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岳母刺字,孰真孰假?

岳母刺字,孰真孰假?

清宮殿藏畫本《岳飛像》

一 “盡忠報國”還是“精忠報國”?

京劇舞臺上兩個受人尊敬的老爺:關羽和岳飛。岳飛字鵬舉,河南相州湯陰人,出身佃農。他這一生,捍衛國土,抗擊金兵的侵略。他的部隊能征善戰,一心為民,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岳飛的忠孝價值觀,固然和中國儒家的道德觀分不開,但更直接的教育則源於母親的言傳身教。其母姚氏,雖系農婦,文化不高,但正直善良、賢慧勤勞,尤極重視對岳飛的教育。岳飛早年喪父,他曾向皇帝奏道:“幼失所怙,鞠育訓導,皆自臣母。”(見岳飛《乞終止札子》)岳飛兩次參軍,中間退伍返家,膾炙人口的京劇《岳母刺字》,說的就是這一段的歷史故事。情節是:抗金主將宗澤病逝,而繼任的杜充是個投降派,在軍中的岳飛憤而轉回故里。不想很快金兵又大舉侵宋,賢明的岳母在岳飛背上刺字,並命令岳飛再披甲冑,投軍抗金。

這一段戲文是有歷史依據的:岳飛的孫子、著名文學家岳珂在他的名著《金佗粹編》中記載:“先臣(按:指岳飛)天性至孝,自北境紛擾(按:指金兵南侵),母命以從戎報國,輒不忍。屢趣之,不得已,乃留妻養母,獨從高宗皇帝渡河。”京劇《岳母刺字》不但講了岳飛遵從母命,繼續趕回前線,抗擊金兵的史實,並在舞臺上,主要呈現了岳飛的母親姚氏在岳飛臨行前,為要岳飛樹立雄心壯志,銘記報國使命,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

然而,翻閱史料,不難發現兩個問題:一是岳飛背上真刺有這幾個字嗎?二是如果真有這幾個字,那麼是其母刺上的嗎?

據史載:岳飛背上是真刺字的。《宋史·何鑄傳》載:“秦檜力主和議,大將岳飛有戰功,金人所深忌,檜惡其異己,欲除之,脅飛故將王貴上變(按:即做假證言岳飛謀反),逮飛系大理(寺)獄,先命(何)鑄(按:為御史中丞,類似今之兩高的最高領導)鞫(審問)之。鑄引飛至庭,詰其反狀。飛袒(脫衣)而示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俱無驗(按:沒有任何證據),鑄察其冤,白之檜。檜不悅……改命万俟卨(按:秦檜死黨)再審忠良……”這一條正史並非孤證,再看《宋史·岳飛傳》:“(秦)檜遣使捕飛父子……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按:撕破衣服)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既而閱實無左驗,鑄明其無辜。”作為最高司法官員的何鑄親眼所見,自然岳飛背上刺字屬實。

但是,不論戲曲小說還是老百姓口口相傳,岳飛背上的字都是“精忠報國”。到底哪一個更準確呢?當然是何鑄親目所視正確。筆者在杭州遊覽西湖時,見岳飛墓後有“盡忠報國”四個大字刻於壁上,字跡嚴正遒勁,力有千鈞,為明朝人洪珠所書。其中之繁體“國”字,方塊內的“或”字竟缺了右上角之一點。大書家能寫錯字嗎?據說是當年岳母所刺之國字即缺一點。跪在地上赤膊接受母親刺字的岳飛,從後面的銅鏡中已看到端倪,便提示母親,其母卻說所以少此一點,是因為金兵已佔據大宋王朝許多土地,金甌已殘,國已不國,故此少寫一點,是要岳飛永遠記住國難當頭,誓衛國土!當然這僅僅是傳說,但此說既有愛國情感,又甚有機趣,故國人寧信其真不信其偽。那麼一字之差又當如何解釋?“盡”與“精”發音相近,在南方人口中是分不太清的。而書寫這一情節的傳奇《倒精忠》和小說《說岳全傳》的作者皆非中原人。在戲曲中,“精”較“盡”出音容易,且響亮,而意義又相同,故此便延續下來,不再改動。

二岳飛背上的字真為母親所刺?

那麼,岳飛背上的字是否真為姚母所刺?《宋史》說,“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涅”,就是在人的面板上刺文字、畫圖,並以墨塗之,使墨跡深入膚理。也就是今日說的“文身”。《宋史》以及記錄這一事件的宋人筆記、野史,甚至連岳珂的《金佗粹編》也沒有提到自己的曾祖母為爺爺親手刺字。據亡友史學家姜緯堂分析,老太太是不曾親自下手的。一是姚氏未必有“如名門閨秀之具文化素養”;二是“當岳飛平反,嶽霖開始蒐集史料時,霖母即飛妻李氏尚在,倘飛背上之字果出姚氏之手,李氏自必知之甚悉,何竟未告諸兒輩?”但姜氏也說,岳飛走上抗金前線,實與其母的激勵甚至嚴促有關,所以,“從情理上說,岳飛背上‘盡忠報國’四字為母所刺,亦非不可能。”

筆者認為,岳母深明大義,品德高尚,岳飛和其母的感情非一般可語,對其母的敬仰更達到言聽計從,所以刻此四字的創意必出自姚母。但是否出其親手,這是不敢驟下斷語的。因為這個“刺字”是個技術活,刺在面板上,多深多淺合適?而且還要以醋墨塗入膚中,弄不乾淨是會發炎的,所以今日文身也要到專門的店中去做。故此又有兩種可能:一是姚母請專人來刺字;二是姚氏老太太是個能人,頭腦靈敏,手疾眼快,所以親自刺字亦非完全不可能。

至於為什麼諸多文獻,包括岳飛後輩都不談姚母刺字之事,恐怕事關隱私。在宋朝,發配的囚徒臉上是要刺兩行金印的。《水滸傳》裡的許多英雄好漢臉上都被刺了字,說是怕人犯跑了,實際上也是對人格的一種侮辱!當然也有不是這種意思的,如岳飛曾參與的王彥率領的“八字軍”,便都在臉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以示奮勇殺敵之決心。這與犯人被迫刺字是不同的。岳飛背上的字,也可能是在“八字軍”時受其影響而請其他愛國志士所刺。有個寫岳飛的傳奇劇本,便寫岳飛背上之字是請其手下愛將張憲所刺。

雖然刺字者身份眾說紛紜,但姚母既有可能,筆者寧信此說!民間多少年來一直盛傳我國有四大賢母:孟軻之母仉氏、歐陽修之母鄭氏、陶侃之母諶氏、岳飛之母姚氏,千年傳說不衰,不容置疑,所以京劇中的《岳母刺字》是可信的,故此感人至深。

岳母刺字,孰真孰假?

嶽王廟連環壁畫之《岳母刺字》

三 《岳母刺字》何時登上京劇舞臺?

京劇《岳母刺字》是何時登上京劇舞臺的呢?少有資料提供借鑑。查清昇平署伶人入宮演戲記錄,早期的老旦名家,如楊瑞祥、譚志道、郝蘭田、全子、熊連喜、周長順等人,皆不曾留下演出過此劇的記錄。老旦藝術家李多奎曾演出過老本《岳母刺字》,直到1955年,原中國京劇院藝術室的眾位劇作家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張真、戴不凡等京劇專家合力搞《京劇叢刊》,他們對一些骨子老戲不僅僅是記錄,而且進行修改提高,使許多優秀傳統劇目經過畫龍點睛式的修訂,舊貌換新顏,得到很大的提升,其中就包括這出《岳母刺字》。

這齣戲是原中國京劇院已故老劇作家吳少嶽先生改編的,他與老旦名家李金泉一起切磋,金泉先生出了不少好主意。新本《岳母刺字》劇情安排的是,已經參軍的岳飛對新接任的主帥、投降派杜充一反前任主帥、抗金名將宗澤的做法非常鬱悶,私自回家侍母。岳母切責並在其背上刺“精忠報國”,以堅其報國之心,並促其即刻返回。這個情節設定比老本強,順理成章,安排在這樣的背景下岳母揮針刺字,是非常有戲劇性的,符合劇本編寫規律。

劇中嶽母深明大義,志堅如鋼,教子訓子,切責不貸,形象塑造突破以往的岳母形象;而岳飛對母親的訓教,恭謹有加,知過即改,又讓觀眾深感“百善孝為先”的古訓真是言之成理,今人亦當謹遵。因此此劇甫一演出,便贏得觀眾熱愛。當年李金泉扮岳母,李世霖扮岳飛。兩個人都有一條好嗓子,又極會表演,唱做俱佳!其中有幾段好唱,唱腔都是金泉先生親自設計的。戲前段,岳母的心情尚閒適平緩,所以安排了[二黃]的板式。到了刺字之前,岳母心情開始激盪,便改成[西皮]板式。一句“鵬舉兒站草堂聽娘言講”的[西皮導板],金泉唱得高亢入雲。後面的[西皮慢板],訓誡兒子,講明要刺字的道理,唱腔一唱三嘆,情緒也越來越激動,轉為中速的[西皮原板]。待等岳母拔下金簪親手刺字時,唱腔轉為[快板],抒盡怕兒疼痛的骨肉情懷,一氣呵成,一字一淚!最後一句“精忠報國四字輝煌”,聲腔由高轉平,韻味雋永綿長,使一代賢母形象屹立在人民心中!當下老旦名家王晶華、趙葆秀以及胡靜、李宏、翟墨等,均擅演此劇。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