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今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就會運用到很多典故,如“田忌賽馬、圍魏救趙、假痴不癲”等等,並且運用到其中的智慧,來指導我們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問題,而這些典故都與一個人密切相關,那就是戰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與軍師孫臏。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孫臏的本名其實不叫“臏”,根據山東孫氏的族譜,他的原名應該叫做孫伯靈,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後人,根據《史記》的記載,“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也就是說孫武去世一百多年以後,他的後人中有一個叫做孫臏的出生了。

孫武是寫出了《孫子兵法》的偉大軍事家,但是此時距離孫臏所在的時間已經太長,顯然孫臏需要給自己另外找一位老師,於是他年少的時候開始,便跟隨著鬼谷子學習兵法,同時與鬼谷子一起學習兵法的還有一個人叫做龐涓,在當時他們是同窗好友的關係。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龐涓下山得比較早,憑藉著自己的才能得到了魏國魏惠王的賞識,擔任將軍統領兵權,也打過好幾次勝仗,是戰國名將之一。但是他很害怕孫臏,因為自認為才能無法與孫臏相比,於是既害怕孫臏來到魏國,這樣就會減少他的權力,同時又害怕孫臏去到別國,這樣就會讓自己遭遇敗仗。

軍事家的原則之一就是“把危險消滅在萌芽之中”,龐涓顯然深知其中精髓,於是在得知孫臏將要下山的時候,他便立刻派人非常恭敬地去請孫臏來到魏國,許下彼此共同為將的承諾,結果等到孫臏一到魏國,龐涓就翻臉不認人,捏造罪名給孫臏施加了臏刑和黥刑,也就是說挖去了他的膝蓋骨,還在他的臉上刺字,這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巨大侮辱,同時也是要讓孫臏失去行動能力。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儘管如此,龐涓依然對孫臏不放心,多次派人去探視孫臏想要將他殺掉,孫臏靠著裝傻逃過一劫,最終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成功逃離魏國,在齊國透過幫助田忌在賽馬時獲得勝利,而贏得齊國君臣的信任,齊王想要封他為大將軍,但是孫臏因為自己身體殘缺而一力推辭,最終以軍師的身份而掌握了齊國實際的軍權,透過成功策劃了“圍魏救趙”而威震天下。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公元前342年,齊王派遣軍隊去攻擊魏國,孫臏算定龐涓此人驕傲自大,會輕視齊軍,於是就利用他的這種心理,每天減少灶臺的數量,龐涓發現以後大喜過望,認定齊軍已經軍心渙散出現了眾多逃兵,於是拋棄輜重步兵只率領精銳騎軍追來。

孫臏在他的必經之地馬陵設伏,並且在一棵大樹上寫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等到龐涓追來的時候已經是夜晚,看到樹上有字跡於是就去檢視寫的什麼字,此時孫臏埋伏在旁邊的一萬名弓弩手萬箭齊發,龐涓大叫一聲“遂成豎子之名”後拔劍自刎,當然也有人說應該是死於萬箭之下,認為龐涓的劍應該孫臏埋伏下的箭快。

龐涓挖去孫臏的膝蓋骨,還在他臉上刺字,孫臏後來如何報復他?

孫臏因為信任自己的同窗龐涓,結果卻因此而蒙受羞辱,但是他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而是首先保全自己,隨後尋找機會改變所處環境,最終在對手龐涓最厲害的軍事領域,用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擊敗了他,有人說這就是一個大丈夫所應有的作為,哪怕是報復也如此轟轟烈烈。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