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中國歷史上皇帝前後出過幾百位,各種王更是數不勝數,但說到“霸王”,似乎就是專指一人——-項羽。

西楚霸王項羽,名字上看來雖然只是一地之王,但在史記中被司馬遷列入“本紀”,也就是和帝王同等級別。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主要原因是秦末天下動盪之中,霸王實力最強,以一己之力消滅了秦國的主力,之後分封天下共同滅秦有功者,實際上行使了帝王的權力。劉邦就被項羽封為漢王,這也是漢朝名稱的由來。

楚漢相爭的歷史蕩氣迴腸,至今中國象棋棋盤上中間的界限還是楚河漢界。

其實這段歷史的時間並不長,前後不過四年多時間,從劉邦由漢王封地出兵,明燒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開始,到霸王自刎烏江為止。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末路狂奔

霸王這個曾經的天下共主,經過四年多楚漢相爭,最後在垓下被漢軍聯合其他諸侯重重包圍,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別姬,率領八百壯士,騎馬乘夜色突圍而去。

漢軍天亮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於是劉邦命騎將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殺項羽。在這之前劉邦已經宣佈殺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現在項羽逃跑,身邊已經不剩多少人,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趁項羽最虛弱的時候,拿下這個頭獎。

項羽搶先一步逃走,想追上不容易。項羽渡過了淮河,但身邊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到達陰陵這個地方的時候,又迷路了。打聽路的時候又上當,差點陷入沼澤裡面,好不容易從沼澤中脫身,漢軍已經追上來了。

接下來還是一路狂奔,等到項羽跑到東城這個地方,就只有二十八騎跟隨在身邊了,而漢軍追在身後的還有幾千人。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二十九對數千人,項羽知道這次跑不掉了,命二十八騎分四路突圍,自己依舊威風不減,策馬衝入漢軍之中,斬將、奪旗、殺傷上百人。和手下人再次匯合的時候,居然只少了兩騎,部下也都拜服項王的威猛。

(其中有個小插曲,後來搶到項羽一部分屍身的楊喜,在項羽斬將奪旗後還緊追項王,結果項羽回頭瞪眼大吼一聲,把楊喜連人帶馬都嚇壞了,掉頭跑了好幾裡。這樣的膽小鬼不知道為什麼最後還敢追上來,而且居然搶到了項羽的一部分遺體。)

項羽來到了生命最後的地點,烏江邊上,此處的烏江是長江的一處支流。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從垓下啟程,過淮河,經陰陵到達烏江,整個路程現在計算有三百公里左右,古時候道路沒那麼發達,距離應該更遠,就算是騎馬,也需要休整,不可能整天狂奔,所以估計整個過程應該不只是一天時間。

霸王落幕

垓下聽聞四面楚歌的心理震撼,手下從數萬將士到只剩二十六個人跟隨的巨大失落,連續幾天作戰的深深疲憊,跟隨自己起兵的八千江東子弟無人生還的落寞,令項羽在到達烏江邊後,面對滔滔江水和要用小船送他過江的烏江亭長,突然失去了爭霸天下的興趣。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當時江邊只有一條小船,項羽如果上船,漢軍將再也無法追上他,但就在他能夠脫離幾千漢軍數日追殺的時候,他突然就放棄了。

本打算過江的項羽只是把心愛的烏騅馬送給了烏江亭長,自己和剩下的部下全部下馬面對洶湧而來的漢軍騎兵。

韓信背水一戰,手下有幾萬兵馬,那是激發士卒潛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項羽背後是烏江,但身邊只有二十六人,連戰馬都沒有,迎面而來的是數千騎兵,完全是放棄了生的希望。

項羽單人持短兵,又斬殺了數百漢軍,身上也受傷十多處,生命真的要來到了盡頭。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項羽在最後時刻看到了一個原先的熟人——-呂馬童,他們是怎麼認識的歷史沒有記載,只是記錄下項羽最後的話,要把自己價值千金,可封萬戶的大好頭顱送給這個熟人,算是給熟人留些好處了。

說罷,自刎而亡,除了霸王自己,沒人能殺了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死時三十一歲,項羽平生只一敗,這一敗就葬送了性命。

五人分屍

霸王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但這只是下一個故事的開始。因為劉邦的高額懸賞,面對沒了氣息,不再有威脅的霸王,漢軍內部激烈的搶屍大戰開始了。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王翳首先斬下了項羽的頭顱,其他人才醒悟過來,紛紛上前,結果爭搶中竟然死了幾十人,這也算是給霸王陪葬了。

最後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四個幸運兒,各自搶到了一部分項羽的遺體。

算上被王翳率先砍下的頭顱,霸王彷彿被五馬分屍。

回到大營之後,五個人把各自搶到的遺體部分拿出,拼合成完整的項羽,證明幾個人搶到的真的是項羽的身體的一部分。

項羽的遺骸為漢朝的江山統一繼續做出了貢獻。項羽為楚人,當得知項羽已死的訊息,楚地之人沒了反抗的鬥志,大多降漢。

唯獨“魯”這個地方的人還在反抗,因為這裡是最早項羽被楚懷王封為魯公的封地。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當地人為因項羽被殺,要抵抗漢軍,以死守節。後來漢軍持項羽的頭顱給當地人看,當地人才投降。最後劉邦用魯公之禮安葬了項羽,並親往哭祭。

共同封侯

項羽死後不久,天下大定,在分封功臣的時候,劉邦兌現了諾言,沒有因為項羽不是這五個人殺的而不給封賞,也沒有把賞賜只給拿到項羽頭顱的人,反而是五個人全都給了封賞,都封為侯爵,而且是有實地食邑的侯爵。

當初答應的是封萬戶,因為是五個人的功勞,所以分成了五份。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封楊喜為赤泉侯,食邑1900戶;

封王翳為杜衍侯,食邑1700戶;

封呂馬童為中水侯,食邑1500戶;

封楊武為吳防侯,食邑700戶;

封呂勝為涅陽侯,食邑1500戶。

給這幾個人的封賞其實是對霸王的尊重,這幾個人與其說是殺了項羽,不如說是把霸王的屍身給搶了回來,最終拼在一起葬在霸王老家。

兌現封賞是在向天下宣告,第一,劉邦說話算數,第二,就算被分屍的霸王也有這個價值。對於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劉邦表現出了足夠的心胸氣度。

這五個人,其實在史書上的記載都不多,當時在漢軍中的職位,不是郎中騎,就是郎中,郎中司馬之類的官職,實際上只是騎兵中的小官,帶領他們追殺項羽的灌嬰,才是史書中真正值得書寫的人物。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如果不是因緣際會,在追殺項羽的過程中沒被殺死,還好活了下來,還各自搶到了一部分項羽的遺體,他們也不會受到封侯之賞,更不會史書留名。

這五人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原先秦地之人,基本都在楚漢相爭初期,漢軍平三秦的時候才加入漢軍,也就是實際加入劉邦陣營時間都算是比較晚的。

這幾個人加入後都是馬上進入了騎兵隊伍,以此來看,可能原先都是有一定身份的人,所以善於騎馬,很可能都是原先舊秦的將士,加入後馬上就授予了一定的官職也是證明。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五個小人物加入漢軍不過幾年,僥倖獲得封侯,真是被幸運的光環籠罩。

還不止如此,在漢初劉邦大殺功臣的背景下,正因為他們的不重要,所以都逃過了被誅殺的下場,都算是善終。

而且他們五人死後的諡號中都有一個“莊”字,在古代的諡法中,“屢徵殺伐曰莊”,表示他們都是身經百戰,也是對他們為漢朝建立過程中,在戰場上做出貢獻的肯定。

這五人除了王翳是死於高後六年,也就是呂后當政的時候去世的,其他的四人都活到了漢文帝時期,都至少應該有六七十歲,在那個年代算是高齡了。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五人死後,福澤也都惠及子孫,除了涅陽侯呂勝沒有親生兒子,死後無人繼承,其他人的兒子們都世襲了他們的爵位。

而且杜衍侯王翳、中水侯呂馬童、赤泉侯楊喜都至少延續了四代人,這在漢初因為不起眼的原因,就可以剝奪爵位的歷史環境下,是比較罕見的。

這裡還要著重說一下赤泉侯楊喜,就是那個被項羽一嗓子嚇得跑了幾里地的楊喜,名字就帶有喜感。

雖然膽小,但生逢其時,不僅是五個人中獲封食邑最多的,達到了1900戶,這可是實封,每戶五人計算,這就是將近一萬人,為子孫掙下了諾大家業。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他的子孫更是爭氣,楊喜的後代開枝散葉,一支的曾孫楊敞不僅是司馬遷的女婿,而且做到了丞相的高位,和霍光一起行廢立之事,左右了皇家的命運,是歷史上著名的弘農楊氏的始祖。弘農楊氏在東漢時期,曾經連續四代人官居太尉。

另一支更加傳奇,因為他們這一支綿延到南北朝末期,出了隋文帝楊堅,隋朝的建立者,再次統一中國,直接當皇帝了。這一支出了四個皇帝,楊家可謂是福澤綿長了。

項羽自刎後,五位漢軍將領將其分屍,這些人的下場如何?

霸王身死,殘軀不僅為漢朝一統做了最後的貢獻,而且令五個搶到殘軀之人全部獲益,各自的人生圓滿,更是福及子孫,不知是否是霸王在天之靈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