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遼國興衰始末

契丹,起源於上古東胡-鮮卑一系。隋唐時,大賀氏、遙輦氏先後掌握部落聯盟。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契丹首領大賀氏名窟哥者,率領所部內附,唐太宗建松漠都督府,以統領契丹各部。

松漠都督府管轄今內蒙古赤峰、通遼諸地(即今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中下游),都督府治今內蒙古林西縣櫻桃溝古城。以窟哥為松漠都督;又以其別部共立,共計九州。各以首領為刺史。

遼國興衰始末

唐開元十八年(730年),契丹大將可突於殺大賀氏可汗李邵固,立遙輦氏屈列為松漠郡王,契丹可汗。此後可突於連續廢立可汗,甚至不再從大賀氏家族選立可汗,可汗人選從此轉入遙輦氏家族。

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六月,幽州長史兼御史中丞張守珪,因可突於囂張日久,時常入寇唐境,便發兵攻擊契丹,可突於詐降後欲投奔突厥。十二月,張守珪聯絡契丹土官李過折,以松漠都督之職相許,令李過折斬可突於以示歸順,李過折夜襲可突於,殺之。唐授其北平郡王,特進,檢校松漠都督。

遼國興衰始末

不久,可突於餘黨泥禮(即耶律涅裡、或耶律雅裡,遼皇室耶律氏始祖)襲擊並擊殺李過折及其子,自任松漠都督,併兼任契丹夷離堇(契丹部落掌握兵權之職,即後世遼之南北院大王)。

此後泥禮禪位給遙輦氏俎裡,立為阻午可汗。自泥禮開始,耶律氏世襲契丹夷離堇。唐天寶四載(745年),契丹再降唐,唐玄宗賜俎裡漢名李懷秀,授松漠都督,崇順郡王,以宗女靜樂公主和親。

半年後,因范陽節度使安祿山欺凌,李懷秀氣憤難平,殺靜樂公主,聯合奚人反唐。並在之後與唐多次交戰,各有勝負。天寶五載(746年),唐改封遙輦氏楷落為恭仁郡王,代松漠都督,唐與契丹大戰基本結束。

安史之亂後,契丹叛唐依附回紇,唐自此不再冊封契丹首領為松漠都督。唐會昌二年(842年),唐軍破回鶻,契丹首領遙輦氏屈戍上表內附,契丹再度降唐。唐末黃巢起事,天下大亂,契丹趁唐無暇顧及之時,征服了奚、室韋,並多次入侵幽州、薊州。唐藩鎮、盧龍節度使劉仁恭為自立並立威,率軍征伐契丹,火燒草原,契丹損失慘重,不得不向劉仁恭獻馬求和,十年不敢靠近唐境。

唐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契丹痕德廑可汗遙輦氏欽德去世,時代擔任契丹夷離堇之職的耶律氏,權威日盛,此時是耶律阿保機為夷離堇。他在痕德廑可汗死後,把控可汗推選之權,不再從遙輦氏家族選擇可汗,而是把象徵部落首領權力的旗鼓收歸己有,自封契丹部可汗,自此,契丹可汗的傳承自遙輦氏轉入耶律氏家族。

耶律阿保機成為新可汗後,契丹其餘七部首領不服,也希望透過推舉成為可汗。阿保機在其妻述律平協助下,誘使七部首領來鹽池赴宴,藉機殺死七部首領,即為“鹽池之變”。透過血腥殺戮,阿保機清除了反對勢力,統一契丹八部。後梁貞明二年,契丹神冊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大契丹”,耶律阿保機即遼(契丹)太祖。

遼國興衰始末

契丹神冊三年,後梁貞明四年(918年),太祖建都於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天贊二年,後梁龍德三年,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春,太祖以次子、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率軍南侵,進攻幽州。不克,轉師攻佔曲陽、北平等地,五月退兵北返。契丹天贊五年,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太祖攻渤海國,先克渤海重鎮扶余城(今吉林農安縣)後,再攻渤海國都城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市),三日而下。渤海國末代國王大諲撰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立國二百二十八年的渤海國滅亡。

滅渤海國後,太祖改元天顯,改渤海國為東丹國,立長子耶律倍為東丹王,並以“天、地、人”三才之典故,另加耶律倍尊號“人皇王”,賜予天子冠冕。因為太祖自己的尊號是“天皇帝”,皇后述律平是“地皇后”,“人皇王”之名則確立了東丹王耶律倍“二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貴地位。

契丹天顯元年,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回師的途中,沒交代自己的身後事的情況下,突然病逝。其妻述律平奉梓宮西還,並以皇后身份攝政,在她的策劃下,以次子耶律德光總攬朝政,屠殺政敵數百人以穩定政權,耶律倍洞悉母親心思,無奈之下,只好“與群臣請於太后而讓位焉”。率領群臣向述律太后請命:“大元帥(德光)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屬,宜主社稷。”將契丹皇位讓給母親所喜愛的二弟。契丹天顯二年,後唐天成二年(927年)耶律德光正式繼位,即遼(契丹)太宗。

遼國興衰始末

契丹天顯五年,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太祖長子東丹王耶律倍因不堪忍受其母述律後及其弟耶律德光的迫害,南逃後唐,耶律德光由此一統契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