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打破心理固著效果——突破路勁依賴

我們都知道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無論哪個國家、哪個地區、這一數值4英尺8。5英寸,用我們通用的計量單位米就是1。435米(當然民國山西王閻錫山做過一個不是這樣的,不僅鐵軌不一樣就連槍械都不一樣,這裡我們不討論。),也許你會對這個標準感到費解,為什麼不是整數呢?這就要從鐵路的建立說起。

早期的鐵路是由建電車的人設計的,而4英尺8。5英寸正是電車所用的輪距標準。那電車的輪距標準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是因為最先造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所以電車的標準是沿用馬車的輪距標準。馬車又為什麼要用這個輪距標準標準呢?這是因為英國馬路轍跡就是這個數值,如果馬車用其他輪距就不能安全的行駛。然後你還會發現,這樣的馬路又是沿襲羅馬人的標準,因為羅馬人當年的戰車就是以牽引戰車的兩匹馬屁股的寬度。

也就是說,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現代鐵軌的寬度,也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事實就是這樣的。這就是路徑依賴的形成與發展經過。

如何打破心理固著效果——突破路勁依賴

“路徑依賴”這個詞,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戴維在《技術選擇、創新和經濟增長》一書中首次提出。最初出現在制度變遷中,由於存在自我強化的機制,這一機制使得制度變遷一旦走上某一條路,他的既定方向在以後的發展中將得到強化。

路徑依賴也反映了我們思路的演變軌跡,思維會受到既定的標準所限制,而難以有所突破。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春秋時期,齊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來到馬棚視察。齊桓公一見到養馬的人就關心地詢問,馬棚裡的大小諸事,你覺得哪一件最難啊?養馬人一時難以回答。這時,在一旁的管仲代他答道,從前我也當過馬伕,依我之見,編排用於攔馬的柵欄這件事最難。齊桓公奇怪的問道,為什麼呢?管仲說道,因為在編柵欄時所用的木料往往曲直混雜,你若想讓所選的木料用起來順手,使編排的柵欄整齊美觀,結實耐用,開始的選料就非常的重要。如果你在下第一根樁使用了彎曲的木料,隨後你就得順勢將彎曲的木料用到底,筆直的木料就難以啟用,反之,如果一開始就選用筆直的木料,繼之必然是全部得用筆直的木料,彎曲的木料就用不上。

如何打破心理固著效果——突破路勁依賴

管仲雖然不知道路徑依賴這個詞。卻用這個理論來說明了問題。他表面上說的是編柵欄建馬棚的事情,但他的用意是在講述治國和用人的道理。也就是如果一開始就走錯了路,那麼後來就只能將錯就錯。很難糾正過來,由此可見路徑依賴的可怕,如果最初的思路錯了也就難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路徑依賴理論不僅為我們顯現了禁錮思想的原因,同時也提出了接觸禁錮的方法。那就是從源頭上突破對其某一種觀點或規範的依賴,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方法,走一條全新的路。嘗試為創新思維開闢一片發展的空間,在這片自由的天空下,將創造力發揮到極致,取得生活與事業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