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明代夏稅、秋糧各省佔比

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既賦予了江南大氣磅礴的渾厚,更有小橋流水的靜謐。提到江南,大多數人如數家珍西湖、秦淮河、虎丘等一系列名勝古蹟。這些歷史的見證者,見證了江南崛起700多年曆史。滄海桑田,造化弄人,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我們以南京、蘇州、杭州三個城市為代表來梳理下江南城市變遷。

六世餘烈祖龍立,王侯將相烽煙起。漢室大興四百年,孫氏南下據江東。江南終於得到大開發的契機,五胡亂華到南北分離再到隋唐重現盛世遺風。隋代運河開通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賦予了江南崛起的動力。後來的元代重新疏通京杭大運河,江南溝連南北不再繞道洛陽。

我們從梁方仲《中國曆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中得知明代兩京十三省夏稅秋糧來佔比。洪武二十六年、弘治十五年、萬曆六年南直隸分別佔比21。01%、20。37%、20。49%,秋糧佔比22。26%、22。56%、23%。浙江夏稅佔比不高,但是秋糧佔比也達到了10。79%、10。64%、10。76%。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明清各省人才分佈,來自知乎使用者仙俠小丁國

明代是雙都制,自朱棣遷都後南京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南直隸能與北直隸並列,政治地位無容置疑。兩京十三省的稱謂就說明了問題。南直隸無論是夏稅還是秋糧幾乎都是北直隸 6-10倍。南直隸的稅賦的強勢在一定程度為江南文風鼎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代進士合計24814名,而江蘇進士2977名,浙江以3697名穩居各省榜首,兩省佔據26。89%。明代江蘇和浙江出了37個狀元,清代則是47個狀元,而蘇州一府光是狀元就出了26個狀元。明代還是南北榜取科的比例下的產物,若是沒有南北不同的取科制度,江南更高。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明清江南各府人口密度變化,來自知乎金無怠

清初推行的剃髮易服迫使江南十大夫階層抵抗使其心有餘悸,因此分化江南勢在必行。康熙四年,江南省一分為二,自此江南形勢大變。從1368年到1760年,南京是江南省的核心,直到安徽巡撫金入駐安慶。江南分省只是第一步,同年在南京和蘇州分設布政使。江寧布政使管理江寧、揚州、淮安、徐州4府和通、海2直隸州,駐蘇州的江蘇布政使則管理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州。

南京從都城到副都看似一字之差,其實政治中心變遷以及為此產生紛爭貫穿了整個明代。南京僅僅在明末展現了一定的政治價值後,使得終清一代對於南京都極其忌憚,江南分省,江蘇分治、運河鹽業管理的分離都使得南京地位下降非常明顯。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蘇州城市架構,來自王衛平《明清時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蘇州則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依照王衛平《明清時期江南城市史研究》蘇州是在明清時代作為江超地域城市存在。明代中葉起,蘇州手工業易絲織業、染布業、刺繡、造紙業久負盛名,其中尤以絲織業和染布業最為發達。

蘇州府城鋁門蘇州府城閶門稱天下大碼頭,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商業區。閶門外有兩條很長的商業街區,一條沿著運河往西到楓橋,另一條是往西北到虎丘的山塘街。蘇州近郊集中了全國最大的稻米、棉布、絲綢等市場。由於運河聯通南北,蘇州這些市場不僅輻射江南,還輻射到全國其他區域。

懾於蘇州強勢的經濟地位,1724年太倉直接升為直隸州獨立於蘇州府,歸屬江蘇管轄。後來蘇州三分縣城(吳縣、長洲、元和)都是出於一個目的。不過即使分拆後的蘇州,蘇州依託於強大工商基礎,藉助運河便利蘇州依然在江南地位不俗。依照曹樹基《中國人口史、清代卷》中記載,1820年清代蘇州有590。8萬人口,31年後人口增加到654萬。按照現在人口統計口徑,在清代蘇州就是國內超過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明清人口分佈,來自知乎金無怠

歷經五代、兩宋、元代四百多年,杭州經歷了跨越式發展。隋時杭州地名第一次出現,作為餘杭郡,下轄錢塘、餘杭、撫養、鹽官、於潛、武康等縣。大業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自鎮江起,經蘇州、嘉興到達杭州,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點。

五代和南宋杭州成為都城算是杭州的高光時刻。杭州在明代則是浙江承宣佈政使治所,杭州所謂運河起點,與同屬於吳語片區的嘉興、湖州聯絡緊密,蘇杭自此並稱與世。明代南京作為應天府,其地位遠超蘇杭。兩江總督和江寧將軍都進駐南京,杭州除了浙江巡撫也只有杭州將軍,閩浙駐地卻在福州。從軍事地位和政治地位而言,南京大於杭州大於蘇州。

晚明到清代,蘇州的經濟地位是超越南京和杭州的。蘇州其輻射能力完全涵蓋了了周邊松江和常州兩府。寧蘇杭三者可以說是明清江南經濟文化的支點。清代會館數量蘇州達到64家,南京則是39家、杭州也達到了22家,只是杭州相比湖州和嘉興的優勢不明顯而已。

江南城市格局早已大變樣,南京、蘇州、杭州為代表梳理了這三個城市

江南開發

依照曹樹基關於宋元明清人口密度統計資料,蘇州在洪武二十六年是低於嘉興的,但是到了清代乾隆四十一年超過了嘉興達到了755。8人/平方公里。而同期的南京則是506。5人/平方公里,杭州366。6人/平方公里。清代江南內務府所屬的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三個城市經濟實力。

江南就是整個長三角核心,除了寧蘇杭以外,更有上海這一座巨無霸存在。蘇州承受上海餘蔭乘勢而起,南京以往的江南核心城市地位收到壓制,杭州則正走探索新的道路。南京杭州成不了上海,上海也不會削足適履。寧杭唯有在迷霧中努力前行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倒是蘇州有些後勁不足,前景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