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2016年時,四川眉山市江口鎮岷江河道內,考古專家發現了一處古代遺址,被確定為“張獻忠沉銀遺址”。遺址中除了眾多的金銀珠寶外,還出水了四枚特殊的金冊,可當專家們對其仔細研究過後,居然揭開了一個關於明王朝的大秘密。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在四川成都地區,一直流傳著一個婦孺皆知的民謠,叫做“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當地人都曾傳說,在岷江之內,沉睡著一座極為豐富的寶藏,而該筆寶藏的主人正是明末起義軍首領張獻忠。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當地警方破獲了一起水下盜寶案,而盜寶賊所交出的贓物中,有很多都帶有“西王”的字樣,專家透過比對分析,確定所有贓物都與明末時期大西王張獻忠有關。

2017年1月5日,“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工程正式啟動,經過幾個月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水中共打撈文物3萬多件,其中包括大量的金器、銀器、印章、兵器等。

此次出水的大量文物,不僅證實了民謠的可靠性,同時也對研究明末清初的歷史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在整個打撈過程中,專家們對出水文物進行了仔細的清點記錄,而文物中4枚特殊的金冊引卻起了專家們的注意。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金冊是皇帝親自頒發給蜀王的“委任狀”,每一代蜀王在上位時,都會由朝廷頒發金冊進行冊封,表明朝廷對其權力的認可。專家們對出水金冊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發現4枚金冊雖然在水中浸泡了幾百年,可是依然儲存完好,並未有太多侵蝕的痕跡。金冊之上佈滿了篆字,字跡清晰可辨,內容為皇帝冊封歷代蜀王的諭旨,4枚金冊上的蜀王名姓都是依次的父子關係。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除此之外,4枚金冊還呈現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它們雖形制相同,可是其含金量卻完全不同,其中明朝中期的蜀王金冊含金量為70%左右,而明朝晚期崇禎皇帝頒發的蜀王金冊,其含金量僅有6%到7%左右,顯然是鍍金金冊。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對於金冊呈現出含金量不同的現象,專家們對其做了仔細的檢測,他們在將金冊的製作工藝、製作地、製作人等明代資料全部查閱了一番後,排除了工匠偷工減料或者中飽私囊的情況,且並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我們都知道,明王朝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較為富庶的王朝,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對較高。可是到了明朝中期,民間奢靡之風開始日盛,朝廷內部也出現了宦官弄權的局面。

明朝從嘉靖朝開始一直到崇禎朝,國內爆發了多次民間起義,明王朝為了維護統治,只能大力鎮壓,消耗的軍費也極為龐大。直至崇禎帝登位時,大明國庫已經空虛無比,連正常的按月發餉都難以做到。

正是在如此尷尬的情況下,大明皇帝也只能是“能省則省”,同時也不得不在各地藩王的金冊上大做文章,只用鍍金做一下面子工程。

張獻忠寶藏發現四枚金冊,金冊的背後,還藏著一個關於明朝的秘密

張獻忠在起義後,曾率軍攻入蜀地,雖然蜀王曾做過堅決的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導致城破,蜀王也隨即自殺殉國。張獻忠在洗劫了蜀王府後,取得了這個金冊,而張獻忠兵敗江口,將所有財寶遺落在渾濁的江底……

文物就是凝固的歷史,它們的背後都有一段不同的故事,所有不同的故事拼接在一起,才組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卷。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歷史的秘密,還是需要藉助不斷的考古發掘與發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