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古希臘文明是歐美文明的基礎,曾經無聲無息地消失了上千年,但據說在文藝復興時期,各種被窖藏千年而無人問津的古希臘大師作品井噴而出,於是歐洲重新繼承了古希臘文明,進而演化出了歐美近現代文明。

中華文明自上古以來,雖然歷經風雨磨難,歷經兇狠異族打擊,但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強大的同化力,最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環顧全球,其他的古埃及、古印度、兩河文明等早已斷絕,唯有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傳承了下來。鮮為人知的是,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兩者卻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絡,出現了一系列驚人的巧合,讓人非常難以理解。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黃帝距今4700年,米諾斯文明距今4850年

黃帝被譽為“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關鍵人物。根據古籍記載推算,黃帝距今大約4700年,即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我國一直說上下5000年文明史,起始源頭就是黃帝,他帶領華夏民族走進了文明時代。

但在黃帝之前150年,古希臘文明的前奏開始出現。根據西方考古結論,在古希臘文明之前,希臘地區的文明演變主要有三個階段,即米諾斯文明、邁錫尼文明、黑暗時代(荷馬時代),其中米諾斯文明(又稱為克里特文明)始於公元前2850年,位於如今希臘的克里特島上。

1878年,希臘專家在島上發現一座陶瓶儲藏庫房,於是就稱之為“米諾斯王宮”。20世紀初,英國專家挖掘出古代的王宮遺址(如今諾索斯王宮博物館)後,認為這就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米諾斯迷宮。後來,在克里特島上先後挖出馬利亞王宮遺址、古爾尼亞遺址、線形文字A(至今沒有破解)等,於是歐洲專家將這些考古發現代表的文明稱之為“米諾斯文明”。

也就是說,在距今4800年上下時,東方與西方社會同時迎來重大變革,但從時間上看,似乎西方要比中國更早一些。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距今大約4000年時,東西方又迎來一次巧合

距今4000年上下時,中國大禹治水,得到萬民敬仰,由此建立了夏王朝,開啟了中國“家天下”的王朝時代。

距今3900年上下時,米諾斯文明也迎來了重大變化,據說考古發現了這一時期的王宮遺址,由此證實米諾斯文明與中國一樣,文明進行了一次蛻變。

也就是說,距今4000年上下時,在經過千餘年的孕育之後,東西方文明幾乎同時迎來了鉅變,結果即為中國夏朝出現、西方米諾斯王國出現。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距今大約3600年時,東西方再迎來一次巧合

距今3600年左右,夏朝末代帝王夏桀荒淫無道,商族商湯替天行道,在鳴條之戰中擊敗夏桀,從而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

但在差不多時間,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邁錫尼人開始建國。西方歷史告訴我們,大約公元前1900年,邁錫尼人開始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定居,公元前1600年正式立國,大約公元前1450年時佔領克里特島、滅亡了米諾斯文明,自身大約公元前1200年衰落,之後是多利亞人南侵與邁錫尼文明滅亡,希臘地區進入悄無聲息的“黑暗時代”,沒人知道這一時期真正發生了什麼。

關於邁錫尼文明的建國時間,當時有西方學者說可能是公元前1605年,要比中國商朝早一些。當然,這種想去研究三千年前古文明的精確時間的行為雖然值得尊敬,最終卻被取笑了一番而作罷。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與古希臘同時百家爭鳴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湧現了以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等為代表的一批聖賢,古希臘也同時湧現以柏拉圖、歐幾里得、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師,兩者成就都極度耀眼,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乃至可以說,直至今天東西方文明的差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奠定下來了。(上圖,柏拉圖學園)

更為神奇的是,中國與古希臘大師的個人成就上,甚至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巧合,下面以中國惠施與古希臘芝諾為例。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莊子好友惠施,名家學派開山祖師,宋國大政治家,他曾提出過“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與“飛鳥之影,未嘗動也”兩個觀點。前者探討的是極限概念,後者探討的是絕對靜止概念,即飛鳥之影在某一瞬間,會佔據一定空間,並絕對靜止不動。

芝諾是古希臘哲學家,黑格爾認為他的辯證法源於芝諾(實際源於《老子》,黑格爾說謊了),此人最著名的兩個觀點:一是“阿基里斯跑不過烏龜”,假設烏龜在阿基里斯前100米,跑步名將阿基里斯追上100米後,烏龜已經跑了10米,當阿基里斯追上10米時,烏龜又跑了1米,當阿基里斯追上1米時,烏龜已經又跑了0。1米,當阿基里斯追上0。1米時,烏龜又跑出0。01米,所以阿基里斯永遠也追不上烏龜,他的另一個類似觀點是“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總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迴圈下去,永遠不能到終點”;二是“飛矢不動”的悖論,他問學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將其中的“飛矢”換成“飛鳥之影”,則與惠施的觀點一樣。

對比一下不難發現,芝諾與惠施的觀點高度相仿,其中“飛矢不動”與“飛鳥之影,未嘗動也”更是近乎一致,為何會如此的巧合?

古希臘與中華文明:距今4800年起,兩者歷史程序四處高度一致

古希臘有一句諺語叫“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廣泛意義上的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竟然在重大歷史程序時間點上多處近乎一致,甚至大師們的觀點都有很多相仿之處,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