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在秦末農民起義戰爭中,有過一次有名的事件,就是“鴻門宴”。在這次宴會上,項羽本可以輕易的殺死劉邦,可是最後劉邦還是安然脫險了。項羽為什麼不殺死劉邦呢?是因為婦人之仁還是深謀遠慮?

如果知道幾年後會自刎烏江,項羽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才怪呢。我們是從歷史結果往前倒推才會得出這種疑問。在當時,項羽不殺劉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根本沒有把劉邦放在眼裡,認為他對自己根本沒有威脅。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項羽和劉邦兩個人是老相識,在秦末農民起義的時候,他們都在項梁的手下為將。在項梁兵敗的時候,他們兩人正在一起攻城陽,打定陶,斬李由。在這一段時間裡,項羽和劉邦配合默契,戰無不勝。

但是,不久項梁被章邯所破,項梁被殺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被項梁所立的楚懷王看到了機會,把所有的軍隊都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在他的心中,項羽是對他王位的一個威脅。所以他拜華而不實的宋義為上將軍,統帥項羽等人救趙。並派劉邦入關,還和大家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這就徹底把項羽排除在未來的領導層之外,企圖徹底肢解吞併項家的軍隊。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忍無可忍,殺了宋義,奪回軍權。他帶領自己的親信人馬,渡河去救鉅鹿。他破釜沉舟,一舉消滅了秦軍主力,迫降了章邯等人。在這一仗裡,項羽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能力,顯示了他帶領下的楚軍的戰鬥力,懾服了天下的諸侯,使得這些諸侯軍都歸於他的指揮之下,在當時,項羽指揮的軍隊達到四十萬之多,是天下最強大的軍事集團。

當項羽率領軍隊浩浩蕩蕩的來到函谷關前的時候,他才發現函谷關已經有人把守,不讓他進入。經過詢問,是劉邦的軍隊。項羽大怒,派兵打破關口,進入關中。劉邦的部下曹無傷向項羽告密,項羽決定攻打消滅劉邦。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劉邦能夠比項羽早入關中,除了他機動靈活的戰術外,主要是秦軍的主力被項羽牽制消滅在鉅鹿。他避實就虛,依靠詐謀和奇襲,一路比較順利的進入關中,佔領咸陽,滅了秦朝。

在關中,劉邦初步顯露了他的政治野心。他約法三章,廢除秦朝的苛法,廣施仁義,收取人心,企圖長久的佔據關中。他派兵把守函谷關,想將其他的起義軍拒之門外,割據為王。

而項羽入關,他的想法和劉邦不一樣,他主要是為了報項梁之仇。當發現劉邦先佔領關中,楚懷王的不公,自己的仇恨交織在一起,於是決定消滅劉邦。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當時劉邦的人馬只有十萬,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如果項羽進攻劉邦,劉邦必敗無疑。但是,這個時候項羽軍中出了內奸,他的叔叔項伯和張良關係好,把機密洩露給了張良。於是,劉邦透過張良收買了項伯,讓項伯從中斡旋。於是,經過項伯的努力,才有了鴻門宴這一場活劇。

在這一場鴻門宴裡,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殺了劉邦,而項伯勸項羽放了劉邦。而在這場鴻門宴裡,項羽的表現十分奇怪。他既不說殺了劉邦,也不說放了劉邦。他如同一個局外人一樣,用一種毫不關己的態度看著這一切。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范增派項莊舞劍他不管,樊噲衝入營門他也不管,最後劉邦逃席而走他也不管。實際上,自始至終,項羽都是在矛盾中無法取捨,只好把一切歸於天意。

項羽真的沒有殺劉邦的心嗎?從他不去阻止范增安排項莊舞劍刺殺劉邦來看,他確實有殺死劉邦的意思。項羽想殺死劉邦的理由歸結到一起,也就只有一個,那可就是嫉妒。

項羽在鉅鹿消滅秦軍主力,自己以為立下了滅秦的最大的功勞。可是沒成想,滅秦佔領關中的功勞卻被劉邦給奪取了。這讓項羽十分的惱怒。而且,楚懷王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諾言。讓項羽屈居劉邦之下,是項羽不能容忍的,這使得他想如同對待宋義一樣殺了劉邦。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但是,這個時候的項羽已經不是當年殺宋義的愣頭青了。他現在是統帥天下諸侯的統帥。時勢已經讓他必須擁有政治頭腦,去為自己和部下以及未來的天下打算。這使他不能意氣用事,要經過深思熟慮。

他讓劉邦前來,就是想看看劉邦的態度,來決定接下來是殺劉邦還是放劉邦。最終,項羽以無所作為的姿態放過了劉邦。項羽放過劉邦不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劉邦的姿態很低,對項羽畢恭畢敬,讓項羽對他產生了惻隱心理。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這一次劉邦來見項羽,先有項伯的鋪墊。見面時,劉邦為了活命,可以說是低聲下氣。他對項羽一口一個臣字,以項羽的下屬自居。這種低頭的態度,極大的滿足了項羽的自尊心,也對劉邦產生了同情惻隱之心。

這樣一來,項羽難以下殺劉邦的決斷。如同范增對項莊說的一樣,項羽不忍,被劉邦的姿態所迷惑難以下手。

二、項羽和劉邦過去相識,被過去劉邦的作為矇蔽,對劉邦有輕視心理。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項羽和劉邦過去就相識,他們還一起並肩作戰過。對於劉邦,項羽自認為很瞭解。他對劉邦的軍事才能是看不起的,同時,過去劉邦喜歡酒色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這一切,都使得他對劉邦產生了輕視的心理。他認為,劉邦就如同他的囊中之物一樣,他隨時就可以收拾他。劉邦對自己構不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三、楚懷王的諾言束縛了項羽的手腳,讓他有所顧忌。

項羽雖然消滅了秦軍主力,功勞很大,實力最強。但是,在當年出兵的時候,楚懷王的那句“先入關中者為王”的諾言他也認可了。可是,雖然他以為自己肯定穩操勝券,可還是落後於劉邦進入關中,這使得他在政治上很被動。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在秦朝已經滅亡的情況下,項羽面臨著主持天下大局,戰爭善後的問題。在這個時候,他就不得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他要給大家一個公平公正的形象。這樣,他就不得不顧忌到楚懷王的話,難以向劉邦下手。

四、樊噲的闖營,用言語逼住項羽,使得他不能下手殺劉邦。

最後,在項羽預設范增派項莊舞劍刺殺劉邦的行動時,樊噲闖進營門打斷了項莊的行為。項羽十分欣賞樊噲的氣概,不但不以為忤,還賞他酒肉吃。

在鴻門宴上,項羽為什麼採取無所作為的態度,放走了劉邦?

樊噲趁機說出了項羽內心的顧慮,劉邦有功而被殺,會被天下人所不服。這樣一來,項羽徹底打消了殺劉邦的心思,預設劉邦逃席離去。

在鴻門宴上,項羽不殺劉邦,主要的原因還是輕視了劉邦,不認為劉邦會是自己的對手。他認為劉邦已經俯首稱臣,也就放他一馬。這並不是項羽婦人之仁,也不是他的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