨大,讓原本的形式更加雪上加霜。所以最後漢朝和匈奴以和親的方式結束戰爭,

這就使得許多漢朝皇室女子被迫嫁到匈奴。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漢朝經過文景之治國力逐漸強盛,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空前強盛。

於是漢武帝徹底改變和親政策,派衛青、霍去病等人深入匈奴作戰。漢武帝前期,由於國庫充足,所以有足夠的力量打敗匈奴。衛青、霍去病也不負眾望,最終戰勝匈奴。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戰勝之後,本該停止用兵,可是漢武帝卻要乘勝追擊,想要徹底殲滅匈奴,於是又對匈奴發動了好多次戰爭。

這些小小的戰爭雖說一兩次倒沒什麼,可是次數太多就會消耗國力。果不其然,在漢武帝后期由於過多用兵,導致國庫空虛。衛青、霍去病等大將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淹沒於時間長河中,漢武帝可用之將越來越少。可是即使是這樣的形式下,漢武帝仍然要對匈奴用兵。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之後由於匈奴內部逐漸分裂,內部矛盾不斷,最終匈奴政權在公元351年以後趙滅亡的形式,退出政壇。

匈奴人民也在時間長河中被同化消失在歷史中。從漢族秦始皇派蒙恬驅趕匈奴到公元351年,這期間整整有五百五十多年的時間。在這五百多年裡,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

可是漢武帝卻用極大的代價來換取對匈奴的追擊,其意義十分深遠。

正是漢武帝對匈奴的打擊,讓原本強大的匈奴力量逐漸衰弱,多次的不停追擊,完全不給匈奴休養生息的機會,再加上後來匈奴內部矛盾的出現,更使得恢復實力成為夢幻泡影。為後來漢元帝時期,平定匈奴之患,打下堅實基礎。

漢武帝用極大代價慘勝匈奴,有何意義?看這566年征戰史就明白了

匈奴人靠著水草來養殖牲畜,可是由於天氣條件的限制,導致他們的事物來源受阻,不得不與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的漢族人民發生戰爭。

總而言之,歷史上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戰鬥都是對生活材料的爭奪而致。正是戰爭的爆發,激發了匈奴人民內部的矛盾衝突,使得內部矛盾不斷,最終匈奴人被其他民族同化消失。

三、總結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漢朝歷史總共400年左右,在整個漢朝,從劉邦初建政權,到漢獻帝時期400多年的歷史中,

匈奴政權一直在和漢朝統治者之間發生戰爭。

直到後趙滅亡時,匈奴與漢族的爭鬥一直在進行。

如果沒有漢朝漢武帝的多次對匈奴人的用兵,也不會使得匈奴國力受到極大的衝擊,使得匈奴的實力逐漸被瓦解。正是因為漢武帝的多次用兵才使得,當初劉邦在位時,定下的和親政策得以撕毀,保住了許多漢族女子嫁去匈奴。

漢族的對匈奴多次用兵,使得匈奴內部矛盾加劇,加劇的矛盾衝突成為匈奴滅亡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