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宇文泰出身低微,是如何雄踞關中的?

宇文泰出身低微,是如何雄踞關中的?

宇文泰

宇文泰,字黑獺,古時代郡武川縣人,生逢亂世本在鮮于修禮軍中野蠻生長,後來追隨賀拔嶽成為領軍一方的封疆大吏——夏州刺史,更是在賀拔嶽遇刺身亡後接管了賀拔嶽之位而官拜關西大行臺,後苦心經營關隴大地,與東魏的權臣高歡數大戰互有勝負,直至高歡病死後,才少了稱霸路上的一個最大的絆腳石,宇文泰隨後南征南梁、東擊東魏,打下一大片土地,為此後北周政權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宇文泰是如何從一名被迫流亡的造反者,一步步成為北周開國的奠基人的呢?為此結合本文,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宇文泰的背景如何?

眾所周知,現今社會一個人的成功是離不開貴人的提攜,更何況古代那個人治的社會,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源、背景是很難能成就一番事業的。而我們的“文皇帝”宇文泰的家世又如何呢?

《周書》“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有葛烏菟者,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是為大人。其後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又文曰皇帝璽,普迴心異之,以為天授。其俗謂天曰宇,謂君曰文,因號宇文國,並以為氏焉。”史書介紹宇文泰是炎帝的後代,並且其祖先是部落酋長,而“宇文”是少數民數姓氏,翻譯過來意為“天生的君主”。由此可見宇文泰是帝王之後,有九五之尊的態勢,也難怪爾朱榮僅僅是看見他和三弟宇文洛生形貌綺麗而擔心生變就決定要斬草除根了,估計也和他們的姓氏有關,想想一個有志向想當亂世皇帝的地方梟雄聽說手下有人姓名叫“皇帝”的,心裡難免會忌憚。

《周書》“其子陵仕燕,拜駙馬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將攻中山,陵從慕容寶御之。寶敗,陵率甲騎五百歸魏,拜都牧主,賜爵安定侯。…… 陵生系,系生韜……韜生肱”。這段史料記載了宇文陵原本在燕國做官,官位是駙馬督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駙馬督尉多為皇親國戚駕車的近侍之臣,換句話來說,就相當於今天的國家領導人的司機,也算是吃皇糧而且能接近領導,有一定關係的人了。而後由於戰敗,宇文陵投降了北魏,被封為“都牧主”,而“都牧”一職屬於北魏官職,是內廷派駐尚書省都牧曹監察政務的官員,以佐理曹務,掌馬及雜畜的牧養,也就是孫大聖在天庭的第一份工作“弼馬溫”。宇文陵生宇文系,宇文系宇文韜,宇文韜生宇文肱,宇文肱就是宇文泰的親老爸。宇文陵就是宇文泰的太太爺爺。而宇文泰的老爸宇文肱在當時佔據著什麼職務呢?

宇文泰出身低微,是如何雄踞關中的?

《周書》記載“正光末,沃野鎮人破六汗拔陵作亂,遠近多應之。其偽署王衛可孤徒黨最盛,肱乃糾合鄉里斬可孤,其眾乃散。後避地中山,遂陷於鮮于修禮。修禮令肱還統其部眾。”史書中並沒有具體介紹宇文肱的具體職務,主要介紹了他幹了兩件事:一是組織老鄉擊殺3衛可孤;二是投靠了鮮于修禮。宇文肱祖上兩至三代屬於中央在職在編公務員,即使是管馬御駕車輦的駙馬督尉,在朝中地位不高,但在那個視人命如草芥的時代也遠比普通老百姓強多了,而到了宇文肱這一代,恰逢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作亂河北,小破的大將衛可孤人多勢眾,正在與懷朔鎮大都督楊鈞交戰。宇文肱和鄉里人合謀起兵擊殺衛可孤,史書中用詞為“糾合”,且“斬衛可孤”,“糾合”一詞是指私底下串聯組織的,這說明宇文肱起兵並不是朝廷欽命的招募士兵,否則應該用“募兵”才對,且結合周書開篇寫道“天興初,徙豪傑於代都,陵隨例遷武川焉。”這有理由推斷此時的宇文肱家族已經不在朝廷做官了,而是淪為地方豪強,家中有良田千畝,房屋百十間,金銀財寶無數……,這些經濟基礎成為宇文肱能成功地組織起鄉民的有力保障!

由此可見,到了宇文泰和其父親、爺爺等這幾代人,他們家在當時的時局裡並不算多顯赫,甚至不如東漢末年的曹操。那宇文泰青年喪父、喪長兄,沒有堅實的家族做後盾,他又是如何掌控實權成為一方豪傑的呢?

風起於青萍之末,猛將發於行伍

史書記載宇文泰出生時“生而有黑氣如蓋,下復其身……背有黑子,宛轉若龍盤之形”,似乎有著帝王之相。不過這也是古代統治者寫史書的一種美化手法,想要給自身的執政合法性蒙上神秘的色彩。但宇文泰年少時期表現出了同齡人少有的豁達大度。家中腰纏萬貫、財大氣粗,卻沒有那種富家公子的紈絝習氣,待人接物舉止得體、輕財好施,遠近頗得人心。這樣的優秀品質也為他日後能收攏人心、把控得了大局。宇文泰之父宇文肱起兵擊殺了衛可孤後,史書記載他“地中山,遂陷於鮮于修禮”,宇文家族世代受朝廷的恩寵,又恰逢天下大亂,結合史料的記述,宇文肱此時極有可能是在家鄉組織類似於團練性質的軍隊討伐叛軍,以期能立下功名光宗耀祖,然而自己身實力不濟被叛軍打敗,只能“避地中山”,更不幸的地他還被另一個起軍首領“鮮于修禮”捉住,自投降之。宇文泰就是在這樣的軍旅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地學習到了行軍打仗的訣竅,這使他日後能成為優秀的軍事統帥奠定了基礎。孝昌二年(526年)正月,宇文肱正式加入鮮于修禮的起義隊伍反叛北魏,在隨後的戰鬥中被定州官軍擊殺,宇文泰此時僅有二十歲左右,青年喪父的他不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還在隨後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

而易其主,卻反遭猜忌

宇文肱死後,鮮于修禮與另一起義軍首領葛榮矛盾重重,隨後被殺。葛榮收編了鮮于修禮的部隊,並任命宇文泰為領兵將領,宇文泰認為葛榮昏庸無能且成不了大事,就與幾個兄弟密謀當逃兵。葛榮此時號稱擁軍百萬,揮師直逼京師,與北魏的平叛大將——柱國大將軍爾朱榮在相城附近交戰,爾朱榮神兵天將以七千精銳擊垮了葛榮的中軍,並活捉了葛榮,這樣一來宇文泰的計謀還未實施就當了俘虜。而如何安置這俘虜成為了爾朱榮的頭疼之事,古代有殺降的傳統,要麼害怕降兵重新聚集反叛(如項羽坑殺二十萬降兵),要麼因為口糧不足難以養活眾多人口(如電影《投名狀》中龐青雲蘇州殺降)。爾朱榮此時的處置手法表現相當的藝術。史書記載“於陳擒葛榮,餘眾悉降。榮以賊徒既眾,若即分割,恐其疑懼,或更結

聚,乃普告勒,各從所樂,親屬相隨,任所居之。於是群情喜悅,登即四散,數十萬眾,一朝散盡。待出百里之外,乃始分道押領,隨便安置,鹹得其宜。擢其渠帥,量才授用。”爾朱榮既不像前人一般殺降,引起叛軍的不必要反抗,也容易失去淪陷區的民心,也不是放任自流、任由流民自生自滅,這樣反倒會被造反派重新聚集起來反對朝廷,形成尾大不掉之勢。爾朱榮採取了兩大措施來解決這些叛軍,一是先放後堵,先把俘虜放歸,隨後派兵堵截,並把他們妥善安置,史書中並未記載具體如何安置,結合實際可以推測出這些措施有登記造冊有編為戶民、適當分配土地耕種、派遣修建水利和軍事工事等等,這樣一來就大大地穩定了社會秩序,“新附者鹹安”;二是挑選收編一部分精銳士兵、將領,擴充自身的軍事實力,正所謂“槍桿子裡出政權”,要想在亂世中生存並發展壯大,得靠強大的武裝力量,爾朱榮深諳此道,在挑選將領的過程中,宇文泰兄弟的神武引起了他的忌憚,“榮以太祖兄弟雄傑,懼或異己,遂託以他罪,誅太祖第三兄洛生,復欲害太祖”。宇文泰在鮮于修禮軍中曾多次與爾朱榮的部隊交戰,爾朱榮對其傑出的軍事能力想必早有耳聞,且剛剛擊敗葛榮軍就殺害降將難免會導致將軍狗急跳牆再次反叛,這樣的政策出臺比較詭異,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一、宇文泰兄弟並未真心歸降,有可能還在密謀逃離,但被人告發以致爾朱榮下令處決。前文講到宇文泰兄弟認為葛榮“知其無成,與諸兄謀欲逃避”,此時又被爾朱榮俘虜,對這位北魏權臣並不知根知底且毫不信任,極有可能被殺降,倒不如一走了之,還能保命,但計劃未能實施即被爾朱榮識破;二、爾朱榮的身邊謀士出主意要求殺掉宇文泰兄弟。古代能領兵作戰雄霸一方的地方軍閥都有自己的智囊團,這些人出於維護既得利益的考慮,對待降兵不殺幾個難以立威,宇文泰兄弟正好撞在槍口上,不殺之難以服眾。三、爾朱榮認為宇文泰兄弟雄傑就要殺之只是史書的美化而已。此時的宇文泰才二十出頭,缺少相應的社會閱歷和軍事實戰經驗,難以對爾朱榮構成實質性的威脅,此時的爾朱榮剛剛打敗葛榮,手下還有高歡、賀拔岳家族、侯景等等猛將,不可能會畏懼一個二十歲且是敗軍之將的年輕人。此時遭遇生死危機的宇文泰又是如何處置的呢?

《周書》“太祖自立家冤,辭旨慷慨,榮感而免之,益加敬待”,宇文泰僅憑口舌之簧慷慨陳詞就能打動爾朱榮保留小命?這不大可能,其中應該是有人說清了,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賀拔嶽、賀拔勝兄弟。“太祖與嶽有舊,乃以別將從嶽”。這段話說明了宇文泰與賀拔嶽是有關係的,他們又是如何相識的呢?《周書》記載“鈞覆遣勝出覘武川,而武川已陷,勝乃馳還。 懷朔亦潰,勝父子遂為賊所虜。後隨度拔與德皇帝合謀,率州里豪傑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真檀等,招集義勇,襲殺可孤。”大都督楊鈞派遣賀拔嶽的哥哥賀拔勝攻打武川縣的起義軍,此時的武川縣已經淪陷,賀拔勝只能無功而返懷朔鎮,不幸的是懷朔鎮也淪陷了,賀拔勝與他的父親賀拔度拔一起當了衛可孤的俘虜。賀拔度拔與當地的豪傑領袖“德皇帝”宇文肱(宇文泰的老爸)私下聯合當地的地主豪強起兵擊殺了衛可孤,也就是宇文泰的父親對賀拔嶽的父親有救命之恩,這兩家是過命之交,當爾朱榮要誅殺宇文泰兄弟時,賀拔嶽兄弟出手相救為其求情,再加上宇文泰表忠心的言辭懇切,這才使得爾朱榮有所觸動,放過宇文泰,這樣才好解釋史書的寥寥數語。

建功立業封將入相,天賜良機接管平涼大營

宇文泰既與賀拔嶽有舊交,自身也很有才能,便投靠賀拔嶽當了別將。孝昌二年,宇文泰跟隨賀拔嶽平定了燕州叛亂和北海王顥作亂,被封為鎮遠將軍、步兵校尉。天下大亂的時代很難能有太平日子,這邊的反叛、起義剛剛撲滅,那邊的關右又有万俟醜奴叛亂,宇文泰作為先鋒部隊率先擊敗了叛軍大將尉遲菩薩,這樣的功勳使得宇文泰得到一路提拔,逐漸成為賀拔嶽的心腹將領,等他賀拔嶽當了關西大行臺後也隨之成為了岳父的左丞,讓他掌管“關西政府”的日常事務。這個職位相當於賀拔嶽當了關西省的省長,宇文泰就當了他的常務副省長,地位相當地尊榮。如果事情能按照劇本發展下去,估計宇文泰一輩子也就是一名優秀的軍事將領,絕不會開創一代帝業,都說“亂世出梟雄”,賀拔嶽不幸遇害後,宇文泰迅速接管了平涼軍營,並採取一系列措施牢牢保住了來之不易的帥位。

賀拔嶽之死使得平涼大營的“岳家軍”陷入了空前的危機,那麼事情又是如何發生的呢?讓我們來看看。

宇文泰出身低微,是如何雄踞關中的?

1。賀拔嶽陷入朝廷政治鬥爭慘遭政敵謀害

賀拔嶽是一個心懷大志的人,“賀拔嶽字阿斗泥,少有大志,驍果決人。”,在鎮壓破六汗拔陵起義的戰爭中,曾在三百步之外一箭射中敵方首領。賀拔嶽不僅武力值爆表,上馬能彎弓射大雕,他的軍事謀略也是一絕。在岐州戰役與万俟醜奴的戰鬥中,當上級爾朱天光畏懼不前時,賀拔嶽利用當地的有利地形巧施伏擊,先是假意率軍衝殺敵軍,半道假裝撤退,把敵人引入包圍圈後,再指揮提前埋伏好計程車兵伏擊敵軍,一戰扭轉不利的戰場局勢。由此可見賀拔嶽應當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人。當爾朱榮利用起義的有利時機擴充軍隊提升實力後入主洛陽朝廷當起了北魏的第一代“曹操”時,賀拔嶽與高歡、莫侯陳悅、侯景等實力派同為爾朱榮的部下。後來爾朱榮被孝莊帝元子攸用計擊殺後,爾朱家族遭到清算先後被高歡誅滅,高歡立北魏宗室元修為帝,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取代爾朱榮繼續把持北魏的朝政。元修是一位有抱負的皇帝,不甘心被高歡當作傀儡,一直想著發展自己的力量奪回政權。而之前一直和高歡同為朝臣的賀拔嶽不服他的統治,也想著藉助皇帝的威名取高歡而代之,於是魏武帝元修與賀拔嶽就結為政治同盟,想要趕高歡下臺,高歡與賀拔嶽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永熙二年,魏武帝元修密詔賀拔嶽帶兵進京誅殺高歡,賀拔嶽拉上莫侯陳悅一起幹,事洩,高歡採納謀士翟嵩之計離間賀拔嶽與莫侯陳悅。由於莫侯陳悅嫉妒賀拔嶽的權勢地位,且賀拔嶽還曾經侮辱過他,於是莫侯陳悅接受了高歡的策反,用計誘殺了賀拔嶽。賀拔嶽死得很突然,以至於他的部隊一下子群龍無首陷入內亂中。此時有能力接替帥位的有大將蔻洛、親弟弟賀拔勝,按照古代的繼承製度,親弟弟賀拔勝應該更有機會才對,為何輪到毫無血緣關係的宇文泰呢?此時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趙貴!

趙貴跟隨賀拔嶽平定關中,累遷至大都督,在平涼軍中地位顯赫,在推舉新的平涼軍首領過程中,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於是趙貴言於眾曰:「元帥忠公盡節,暴於朝野,勳業未就,奄罹兇酷。豈唯國喪良宰,固亦眾無所依。必欲糾合同盟,復仇雪恥,須擇賢者,總統諸軍。舉非其人,則大事難集,雖欲立忠建義,其可得乎。竊觀宇文夏州,英姿不世,雄謨冠時,遠邇歸心,士卒用命。加以法令齊肅,賞罰嚴明,真足恃也。今若告喪,必來赴難,因而奉旨,則大事濟矣”。趙貴的提議得到了眾多將士的擁護。“諸將皆稱善”,可見在推舉新一輪平涼首領過程中趙貴的作用巨大,足以影響到當前的局勢走向,甚至可以說,只要趙貴支援誰,誰就能上位。那麼趙貴又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呢?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一、趙貴位高權重,在平涼軍中威望高。“從賀拔嶽平關中,賜爵魏平縣伯,邑五百戶。累遷鎮北將軍、光祿大夫、都督。”趙貴深受賀拔嶽信任,不僅賜爵位、食祿,還是重要的領兵一方那裡的軍事將領。可見趙貴在軍中有不少的兵馬,實力強勁,“槍桿子裡出政權”,這為他推舉宇文泰提供了武力保障,此為人和;二、賀拔嶽為小人謀害,死得很突然,沒有留下遺囑等人事安排,平涼軍突然出現權力真空,為宇文泰上臺提供時機,且在賀拔嶽死後,趙貴詐降莫侯陳悅取回賀拔嶽屍體,這不僅功勳卓著、增加其威望,還有可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如假稱賀拔嶽留下遺囑立宇文泰為新的首領,這樣就增加了宇文泰執政的合法性程度,此為天時;三、蔻洛主動退出選舉,而賀拔勝又遠在南方,宇文泰距離相對較近,佔據地利,且宇文泰與趙貴關係較好,“太昌元年,嶽為關西大行臺,以太祖為左丞,領嶽府司馬,加散騎常侍。事無鉅細,皆委決焉”。宇文泰此前居平涼軍的核心領導層,趙貴辦任何事都得和他彙報,可以說宇文泰是趙貴的上級,宇文泰作為精明的政治家肯定會對趙貴有所拉攏,從賀拔嶽死後趙貴的態度來看,雙方的關係應該是很好的。賀拔嶽遇害前曾派遣趙貴到夏舟問計於宇文泰,“嶽欲討曹泥,遣都督趙貴至夏州與太祖計事”;四、平涼軍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隨時有可能被吞併,“丞相歡使侯景招撫嶽眾”、“或欲東告魏朝,猶豫未決”,不僅有高歡招撫吞併賀拔嶽部隊,內部還有人想要投降高歡。綜上所述,趙貴的提議能獲得透過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於是趙貴派遣赫連達趕赴夏州迎接宇文泰接替平涼首領帥位,宇文泰上位屬於自下而上的推舉,並未獲得朝廷的任命,以當時的制度來講並不合法,朝廷又命北魏宗室武衛將軍元毗以慰勞士兵之名要求賀拔嶽餘部開拔進京,實際上就是要收編這支部隊為己所用,此時的魏武帝元修與權臣高歡的矛盾越來越深,急需一支忠勇可靠的部隊,而賀拔嶽生前本就與高歡為敵,他留下的部隊就是元修所值得依靠的,此時的平涼軍如若不奉詔就是抗旨叛逆,奉詔進京就面臨覆滅的絕境,於宇文泰為了保留實力以鞏固自身的地位採取了以下措施:一、封賞平涼軍中支援自己的大將,收攏人心安定部隊,“太祖至,以貴為大都督,領府司馬”、“加平東將軍。周文謂諸將曰:“當清水公遇禍之日,君等性命懸於賊手。杜朔周冒萬死之難,遠來見及,遂得同學讎恥。勞而不酬,何以勸善?”乃賜馬二百匹”,宇文泰賞罰分明,迅速為自己培養了大批心腹。二、上表北魏朝廷陳述目前的困境“前有高歡虎視眈眈,後有莫侯陳悅追擊”,部隊立即開拔有被殲滅的風險,於是宇文泰請求魏帝元修同意延緩進京,實際上就是要拖延,一直拖下去就能不了了之;三、進京面見魏帝,尋求皇帝的支援,獲得法理上的合法性;四、轉兵討伐謀害賀拔嶽的首惡莫侯陳悅,轉移平涼軍內部矛盾,同時也為宇文泰積累威望口碑;四、魏武帝元修與權臣高歡矛盾激化,派兵進逼京師,元修無奈只能前往關西投奔宇文泰,“帝遂從洛陽率輕騎入關,太祖備儀衛奉迎”,元修入關後,宇文泰也模仿起了爾朱榮、高歡的做法“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起了西魏政權,東出與高歡扶持的東魏數次交戰,透過戰爭一步步地擴充實力,直至完全控制住了西魏。

宇文泰出身低微,是如何雄踞關中的?

參考資料:

《北史》

《資治通鑑》

《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