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日中天的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朝代,“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作為由漢人建立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推翻了蒙元對中國的統治,讓政權重新歸漢人所有,弘揚了民族自信心。統治期間整改吏治,鄭和七下西洋,讓民族聲望達到頂點。但這樣一個朝代,為何在最後短短几十年間迅速滅亡了呢?

制度缺陷,高度中央集權催生腐敗

明朝第一個皇帝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使國家的六部都直接對皇帝負責,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成立內閣機構皇帝集行政權、軍權、監察權於一身。從中央到地方,是一個龐大體系的官僚集團。這種制度的缺陷在於賦予內閣的權利過於大了,全國大小政務都優先呈於內閣後才能到皇帝面前,這就相當於文武百官是非功過全在於內閣手裡。嘉靖年間,嘉靖皇帝醉心於修仙問道,朝政大權被嚴嵩、嚴世蕃父子把持,致使朝廷上面皆是“嚴黨”,以至於朝廷對封疆大吏的任用全憑嚴氏父子一句話。貪汙腐敗更是不用說,朝廷收上來的賦稅,先要讓嚴家刮一遍。

再就是朝廷的賦稅來源主要是農業賦稅,但是明朝規定凡是“藩王、皇室宗親以及朝廷官員”的田地不必納稅,上貢朝廷稅務的重擔落在了底層百姓身上。且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士族手裡,到了隆慶年間,朝廷解除海禁,對外貿易興起。大多數人又棄農從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但是朝廷的稅賦仍然側重於農業,於是就造成了國庫虧空的窘況。

如日中天的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皇帝不務正業

明朝可謂是盛產奇葩皇帝,可以這麼說老朱家的孩子要是不當皇帝,在當時也能闖出一片天氣,成為當時的“網紅”。建國初期的幾個皇帝沒得黑,個個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就不用說,為大明朝開疆拓土,為270多年的統治打下了堅實基礎。仁宗朱高熾和宣宗朱瞻基兩父子也乾的不錯,共同開創了仁宣之治。到了英宗朱瞻基這裡就開始瘋狂搞事了,組織了個大明觀光團,結果團滅在土木堡,自己也被俘虜住了一年多的蒙古包才被放回來。到了中後期,朱家的子孫們開始徹底放飛自我,前有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於修仙問道的世宗朱厚熜,後有醉心於榫卯結構,痴迷於木匠活的熹宗朱由校。到了最後一個皇帝,思宗朱由檢,他倒是靠譜點,不修仙也不做木工,但是剛愎自用,疑心重濫殺了不少有用之臣。最後自己也在煤山上吊自縊,真正做到了“君王死社稷”

如日中天的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自然災害

明朝末年處於小冰期的寒冷期,自然災害頻發,首先是旱災。據不完全統計,崇禎在位17年中,全國各地發生了14次特大幹旱,“餓殍遍地,人相食之”的記載十分常見。崇禎十三年(1640年)的乾旱更是罕見的1800年一遇,也是中國自漢代以來最為嚴重的乾旱事件。旱災波及華北、西北地區,受災人口及其廣泛。很多地區都是連年受災。要知道在農業為主的封建時代,旱災對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足以摧毀這個社會的生產基礎,極大地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同時連鎖產生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比如李自成的農民軍起義,正是由於天災人禍,百姓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並且乾旱不是孤身而來的,它還伴隨著蝗災、鼠疫等災害。明朝中後期發生了兩次大瘟疫,分別是1586-1590年、1640-1644年。明清之際,華北三省至少有500萬以上的人口死於鼠疫。

如日中天的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延續了276年的大明王朝至此滅亡。說來諷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正是因為元末時期,朝廷昏庸,百姓飯都吃不飽才舉兵造反的。沒想到200多年後的,大明王朝也是亡於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