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柴姓,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當中排位第一,人口也是第一,目前已超過百萬,在中華姓氏中排在第一百二十七位,大多分佈於河南、河北、山西等省區。

柴姓的主要源流有四個,其一源自炎帝后裔姜姓。

《通志》記載:“柴氏,姜姓。齊文公子高之後。”

柴氏源於齊國王族的姜姓,齊文公姜赤之子姜高的孫子高傒以祖父的字為姓氏,改為高姓,高傒的十世孫高柴是孔子的弟子。

高柴的孫子高舉以祖父的字“柴”為姓氏,其後裔有漢初名將柴武,西漢開國功臣之一,受封棘蒲侯。

另一支出自姜姓的柴姓祖先為齊大夫高張,《姓考》記載:“齊大夫高張食採於柴,因氏。”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南北朝至遼朝時期,吐谷渾部族逐步接受漢文化,改為柴[zhài]姓、貲[zī]姓。

柴姓的第三個來源出自蒙古族柴爾吉惕氏、海鳩特氏、哈吉古特氏,明朝的柴爾吉惕氏部族歸附明朝,改為漢姓柴[chái]氏。

柴姓的第四個來源出自滿族的賽密哷[liè、lǜ]氏、塞蒲里氏,後改為漢姓柴[chái]氏、賽氏。

米姓人口約四十餘萬,主要分佈在河北、湖南,部分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雲南等省區。

米姓的主要來源有兩個,其一,北宋畫家米芾考證,認為米姓出自楚國王族的羋姓。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周武王封顓頊後裔在楚國,以“羋”為姓氏,因“羋”和“米”同音,部分羋姓人改為米姓。

另一種說法認為,秦國滅掉楚國後,楚國王族羋氏後人為避免迫害,改為米姓。

米姓的另一個來源出自西域米國。

《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米,西域米國人,入中國者,因以為姓。”

隋唐時期,米國人遷居中原,改為漢姓米氏,被稱作“昭武九姓”之一。

油姓起源不詳,唐朝時就有這個姓氏,如詩人油蔚,明朝的交趾知州油鳳等等。

油姓主要分佈在魯、皖、蘇、冀、吉、黑、陝、滇、臺等省區,人口在2007年統計時為六千餘人,僳僳等少數民族也有油姓。

鹽姓為罕見姓氏,源流有兩個,一是出自春秋時期的諸侯國賴國,第一任國君是周武王的弟弟叔穎。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國滅掉賴國,賴國侯族子孫逃難,被某鹽商救濟,故改姓鹽氏。

鹽姓另一個來源出自嬴姓,伯益後裔有個叫“子”的人,精通製鹽手藝,周孝王時期受命掌管制鹽,被周孝王賜姓鹽氏。

鹽姓主要分佈在上海、廣西、四川、山西等省區。

“醬”姓不見史書記載,公元2007年新年伊始,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派記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柴、米、油、鹽、醬、醋、茶”七個姓氏,在調查“醬”姓時,只找到了十四人,分佈在雲、貴、川、鄂、豫等省區,漢、苗、侗、白等四個民族均有此姓氏。

“醋”姓源流有三個,其一源自姬姓,西周時期,掌管饋食禮祭的有司醋官員,類似現代的主持殯葬禮儀的人員,其後裔以先祖官職為姓氏。

“醋”姓第二個來源出自地名,隋唐時期,河南新鄭有個叫“醋(一作酢)溝”的地方,附近有居民以地名“醋”為姓氏。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醋”姓第三個來源於世人的俗稱,古代人稱呼文人為“醋大”。

《資暇錄》記載:河南新鄭有一些“衣冠儼然”,面色冷峻的文人,平民百姓認為他們“望之有不可犯之色”,如同難以下嚥的酸醋,因此蔑稱這些人為“醋大”、“醋子”、“酸子”。

這些落魄的文人索性以賣醋為生,自嘲稱呼自己為“醋大氏”,其後裔以“醋”為姓氏,以此告誡後裔“讀書無以為益”。

“茶”姓雖然也是罕見姓氏,但是源流很多,其一源自炎帝后裔姜姓,相傳炎帝神農氏在嘗百草的時候,發現了茶葉可以為百姓治病。

炎帝去世後,葬於茶陵(今屬湖南株洲茶陵縣),為炎帝守陵的族人以“茶”為姓氏。

西周時期,姜齊太公姜尚後裔有人擔任王室的茶師,專職為周天子製茶,官職為“茶正”,號稱“茶大夫”,其後裔以祖先職業為姓氏。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茶”姓第二個來源出自子姓,西周時期,殷商天子後裔有人以“茶”為姓氏。

西漢時期,“茶”氏族人渡海去扶桑倭國,傳播茶文化,後在島國繁衍生息,衍生出“樽茶氏”、“博茶氏”等姓氏。

“茶”姓第三個來源出自東周諸侯國蜀國的藩屬國——苴[jū]國,都城土費城(四川廣元昭化鎮),蜀王杜尚的弟弟杜葭萌封地在苴,故苴國又稱作“葭萌國”,後被秦國滅掉,其後裔以“茶”為姓氏。

“茶”姓第四個淵源出自唐朝的茶聖陸羽,其後人以祖先的名號“茶仙、茶聖、茶神”為姓氏,後改為單字的“茶”姓。

你可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也在百家姓當中?

“茶”姓第五個來源出自唐朝滇南什勺氏,避禍改為“茶”姓。另外,哈尼、白、羌、僳僳等民族也有“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