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呂不韋可以說是古今中外最成功的商人

,別人買賣貨物、購地收租牟利,他卻搞了政治投資。

呂不韋在邯鄲見到了秦國太子的兒子子楚,立即認為“奇貨可居”,便和自己的父親有了一段傳於史冊的對話:

“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戰國策》

其中的得失呂不韋豈會不知,他只是還沒下定決心。畢竟,將“子楚”推上國君之位的回報固然無數,但成功的可能性也是茫然。完全可能是竹籃打水。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歷史證明,

在商人的外表下,呂不韋還是經世的奇才

。透過精妙的謀劃,審慎而強有力的執行,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即位。他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洛陽十萬戶為食邑。

三年後,莊襄王病故,呂不韋又擁戴嬴政即位,被拜為相邦,尊稱“仲父”。他也沒有辜負兩任國王的信任,對外繼續開疆拓土,對內平定成嶠、嫪毐叛亂,將權力平穩地轉給嬴政。

位極人臣,物極必反。聰明如呂不韋

在操勞國政之餘,也開始為自己尋求退路

一、與太后的關係是顆“雷”

呂不韋做了仲父,進入後宮更方便了。

他與太后的關係一直不清不楚

。秦王嬴政登基時13歲,對男女之事即將開蒙,一旦過了20歲親政,說不定就會因此瘋狂報復。

這是會讓君王惱羞成怒的事,呂不韋決定未雨綢繆,斬斷這一情緣。

但不到30歲的寡居太后,卻不是他想斷就可以甩的

,呂不韋選擇了健美的嫪毐,使手段令太后對其發生興趣。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嫪毐將受宮刑,太后暗做安排,將其拔去鬍鬚,偽裝成宦官,進宮隨侍太后。太后很快迷上了小鮮肉,呂不韋得以暫時擺脫了煩惱。

但趙太后對嫪毐的痴迷超出了呂不韋的想象。太后懷孕,為掩人耳目搬往雍城。在太后的授意下,嫪毐被封為長信侯,參與國政,大小事務都由嫪毐決定,太后給予全力支援。

嫪毐的權力有了凌駕於呂不韋之勢

,一時間權勢熏天,門客爭相投靠。

秦王親政後,有人舉報了嫪毐: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史記·呂不韋列傳》

嫪毐見事情敗露,想先下手為強,發動叛亂。被秦王鎮壓後,嫪毐被五馬分屍、滅三族,與太后的兩個私生子被摔死,太后被逐出咸陽。

嫪毐之變,是呂不韋為自己避禍而引發的意外事件。

毐曾是其門客,故此,他並不能推脫責任

。可見,這一避禍計劃並不完美。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二、《呂氏春秋》,國家未來的走向

戰國末代,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招賢納士、門客眾多,廣有聲譽。這不僅是名聲的大小,也關乎

各國間人才的爭奪

呂不韋認為自己不能輸給戰國四君子,因此也廣招賢才,對門客禮遇有加,給予厚待。他主持數千門客編纂了《呂氏春秋》,以黃老思想為核心,結合儒、墨、名、法等各家所長,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

《呂氏春秋》反應了呂不韋的治國理念。他編纂此書,除了自己留名於世,還有一大訴求:希望能為秦國的發展指明方向。

秦國自商鞅變法後一直貫徹法家的路線。嬴政偏好法家,並以此治國。但國家即將迎來統一,一個新的時刻,和平的大一統時代,

需要有新的治國理念、指導思想

。呂不韋希望這本書給即將親政的秦王以執政的借鑑。

可惜,秦始皇一直沒有改變,否則也許就不會二世而亡。《呂氏春秋》的思想在後繼的漢初得到了很好的實踐,以致出現了中國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呂不韋沒能使秦王認同他的治國之道。

道不同不相與謀

,大政方針的迥異,使得秦王放棄了呂不韋。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三、曖昧的秦王嬴政血統

呂不韋的一生始終繞不開趙太后。後世劉邦入關,蕭何第一時間就接管了秦檔案,因而司馬遷應該看過秦國的史料,但史料一定不會記載“

嬴政是呂不韋私生子

”的傳言。

司馬遷在《史記》中的相關記述應該來自民間的傳言,不過他並未給出確證,而是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1、嬴政是呂不韋與趙姬之後

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子異字)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史記·呂不韋列傳》

上面的陳述內含漏洞:

呂不韋與趙姬都知道其懷孕,時間當在兩個月以上,而趙姬又足月順產,豈非自相矛盾。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2、嬴政是子楚與趙國富家女之後

我們再來看看司馬遷的另一段記載:

“趙欲殺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史記·呂不韋列傳》

這句話表明:

子楚娶的是趙國富豪之女

,不是舞姬,她與其子趙政(後來的嬴政)在邯鄲之戰時,險些被殺,憑藉著母家的保護才存活下來。而秦在滅趙之後,秦王嬴政還報復了當時的仇家。

“十九年,……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太史公的論述看,秦始皇的母親是豪家女的可能性更大。子楚為了自己的未來,也不會以呂不韋的舞妾為妻,因其低下的身份不僅無助於自己的雄心,反而可能成為政敵的把柄。

“嬴政是呂不韋私生子”廣為傳播,有可能是

呂不韋后期故意慫恿、散播的謠言

,其目的:、表明自己不是敵人。、淡化其與太后的不當關係。、讓秦王有所顧忌。

呂不韋自保之路,將嫪毐推給帝太后,3大奇招功敗垂成

結語:

呂不韋是歷史上的奇人,

莊襄王即位,將幾乎的不可能變成現實

。作為智者,他將權力平穩地移交給秦王嬴政,並預先為自己安度晚年鋪好道路。

他早早地與趙太后脫鉤,又為秦國統一天下後的長治久安指出了方向。在前兩個行動未能取得效果後,甚至

不惜散佈嬴政出身的謊言,用以自保

秦王嬴政因為呂不韋功勞太大,不忍進一步處罰,讓其回到食邑,安度餘生。事情至此應該就結束了,但呂不韋犯了一個錯誤。

可能是

在高位上習慣了,不適應清冷的生活,他沒有閉門謝客

“歲餘,諸侯賓客相望於道,請議信侯。王恐其為變,乃賜不韋書日: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爐。君何於秦,號稱仲父。與家屬徙處蜀。”《史記·呂不韋列傳》

公元前235年,呂不韋飲鴆自盡。至此,一著不慎,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