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武則天也許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且知名度最高的女性了。她先後嫁了兩位皇帝,也是一對父子——唐太宗和唐高宗;生了兩位皇帝,也是一對兄弟——唐中宗和唐睿宗;同時自己還是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

武則天是如何能在一個幾千年來由男性統治的世界裡成為聲威赫赫的一代女皇的呢?她的故事屹立在歷史長河中,就像高大的無字碑矗立在乾陵一樣,一直不斷地引起後人的興趣和思索。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說起無字碑,人們對於無字碑的解讀也各不相同,第一種是武則天覺得自己功勞太大了,無法用文字概括。第二種則恰恰相反,武則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不敢寫出來。第三種是武則天覺得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因此乾脆留下一片空白。

人們看歷史的視角和方式會隨時代的變換而變化,對於武則天的評價和看法也正是如此,我們今天也來討論下武則天為政期間的是非功過。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武則天時期的經濟狀況,是經濟發展與民戶逃亡並存。武則天稱“天后”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為貫徹詔命,朝廷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重要標準,如果州縣官吏所在地區“田疇開闢,家有餘糧”者則予以獎賞;反之,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加以懲罰。

但是,特別矛盾的是,武則天時期也恰恰是均田制開始瓦解、逃戶問題非常嚴重的時期。均田制的真實含義是國家把荒地分給老百姓,同時透過戶籍制度把老百姓牢牢地控制在土地上,不許他們遷移,讓他們繳納賦稅,為國家提供兵役和勞役。這個制度從北魏開始實施,到武則天時期已經明顯不適應經濟的發展了,所以許多老百姓就開始脫離戶籍,離開家鄉到其他地方去開荒種地,或者到城市謀生。我們固然可以說均田制瓦解、逃戶出現從根本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在當時,它畢竟引起了政府收入的減少和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加。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武則天時期拔擢賢才、發展科舉。武則天完善了科舉制,鼓勵自薦或者推薦人才,同時能夠明察善斷,有知人之明,因而能從廣泛蒐羅人才中拔擢賢才以為己用,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但武則天在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文化方面武則天促進了文風昌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尚武精神。武則天曾召集文學侍臣周茂思、範履冰等人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還改制音樂機構,將內教坊改為雲韶府,習雅樂,促進宮廷音樂的發展。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但是,對於文學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民族尚武精神的消弱,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漢族將領的短缺問題已經非常突出,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到唐玄宗時期,領兵作戰的將軍就主要是胡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史之亂的爆發,文化的發展同樣是一柄雙刃劍。

武則天時期,社會結構調整與血腥殺戮並存。前面講過,在唐高宗統治之初,朝廷還掌控在關隴貴族集團手裡,他們勢力強盛,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臺,標誌著關隴集團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此後,武則天為了便於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地清洗倔強難制的元老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提拔根基淺薄的新銳後進。這樣,經過武則天半個世紀的統治,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皇帝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貴族官僚的力量大為削弱,平民出身的官僚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科舉出身的官僚,在官僚隊伍中已經佔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說,武則天的努力使得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大大加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正是拜武則天所賜。但是,必須看到,這種社會流動是建立在殘忍的血腥殺戮基礎上的,是由無數人的鮮血鋪就的。所以,當我們談到武則天所造成的社會結構調整和社會流動時,我們仍然是矛盾的。

一塊無字碑,千古武則天

這樣看來,武則天的每一項政績都伴隨著矛盾,借用林達先生的一句話說就是,每灑下一縷陽光,就投下一片陰影。

圖文來源於網路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