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為後代制定了族譜,本想傳到二十代,結果到一半就結束了

古代皇帝的名字所用的字因代表了天子的聲威,一般人不能使用。如果皇帝的名字中出現一些常用的字,那麼為了避諱,百姓需要找另一個替代字來使用,這就給平常說話等造成了很大不便。而且如果一不小心在用的字上使用了避諱的字,那麼就可能招致牢獄之災。

他為後代制定了族譜,本想傳到二十代,結果到一半就結束了

為此,皇帝在取名上也有所考究。為了減小百姓因字冒犯皇帝的可能性,皇帝的名字除了姓之外一般只包含一個字。歷史上一些朝代的皇帝,除了個別因為情況特殊之外,往往都是隻取了一個字做名。即使只取了一個字,也難以避免百姓不小心在字上冒犯了皇帝。於是在取的那個字上,皇帝往往會選擇那些生僻不常用的字。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西漢宣帝劉詢原來的名字叫病已,這個名字包含兩個常用的字,因此很多百姓不小心就招致了牢獄之災。

為了體恤百姓,漢宣帝就改名為劉詢。不過縱使是漢人的朝代,因為朝代不同,皇帝在取名上也沒有按照同樣的準則來做。像明朝的皇帝在取名上就都沿用兩個字的標準,這其實跟朱元璋在一開始制定了一個子孫族譜有關。因為他事先取好了一個字,後來的皇帝取名只需在後面加上一個字。名字只是一個稱謂而已,況且皇帝的名字又沒人敢輕易說出來,因此皇帝取名就不用顧及稱呼方便與否。朱元璋為後世子孫制定了一個族譜,按照其排好的順序,他的每個兒子的子孫後代的名字中都對應有一個固定的字在族譜中。

他為後代制定了族譜,本想傳到二十代,結果到一半就結束了

按照他制定的族譜,子孫後代一直到二十代都能在族譜上找到相對應的字。然而朝代能延續多長時間,開國皇帝自然不能作出準確預測。縱使朱元璋只為直到二十代子孫留了一個字,然而明朝的時間也終究沒有持續這麼久,到了由這個字的皇帝,明朝就滅亡了。從另一種角度來看,朱元璋在族譜中所給的那些字看起來也不像是十分常見的字,不管他為後代考慮得有多麼遠,明朝終究難以按照其設想的軌跡發展。

對比明朝和其他朝代,可以發現,朱元璋為了統治更穩定,在加強權力集中上制定了一些措施。這些措施體現出他想保住江山不倒的想法。然而明朝的滅亡和歷史上其他一些朝代相差不了多少,統治者不能為百姓的利益著想,不斷剝削農民,最終爆發農民起義也情有可原。明朝是朱元璋透過起義建立起來的,而它最後也滅亡於農民起義,這樣的結果似乎有點因果迴圈的感覺。或許朱元璋在生前就編好族譜,顯示出他更大的控制慾望。

他為後代制定了族譜,本想傳到二十代,結果到一半就結束了

權力進一步集中到皇帝手裡之後,他為子孫後代的事考慮,正體現了開國皇帝的一貫想法,想將江山延續下去。不過世事難違,在古代那種權力集中於皇帝一人手中的制度下,不乏有人對皇權覬覦。這樣的不穩定因素的存在,始終是政權難以真正穩定的一個隱患。縱使朱元璋採取了措施減小了這種事情出現的可能性,但在農民階級這個廣大的群體上,統治者忽略了其影響力,最後朝代滅亡無法避免。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