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微服私訪

回過頭我們還是繼續來說秦始皇。

秦始皇回到宮中後,因為博浪沙刺客事件一直心有餘悸,所以一時也不想再出巡折騰了,只是在宮中宅著,深居簡出。

就這樣,過了三年。

漸漸的,秦始皇忘記了之前的不愉快,又想出去活動活動。

所以時間是治癒一切傷口的良藥,秦始皇也不例外。

去哪裡活動呢?

秦始皇這次沒選擇出遠門,而是準備在咸陽城周邊轉轉,去體察一下民情。心想在自己家門口,都是原來的老鄰居,應該沒太大的安全問題吧。

不過還是怕有什麼意外,所以乾脆低調點,微服私訪,不成群結隊了。

微服私訪這個大家應該都瞭解,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不是專門演過這事麼?

就是皇帝在宮中待膩了,便帶著幾個貼身侍衛,改名換姓以考察民情的名義去民間玩,然後遇到豔遇啊,仇殺啊,冤案啊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

秦始皇也是如此。

他帶了四個貼身侍衛,深藏利刃,不露痕跡的出宮了。

一天,正在瞎逛,就聽到旁邊有幾個人在路邊唱歌。

估計和今天街邊卡拉OK差不多吧,不過應該是清唱而已。

在宮中,秦始皇對靡靡之音聽的太多了,早都沒新鮮感了,聽到這宮外別有風味的鄉村小調自然仔細品味起來。

只聽那些人吟唱道:

“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

秦始皇感覺這歌詞很奇怪,既不是卿卿我我的情歌,也不是壯志豪邁的勁歌,有點莫名其妙,就上前去打聽。

有一個年齡稍大點的人根據自己聽說的情況向他進行了簡單解釋。

原來在太原有個人叫茅盈,精通道術,號稱真人。

他的太爺爺叫茅蒙,表字初成,曾經在華山中得道成仙,乘雲駕龍,大白天就昇天了。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這首歌就是那個成仙的茅孟傳下來的,現在已經成了民間流行歌曲了,老百姓基本上都會唱。

那個時候沒有電視廣播報紙,更沒有網路。

怎麼辦?

一些民間高階騙子就透過民間流行音樂的形式進行歌唱傳播,冒充民謠或童謠。

這種手段在現在看來也比較先進,何況那個時候,老百姓肯定免費給做宣傳了。

現在聽到這首歌謠,頓時來了精神,非常興奮地問:

“人若得道,真的能夠成仙麼?”

那個老頭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底氣,可能也是美好願望吧,就貌似堅定的說:

“心誠則靈麼,只要有道心,注意修煉,就可以長生不老,一旦長生不老了成仙估計問題也不大。”

秦始皇感覺非常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然後秦始皇就與這些人告別,直接回宮了,也沒心情再去微服私訪了。

秦始皇回到宮中後,反覆吟誦那首歌謠,似有所悟。

於是根據歌謠的最後一句“帝若學之臘嘉平”下詔,將“臘月”改稱為“嘉平月”,算是對得道成仙的決心表個態吧。

心誠則靈麼!

接著,秦始皇又下令在咸陽東邊挖一個長二百里,寬二十里的坑。

將渭水引入這個坑裡,形成人工湖,取名蘭池。

坑底用石頭做基礎,在上面建造一個宮殿,取名叫蓬萊。

這個名字大家聽著可能有點熟悉。

不錯!

就是秦始皇在東巡時聽說的那三個海上仙山之一的蓬萊。

另外又把一個巨大的石頭雕刻成鯨魚充當海中的真鯨。

這麼個工程在秦始皇的督造下,很快就完工了。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秦始皇以後就有事沒事帶幾個人過來逛逛,像是真去了海上神山一樣,聊以自慰。

人一旦過於著迷一件事情,又不能做好自我調節,就會容易走火入魔。

秦始皇現在開始就有點這個樣子了。

這麼個大池子遠在郊外,池子裡還有漂亮的宮殿樓閣,平日裡又沒人居住管理,只是秦始皇偶爾過來看看。

時間久了,難免會有流浪漢啊,盜賊啊、丐幫啊等趁秦始皇不來的時候在這裡開會休息,就像現在人跡罕至的空置建築物一樣。

有一夥亡命之徒就看中了這個地方,經常在這裡出沒,估計把這裡當成了他們的“聚義廳”。

秦始皇哪裡會了解這個情況,每次他來的時候都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的。

一天晚上,秦始皇在宮中睡不著覺,又想起了得道成仙的事,就帶著那四個貼身侍衛微服私訪到蘭池旁邊。

說來也巧,住在蘭池中的那幫傢伙正要出去幹一票。

一看有幾個穿著打扮好像很有錢的人主動送上門,那還能放過。

一擁而上把秦始皇等五個人圍了起來。

這大晚上的,來這麼一出,可把秦始皇嚇得不輕。

幸好,秦始皇帶的四個貼身侍衛那是大內高手,身手不錯。

雖然人少,但拼命抵抗還是把這幫烏合之眾打傷幾個。

其他人一看,媽呀,遇到高手了,一鬨而散都逃跑了。

秦始皇受了驚嚇,哪裡還有心情再去蘭池看神仙,馬上回宮,下令通緝那夥強人。

咸陽城為此開展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嚴打工作,直到抓了一批嫌疑人殺掉才算完事。

經過這件事,秦始皇再也沒興致玩什麼微服私訪的遊戲了。

就這樣在宮中又安生了一年。

但平日裡對得道昇仙仍然念念不忘,堅信世上肯定有長生不老術。

心想如果成了神仙,就能未卜先知,還怕什麼暴徒刺客?

因為自古一直在燕趙之地流傳著一些成仙得道的故事。

什麼這個人昇天了,什麼那個人入地了,

傳的神乎其神。

其實是老百姓對某些人比較有感情,懷有美好願望,當他們死後,就把他們傳成神了。

秦始皇是宮中大院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懂民間這些神神叨叨的風俗啊?

對燕趙之地這樣的傳說早有耳聞,心理發癢,非常向往。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於是下定決心再出巡一次。

這次出巡目的地就選在燕趙之地這個神仙窩。

秦始皇出巡隊伍一路前行直到碣石山,碣石山現在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渤海灣附近。

這裡當時屬於燕國境內,方士既多又著名,而且還有幾個據說還真的成仙了,以羨門子高、高誓等人最為著名。

聽說秦始皇要來求仙,燕地的方士都興奮不已,思忖著這次終於可以大顯身手了,發財的機會到了,錢別都全被徐福那小子給掙了。

於是紛紛過來請命。

秦始皇會信麼?

胡思亂想

這群方士裡面最能討秦始皇信任的一個人叫盧生。

“盧生”一聽就不像個人名,但史書就是這樣記載的,我們也只有這樣跟著叫。

“生”在當時專指儒生,“盧生”的意思就是姓盧的儒生。

你可能會奇怪儒生怎麼變成方士了,其實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當時有一些儒生學習一般,畢業證也不好拿,就專攻旁門左道,幹了方士這行,還能賺點零花錢。

另外方士這行沒文化也幹不了啊。

盧生這個傢伙就是這種情況。

恰好秦始皇也好這口,算是歪打正著吧,得到了用武之地。

盧生有個特點,他不但方士這個專業鑽研的不錯,而且口才極好。

看看又是口才好,所以老話說,會幹的不如會說的麼!

很多專業搞得好的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口才不行,只會幹,說不出來,這樣很多機會就容易錯失。

試想你學的東西領導聽不明白,聽不進去,怎麼會被重用呢?

所以口才訓練非常重要,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另外做領導的,也不能只聽下屬怎麼說,還要多注意他說了什麼,不能因為長得很舒服,說得很中聽,就感覺是個人才,其實不一定。

考察人才要做到“察其色,聽其言,觀其行”才比較穩妥。

也正因為盧生說到了秦始皇心坎上,所以秦始皇對盧生特別賞識,就決定派他到海上尋找仙人。

這盧生和徐福有一拼,二話不說,領旨就去了深海,都是藝高人膽大,賺錢不要命的傢伙啊。

秦始皇在家自然是牽腸掛肚的苦等了。

等了好久,盧生這傢伙終於回來了,也不知道趁機去哪旅遊了。

成仙的藥肯定沒拿到,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那玩意兒。

但是呢,盧生最大的特長,前面我們說了,不是專業,是口才。

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把自己在海上求仙的經歷煞有介事的描繪了一遍。

上了什麼神山,進了什麼神宮,拜見了什麼神仙,直把秦始皇糊弄的一愣一愣的。

反正秦始皇也沒見過,由著他忽悠了。

話說完了,總要有點成果吧。

秦始皇那是一代帝王,文韜武略全懂啊。

你這樣神吹了半天就完事了?

那是要看結果的!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盧生這個時候就老實交代仙藥沒求到,但是卻從懷中神神秘秘的掏出了一本書,應該是一卷竹簡。

並告訴秦始皇說,神仙們太小氣,很狡猾,無論如何仙藥不願意給啊。

他實在沒辦法就冒著生命危險偷偷抄了一些成仙得道的書回來。

秦始皇拿過來欣喜萬分,如獲至寶,在宮中研讀起來。

看看人一旦走火入魔過於迷信,即便曾經多麼英明神武都會犯低階錯誤。

盧生的話其實漏洞百出,但是秦始皇他就是信了。

為什麼?

就是鬼迷了心竅,以至於讓他不能自拔迷失了心智。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個度,過度了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導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這本書其實稱不上書,也就幾百字,都是些讖言讖語,未卜先知的話。

只是內容寫的比較玄乎,文字又艱澀難懂,難以捉摸,讓人似懂非懂。這裡我個人有個經驗,大凡看不懂,又說不清的東西一般都是忽悠人的。

大道至簡麼!

原子彈那麼深奧,一個質能方程也不是解釋明白了麼?

所以這個可以用作看人觀物的一個標準。

當然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具體情況還須具體分析。

秦始皇雖然沒看懂這幾百字寫的什麼意思,但其中的一句話讓秦始皇非常緊張。

什麼話呢?

就是著名的“亡秦者胡也“!

從秦朝說起,到清朝結束-秦朝九

這句話太著名了,想必很多人聽說過。

說也奇怪,這書我們也不知道盧生那傢伙從哪裡搞來的,反正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還真預示了秦朝的命運。

所以方士這碗飯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確實需要點天賦。

現在流行的一些所謂大師不是像馬雲這樣的”外星人“都趨之若鶩麼?

那說明他們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究竟兩把刷子是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儘管求仙心切,但是大秦的萬世基業還是他最看重的。

這幾個字無疑刺痛了他那堅強的內心,何況這又是神山上抄來的。

求仙的事就先放放了,還是先研究研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胡”是誰?

誰是“胡”?

是人是鬼?

秦始皇胡思亂想了很久,認為非人非鬼,應該是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匈奴。

說起匈奴,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個民族漢族人民太熟悉了,一直與漢族糾纏了上千年。

其實匈奴的始祖也是夏后氏的後代,名字叫淳維。

這樣說來匈奴和包括漢族在內的所有華夏民族應該是同族同源的。

所以現在一些人搞所謂的民族歧視,地獄攻擊是沒有道理的。

大家本是同根生麼,相煎又何太急呢?

匈奴長期分居在北方,過著遊牧遷徙的生活,他們沒有城郭和耕地,也沒有文字,靠畜牧業和狩獵生活,所以精於騎射,驍勇善戰。

在商朝和周朝時期,匈奴的祖先犬戎就經常攻擊內地,那個著名”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就是被他們給幹掉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匈奴也是經常侵擾中原邊境,甚至發生過多次比較大的戰爭,被中原人稱為“胡人”。

為此與匈奴臨近的幾個諸侯國如燕國、趙國、秦國都苦不堪言,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因為匈奴是個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遇見有水草的地方就安營紮寨一段時間,把草吃光,水喝光,就另某他處。

生活習性也比較野蠻,茹毛飲血,像草原孤狼一樣。

秦始皇對這個民族特別反感。

由於匈奴長期侵擾邊境,早都成了秦始皇無法釋懷的心病,欲剷除而後快。

當年秦始皇滅六國後,第一次出巡選擇西巡到邊境地區視察就是為了威懾匈奴。

現在神書上竟然也說“亡秦者胡也”,這還了得,再不幹掉它,將來這個“胡”還真要“截胡”了秦朝。

於是乾脆仙也不求了。

一面命令大將蒙恬帶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一面帶著盧生北上親自督戰。

自此盧生也成了秦始皇的身邊大紅人,甚至影響了秦始皇的一些重大決策,壞了秦始皇的名聲,造成了深遠影響,以後還會說到他。

既然要打匈奴這個強敵,我們就需要分析一下雙方的力量對比。

秦朝究竟能不能打的過匈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