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塊明朝時期留下的石碑立在韓國近400年 韓國人只敢怒卻不敢碰

現在的韓國首都首爾有一個叫三田渡的地方,那裡有一塊石碑刻滿了漢、滿、蒙三種文字,碑文的抬頭是“大清皇帝功德碑”。從這塊石碑樹立起至今近400年的歷史裡,無數韓國(朝鮮)人對其恨之入骨,卻又不敢將其毀掉,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塊明朝時期留下的石碑立在韓國近400年 韓國人只敢怒卻不敢碰

原來,這塊碑是明朝滅亡前,滿清皇帝皇太極立在這裡的。在吳三桂開啟山海關關門放清軍入關之前,朝鮮仍是大明的附屬國,所以也幫著明朝攻打後金,也就是後來的大清。當然,大打是沒實力的,也就是隔三差五的偷襲一下、搶點物資什麼的。作為清軍來講,這麼沒完沒了的被偷襲,感覺自然是相當不爽。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皇太極命人帶領一大票人馬殺過鴨綠江,結結實實的教育了朝鮮一頓,一勞永逸的讓他們做起了良民。

這塊明朝時期留下的石碑立在韓國近400年 韓國人只敢怒卻不敢碰

不過朝鮮雖然表面上聽話了,心裡肯定不服啊,一萬個草泥馬藏在肚子裡不敢說出來而已。嘴上說一套,心裡想的卻是等清兵退了再繼續抵抗。皇太極這種亂世梟雄豈能想不到這些?於是皇太極麻溜地命令當時的朝鮮國王仁祖為他立了這塊功德簿。碑文要一字不差的按皇太極的要求寫,立完碑也才是第一步,之後朝鮮國王要定期三扣九拜對石碑行大禮,這還不算,大清會不定期派人視察,如發現不對的地方重罰!

這塊明朝時期留下的石碑立在韓國近400年 韓國人只敢怒卻不敢碰

眼間到了甲午戰爭結束,朝鮮變成了日佔區。脫離了大清控制的朝鮮人馬上把這塊碑推倒埋了起來。反正就是當鴕鳥唄,沒了這塊碑再沒人提起那段歷史了。然而好景不長,在1963年的一次洪水過後,這個三田渡清太宗功德碑被衝了出來,直到20世紀韓國總統全斗煥下令要好好的樹立和儲存這個石碑。不過這目的並不是為了中韓友好,而是要韓國人記住歷史恥辱,忘記歷史就是背叛這麼個意思。

呃~這事過去快400年了,還把一股子怨氣撒在一塊石碑上,韓國人這種強烈的自卑與民族自尊心也是沒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