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清朝是一個域外民族建立的國度,它們的民族習慣與風俗和我們關內漢人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之人自古就是蓄髮戴冠,而東北地區女真人則是喜歡結辮子,兩個民族以前一直相安無事,可是後來清朝皇帝入關中國之後強行改變了中國之人的習俗,以結辮代替蓄髮。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由於漢人寧死不屈,殺戮過多,最終多爾袞與各方勢力在紹興達成了協議,漢人男性剃髮易服,女性仍可保持漢人的服飾,史稱紹興協議。清朝享國200多年,剃髮易服之後標誌著漢人接受了滿清政權,兩百多年的時間是很長的,全國各民族得到了大融合。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滿清入主中原後,主動進行了漢化,清朝的體制完全效仿明朝。到了清朝晚期,滿族人與漢人己沒有什麼區別,他們說漢話、寫漢字,學習儒家文化,效仿漢族禮儀。晚清時期,無論滿人還是漢人,還是其他民族,都認為這辮子就是祖宗傳下來的。因為他們的父親、爺爺、太爺爺、再往上的祖先們,都是留著辮子,沒有辮子就意味著大逆不道。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後來清朝亡了,民國當家,又搞剪辮子迎接新民國。這一點,老百姓其實也不願意,雖然辮子被稱為低俗,是落後象徵,但辮子也是頭髮,三百年前留頭不留髮,已經把前額剃光了,這次竟然全剪,難道就不能留一些了麼?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自然也遭到抵制。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當然也有很多人害怕,老百姓擔心基層的那些官員假借“辮子”這個事對自己進行敲詐,輕則要老百姓掏些錢破財免災,重則掉了腦袋,孰輕孰重自己心裡有一杆秤的。假如溥儀真的復辟成功了,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的腦袋搬家,多少老百姓被迫破財免災,老百姓心裡有顧慮啊。

從清初不肯蓄辮,到民國不肯剪辮,漢人200多年間經歷了什麼?

任何一個習慣的形成,基本都會經歷牴觸、妥協再到習慣成自然的!比如現如今的垃圾分類,大家都知道利國利民,利環境利資源,可為什麼有些人不做呢?相信是沒有形成好的習慣!也相信透過宣傳引導,透過硬體的完善,我們大家都會形成一個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到那時,我們的天會更藍,水更清,環境會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