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為何最終還是選擇放虎歸山?

建安初的劉備對於曹操來說,是個活寶,招牌。

遙想幾年前,徐州郯縣城外,曹操和劉備兩人還率軍廝殺。曹操為報父仇,殺紅了眼,劉備為了幫助徐州牧陶謙,意氣風發。

等到建安初,曹操迎獻帝,新設許都,天下各路軍閥仍在觀望局勢,或者他們都認為,曹操的勢力弱小,不過是下一個董卓、李傕,專權後的結果,也是敗亡。

曹操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為何最終還是選擇放虎歸山?

曹操不然,他用行動告訴大家:我有平定天下的志向!

就在此時,原北海相孔融和原徐州牧劉備落難來投,曹操對兩位以禮相待。

孔融任命為將作大匠,負責許都皇宮的建設工作,後來拜為九卿之一的少府,孔融在朝臣之中地位頗高,朝廷開會時,孔融一直都是意見標杆,曹操都對孔融禮讓三分。

至於劉備,曹操一開始就給劉備兵馬,前去沛縣,繼續對抗呂布,但是沒過多久,次年(197年)呂布也向許都朝廷表示忠心,於是,三方的矛盾暫時擱置起來。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一直不忘徐州之恨,暗中奪呂布的馬,引發爭戰。曹操當時還在南陽討伐張繡,聽聞有變,便緊急回軍,濟陰太守夏侯惇率軍救援劉備,戰敗,曹操又馬不停蹄的趕往小沛。

最終,曹操軍圍困了下邳三個月,一代梟雄呂布授首,曹操把呂布的左將軍名號給了劉備,回去後與劉備,一起乘車,一起吃飯,坐也坐在一起。

陳志《先主傳》: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曹操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為何最終還是選擇放虎歸山?

曹操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把劉備的心留住。

在劉備投奔曹操之初,曹操又何嘗不知道劉備是個不甘於人下的豪傑呢?心腹程昱都曾向曹操提出:“幹掉劉備,以絕後患”,曹操不聽。

陳志《武帝紀》:(劉)備來奔。程昱說公(曹操)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陳志《程昱傳》:劉備失徐州,來歸太祖。(程)昱說太祖殺備,太祖不聽。

按照《魏書》記載,是郭嘉勸住了曹操,郭嘉的說辭是:

“有是。然公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仗信以招儁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迴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曹操笑著對郭嘉說:“你說對了!”

曹操明知劉備不是等閒之輩,為何最終還是選擇放虎歸山?

郭嘉還是很懂曹操的心,他明白,曹操更希望把劉備當成自己的一塊政治招牌來宣傳,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心胸。在這個時間點上,曹操最大的敵人是袁紹,他是不可能為了一個劉備,而讓天下人失望的。

當然,曹操不是上帝,他無法預見,劉備最終真的成了阻礙自己的最大的敵人。

也不能說曹操就虧大了,有失必有得。至少他的心胸讓賈詡看懂了,所以賈詡讓張繡在官渡開戰之始,選擇站在了曹操這邊,助使曹操打贏了官渡這場改寫歷史走向的戰爭。

一別兩難寬

建安四年(199年),袁術在淮南敗亡,準備北投袁紹,曹操也已經準備與袁紹撕破臉,於是派劉備前去堵截袁術。

史書上並沒有說明曹操為何在明知劉備不是個省油的燈的情況下,還要派他出去。如果真要猜,要麼是劉備表現,偽裝的太好了,矇騙了曹操,要麼是曹操真的是犯糊塗。

劉備此去後近二十年(199-219年),曹操再也沒親眼見到劉備。二十多年後,漢中陽平關下,劉備派義子劉封下山罵陣,曹操氣的大罵劉備這個“賣履舍兒”。

《魏略》: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曹)彰。

至於,兩人有沒有在陣前相見,史無明文,不好猜測。曹操退兵後不久,便撒手人間,兩個老冤家再沒有同坐同車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