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宋代詞人李清照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句: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李清照的神色之中,我們能看到她對西楚霸王深深的惋惜。但是,皮醬必須說李清照沒有讀過史記項羽本紀,要麼就有意忽略。

那就是項羽殺人狂魔的本性,尤其是新安城活埋秦軍二十萬降卒的慘劇,堪比武安君白起在長平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可見,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發生了多起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事件,而我們的詩人們卻玩起了英雄浪漫主義,不能不會叫人唏噓。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而李清照本人卻因為戰爭逃離家鄉,丈夫趙明誠也因此病逝,才寫下了悽悽慘慘切切的哀容愁緒。可憐李清照沒有認識到這樣的無原則性,後人不可不深思。

史記上說,西楚霸王率領二十八騎分四隊殺出,等到在下一路口匯合時還有二十六騎。這時,前面有兩條路,項羽問路邊的丈人該走何路。丈人曰:左。據史書記載,“左,乃陷大澤中,是以漢軍追擊之。”可見,丈人存心想讓項羽死。人心向背如此明顯,項羽之敗,不亦宜乎?而劉邦號稱寬厚長者,極具親和力,並且他重用外姓,賞罰分明,如此賢君,焉能不勝?

項羽與二十餘名親兵繼續與數萬漢軍周旋廝殺,最後來到安徽烏江邊上。烏江亭長急勸項王渡河,江東亦足稱王。但項羽以無臉面見江東父老為由,拒絕了亭長的好意。然後西楚霸王下馬,與漢軍短兵接戰。又殺了幾百個漢兵,自己也受了十多處傷。最後走投無路,自刎而死。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如果項羽東渡烏江,歷史會改寫嗎?恐怕未必。首先,戰爭也講氣,故而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說法。項羽在秦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異軍突起,靠的是鉅鹿之戰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勇氣與志氣。

如今兵敗東渡,鎩羽而歸,信心不足,士卒厭戰思家心切。如此之將士,焉能再戰?其次,項羽雖猛,在楚漢戰爭前期佔盡風頭,靠的是項羽及龍且等諸將的蠻力。在戰爭中後期,軍神韓信的加入大大改變了力量對比。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到戰爭後期,劉邦、項羽、韓信已成三足鼎立之勢,而且韓信實力最強,即便項羽在江東覆軍,也難擋韓信之軍威。所以大有說客勸韓信擁兵自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但最終被韓信拒絕。最後韓信死於呂后之手,臨死之前,大呼“應早聽說客之言”,可是,為時晚矣,歷史就是這麼無情。一個為大漢打下了多半江山,奠定中國數百年雛形的大將就這麼死了。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第三,項羽在戰爭中,極盡破壞之能事,引起了廣大百姓的極大反感。秦法嚴苛,百姓多厭之,劉邦能審時度勢,從善如流,又寬刑省法,不與民爭鋒。所以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一大將擁兵30萬,用三年奠定中國百年雛形,只因不願當皇帝慘死!

項羽不敗,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所以,不能沉浸在悲情的英雄浪漫主義,而應該有點理性人文主義精神。項羽有悲劇美,值得同情。但是,如果為了滿足項羽一人的志願,那就會苦了天下的百姓。所以,項羽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