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中國曆經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統治,這導致整個政治格局上都有很大的問題存在。封建王朝的統治本身就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所以終究會消失在歷史的車輪當中。但是當中國來到近代史,也並非很順利,發展到近代以後,出現過很多的戰爭。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正是因為有了那些戰爭的失敗,才導致中國又奮鬥了很多年,才有了現如今的成果。最為典型的就是中日甲午戰爭,這是發生在近代非常有名的一場戰役,最終清政府簽下了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馬關條約》,該條約大大的傷害到了中國的國力,而使日本政府的國力有所增強。也正是因為這個條約使列強的野心變得更大了。

甲午海戰是發生在1894年9月17日,那是中國和日本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生的一次海戰,最終是以中國失敗而告終的。當時清政府也是花費了很多的錢財打造了北洋水師,但是在與日本進行了激烈的戰爭以後,卻損失慘重,退回了基地。雖然說是在那個年代發生的,但是真正輸出去的可是未來中國100年的國運。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其實在甲午戰爭還沒有發生之前,日本資本主義就已經得到了改良,他們整個國家已經進入了工業化的時代,而清朝仍然是封建的農業社會,這樣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但是也要清楚,實際上在財政還有物資上,清王朝都是領先於日本的。

可以用一句話很好的概括,就是日本是窮進步,而大清王朝則是富保守。如果在這次戰爭過後,清政府一直堅持著打,不投降也不賠款,又會迎來怎樣的結局呢?之前有說到過清王朝是很有錢的,在沒有開戰之前,清政府每年的實際收入達到了7000萬兩,而日本也只有5000萬兩。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因為在那一時期發生了洋務運動,在這之後清王朝的裝備也有更新,其實從這方面來看,皇帝開戰有底氣也是理所應當的。而且後來專家是做過整體的統計的,中國的國民收入已經達到了30多億,良,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持續的打下去,損失更大的將是日本,當然,這不過是一個片面的想法。

因為實際上中國並沒有屬於自己的銀行,戰爭的錢財還會來源於錢莊,就在1894年6月30日沒有開戰之前,李鴻章希望互不能撥出300萬兩當作軍費,而那時候日本在軍隊準備這方面挪出了4000萬輛的額度。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當時並沒有同意李鴻章的撥款計劃,只是想拿出18萬兩銀子作為軍費,最後是協商之下才拿出了150萬的。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打仗本就是一個耗費金錢的事情,清政府沒有屬於自己的銀行,想在國民手中去籌錢又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情。等到戰爭爆發以後,軍費還提不上日程。而且日本可謂是舉全國之力在準備這場戰爭,從皇室一直到平民百姓都在省錢籌集軍費,那時候日本已經達到了2億5000萬日元。

甲午海戰後,如果清廷堅持不賠款,不割地,會有什麼後果?

所以說如果持續和日本打下去的話,吃虧的仍然是清朝經濟體系會出現問題。且那時候的清朝局勢已經很混亂了,對他們來講日本只是敵人的其中之一,不能夠將全部的心力全花在他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