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出生於河南固始,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與管理學雙學士、廣州美術學院碩士學位。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青聯委員,廣東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深圳市書協副秘書長。結業於中國文聯第八期中青班、中國書協首屆國學班、中國書協首屆理論與批評家高研班等,被《書法報》《書法》等媒體評為“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提名”、 “全國十大青年書法家”稱號,獲廣東省“新世紀之星”稱號等。

創作方面:作品獲第三、四、五、六、七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最高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文化部“群星獎”、廣東省第十屆“魯迅文藝獎”等。五體作品四十餘次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蘭亭獎、全國展、青年展、篆書展、隸書展、楷書展、行書展、草書展等,參加翰墨傳承——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邀請展,民族脊樑——迎慶十九大勝利召開全國書法展,現狀與理想——當前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源流·時代——以王羲之為中心的歷代法書與當前書法創作等重要展覽。

學術方面:論文獲全國第十屆書學討論會“優秀論文獎”(最高獎),首屆全國高等書法教育論壇“優秀論文獎”(最高獎),參加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學術論壇並宣讀論文,擔任中國書協“全國宋代碑刻書法學術論壇”評審監審,另有多篇論文發表於《中國書法》等核心期刊。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行書自撰聯

作品尺寸:180*35cm*2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交流,關於臨摹和創作的一些話題,以及怎樣快速從臨摹走向創作階段。我打算從以下4個關鍵詞展開。

關鍵詞①:科學

第一個是關鍵詞是科學——如何科學有效地進行書法學習。

為什麼要科學有效的學習?因為我們接觸的資訊太多、資料太多、而時間又不夠,這就需要科學學習方法。有些書友拿起筆來就寫,寫的時間也不短,但是卻始終沒有進步,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都白白浪費了。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科學有效的學習非常重要,那麼就涉及到四個方面:

一是時間安排要科學,

二是資料選擇要科學,

三是方向選擇要科學,

四是學習方法要科學。

首先是時間的科學安排。現在大家都要工作,有自己的事業,平時比較忙,那麼在有限的空餘時間裡,就要合理地分配。

我不贊成每天都要動筆,或者從早到晚都在寫字,一定要動腦去思考,思考比動筆更重要,尤其遇到一些不容易辨別的一些字型和一些特殊字例,花一點時間,認真去揣摩,雖然只是幾個字,但是你會記憶深刻。這樣學習比花大量時間抄書效果好得多,日積月累,堅持一段時間,你會讓人刮目相看。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嘉福

作品尺寸:30*25cm

第二,資料的選擇要科學。我們都知道現在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高畫質字帖非常多,那麼在浩如煙海的出版物中,如何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資料呢?

我認為,資料的選擇要像研究生做論文一樣,要圍繞自己的學習方向選擇真正需要的資料,而不是什麼資料都拿過來用,否則,時間一久,你會消化不良的。比如說你想學二王行書,那首先就要選擇一些二王行書相關的經典法帖,其次就是研究二王一脈的理論方面的資料文獻,也可以找來看一看,幫助你增加對二王書風的認識。

第三,學習方向要科學。歷史上留給我們的經典實在太多了,這個別人也說好,那個別人也說好,如果你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別,就如同在大海上航行缺少燈塔的指引而迷失方向,但如果你在一開始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那麼學習起來就會比別人快很多。

比如你喜歡碑,那麼你可以選擇漢隸或者魏碑,在碑中尋找自己最喜歡的風格;如果你偏向帖,你也不一定上來就要學二王,你也可以選擇二王以下的,比如歐陽詢、顏真卿、楊維楨、倪元璐、米芾、蘇東坡等等,他們都各有特點,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兩家深入下去,就能快速達到自己的目標。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的學習方法。大家都知道,學習方法很重要,有了好的學習方法,學習的進度會快很多,但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是科學的呢?接下來的內容,我就為大傢俱體地講解一下。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草書書論一則

作品尺寸:180*50cm

關鍵詞②:研究

研究性地學習書法是保證科學有效地學習的重要方法。研究的內容不僅僅是碑帖的技法,還有碑帖的背景等相關資料。如果你拿到帖子上來動手就寫,而不對碑帖進行一定的瞭解,那麼你的臨帖就是盲目的,始終會和碑帖隔著一層“霧”。

那研究性學習應該怎麼做呢?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研究法帖背景資料和相關風格特點;

第二是研究法帖的技術動作;

第三是研究法帖的空間分割,也就是字法;

第四是研究法帖的章法佈局;

第五是研究法帖的墨色變化;

第六是研究法帖的上下左右關係。

下面以《姨母帖》中的單字為例進行分析示範:

關鍵詞③:關係

我們處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處處都有關係,學書法也一樣,不能孤立地學習,也要注意各方面的關係,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比如當我們看到一個法帖,甚至一個字的時候,大腦中就要聯想到與之相關的資料、資訊,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去了解,去認知,去積累。

而在研究字帖技法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字與字之間上下字的關係、左右行的關係、前後墨色的關係、輕重提按的關係、開合收放的關係,還有大小關係、快慢關係、濃淡關係等等。在單字中,我們也要關注字內的關係,比如左右結構的左收右放、左欹右正、左低右高等,上下結構也類似,所以在學習中要學會舉一反三。

比如你遇到《二謝帖》中的“謝”字,你就要聯想到《聖教序》的謝,還有王獻之的《鵝群帖》中的謝,你可以把這幾個“謝”放在一起,找到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行書聯

作品尺寸:136*30cm*2

關鍵詞④:臨創

臨創轉換是很多我們學書法必須要討論的問題,目前社會普遍的現象主要有三種:

一、臨不進去,創作也不理想;

二、臨得不錯,但是創作時用不上,臨創脫節;

三、臨得很好,也能創作,但是都是生搬硬套古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思考,一看就是集字創作。

而真正好的狀態是臨得很好,創作時能夠合理運用,有選擇性的吸收,既能傳承經典,又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那麼怎樣臨摹才能在創作時活學活用呢?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文天祥詩節選

作品尺寸:180*45cm*2

大家都知道,臨摹對於學習書法是個很重要的訓練,也是實現創作的唯一途徑。但是並不是說能創作了,或者說成了大家了,就不用臨摹了,臨摹其實是終生的事情。透過臨摹,一方面能夠不斷地培養書寫的手感,另一方面也是磨鍊心性的一種方式。但是,如何臨摹呢?

關於臨摹,主要誤區之一就是抄帖,拿來就寫,不做任何研究分析,抄得很開心,但是卻沒有任何收穫;

還有一個情況,臨不準。有些人說臨像沒有用,只是書奴,確實如此,臨得像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也不能證明你是個書法家了,但是這個過程必須要有,畫畫也是一樣,否則當初達芬奇也沒必要跟一個雞蛋較勁那麼久。所以說,臨像是每個書法人的基本功,是對心眼手腦的協調能力的考驗。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隸書《節臨鮮于璜碑》

作品尺寸:360*142cm

比如當你看到王羲之的字,你能夠準確地將這種創作狀態在腦海中表達出來,同時你的手也能跟得上,將王羲之的字書寫出來,這就是一種能力,但我們很多人正是缺少了這種能力。

再比如創作作品的時候,你腦海中往往會呈現出一幅完整作品的模樣,但是在創作的過程中,卻始終不能將腦中的字呈現在紙上,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調整,實際上就是因為你的手、眼、腦協調不到一塊兒,而實臨的訓練就是對這個能力的錘鍊。

那實臨怎樣算過關呢?就是你看到一個帖,就能將它準確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基本的能力,所以說平時要多做臨摹的訓練,讓自己的準確把握的能力得到提升,把它訓練成一種肌肉記憶。就算已經入展獲獎,成名成家了,也要持續地訓練,否則也是會退步的。

如果你能夠靜下心,按剛剛所說的時間、資料、方向、方法四個方面的要點,進行科學地學習,將它持續貫徹下去,那麼你的學習進度,對古人的深入程度,都將遠遠超過盲目臨帖的其他人。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彭雙龍

行書《安和堂札記》

作品尺寸:130*35cm

那麼接下來就要談談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如何進行臨創轉換。其實這個問題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是因為現在毛筆書寫失去了實用性,我們也沒有日常書寫的條件,另一方面是隨著時代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看到的資料龐雜冗餘,有些錯誤資訊往往會把你帶入歧途,再想改過來就需要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所以學書法,吃好第一口奶就顯得尤為重要。

至於臨創轉換的方法,其實有很多種,我總結了以下幾個比較典型的方法,但關鍵是如何堅持貫徹,不斷練習。

1。 集字創作

你可以買一些集字的字帖去學習,當然更建議你自己找字去集,因為這樣你對字的記憶才能更加深刻。

2。 模擬創作

我們可以模擬“體勢”,比如蘇東坡的體勢。蘇東坡的字主要是呈現一種扁的體勢,又有點向右上傾斜,用筆比較敦厚,比較好把握,只要關注到這個原則,有一定行書基礎的人就很容易寫出蘇軾行書的味道。你在臨聖教序的時候,就可以把蘇軾的體勢融入進去。這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法。

3。 風格借鑑

我們拿最典型的是歐陽詢和顏真卿兩家的行書來舉例。歐陽詢的結字偏內擫,用筆剛勁,而顏真卿則是外拓,線條綿厚。那麼你在臨其它碑帖如《聖教序》的時候,你就可以嘗試將顏真卿的外拓的特點融入進去,當然你也可以把歐陽詢剛勁的特點和《聖教序》結合。

4。 經典改造

這相當於模擬創作和風格借鑑的結合,將其他書家的風格融入到另一個經典之中,比如說我們可以把王字改造成顏字,也可以把黃山谷改造成王鐸,也可以把歐陽詢的楷書改造成隋碑。

5。 自然書寫

這是我比較提倡的一種方法。在臨完帖後,你可以寫兩句今天臨帖的感受和心得,利用你臨帖時的手感,如果遇到和帖中相同的字,就儘量往帖子上去靠,儘量寫像。你也可以養成用毛筆記日記的習慣,在臨帖之後,嘗試運用碑帖中的元素,這樣也能夠培養你的創作能力。

彭雙龍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行書《董香光論書選》

175cmx90cm

關於臨創轉換的這五種方法是比較典型的一些方法,也許還有其他老師總結了一些方法,也都是各有優勢,總而言之,我們要透過這些方法的訓練,讓自己能夠運用古人的一些元素,提升技法表達能力,風格演繹能力以及自己作品的格調,等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臨創轉換是基於臨摹之上的訓練,如果你還不能進行有效的臨摹訓練,甚至你還不會臨摹,那麼臨創轉換的問題就不存在。

但是剛剛說了,臨摹是一輩子的事,那是否永遠都不能進行臨創的訓練了呢?其實不是,只要你能夠進行有效的臨摹訓練,能夠汲取到古人的元素,那麼你就可以進行這些元素的臨創訓練,畢竟臨摹不是一蹴而就的。

彭雙龍

第七屆蘭亭銅獎獲獎者秘籍透露

《杜荀鶴詩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