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古時候的人對神的崇拜,都具有一種實用性和功能性。比如祭拜龍王是為了求雨、祭拜觀音是為了祈求平安、祭拜神農是為了能夠五穀豐登、祭拜文曲星是為了金榜題名,類似這樣專管職能的神,還有很多種。

不過以上這類神仙,並不是每座城市都為其設有廟宇。但是有一種廟,在古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它就是城隍廟。“城隍”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神,熟悉的是,無論在影視劇,還是現實中,都能經常看到它、聽到它;而陌生的則是,我們其實並不瞭解它的由來和存在的意義。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在古代神話中,仙界和人界一樣,有皇帝、有官員、也有行政劃分,那麼在城中坐鎮的神就是城隍。《禮記·郊特牲》中記載:“天子大蜡八”,這句話的意思是,周天子祭祀的神有八位,分別是:先嗇、司嗇、農、郵表畷、貓虎、坊、水庸和昆蟲。

其中水庸就是城隍的前身,水庸中的水字,指的是河溝,庸字則指的是城。眾所周知,古代的城牆外,都有一條護城河,而城隍的隍字,即是護城河的意思。所以大多數人認為,城隍就是由水庸神演變而來的。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城隍的形成和出現大約是在三國時期,根據明末清初的《春明夢餘錄》記載,中國古代的第一座城隍廟,出現在三國東吳的蕪湖地區,因為可考的古籍有限,所以這種說法究竟是否真實,那就不得而知了。

城隍顯靈的事件,則是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公元555年,北齊清河王高嶽派慕容儼鎮守郢城(現湖北荊州),南梁大將侯瑱率領大軍兵臨城下。慕容儼防守嚴密,令侯瑱久攻不下,於是侯瑱就在通往郢城的河道中,投放了一種叫做“荻洪(由水草製成)”的障礙物。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巧的是三天之後,狂風大雨突然驟起,河裡巨浪滔天,將荻洪衝得無影無蹤。狂風北起,梁軍在南,北齊軍隊趁勢發動反擊,大敗南梁。籍籍無名的城隍,因為幫助慕容儼破敵而聲名鵲起,從此之後,城隍亦開啟了它的風光之路。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進入唐宋時期,很多城池都開始大興城隍廟,非但有官方為其書寫祭文,就連民間的文人墨客也為城隍大書特書。城隍第一次有封號,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太祖朱溫,敕封越州城隍神為崇福侯。

宋朝皇帝也都有為城隍加封爵位的記錄,元朝皇帝更是直接在都城修建城隍廟,賜封為“神祐王”。在古代眾多帝王中,要數朱元璋最為大方,明朝各個地方的城隍一律進封了爵位,其中京師的城隍爵位最尊貴,封為“承天鑑國司民升福明靈王”。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朱元璋

這個矮子自稱是當地的城隍,他說滑州擋了黃河的道,河神要從城內穿流而過,城隍堅決不答應,於是準備與河神大戰。他來見刺史的目的,就是希望刺史大人為其助戰。五日之後,韋秀莊帶領兩千弓弩手在城樓埋伏,幫助城隍打敗了河神,至此以後黃河水位下退,再沒有威脅過滑州。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

城隍神以前只負責城池的治安,自從它一躍成為封建王朝的官方神仙之後,無論是水旱災害、生老病死,還是健康平安、升官發財,就連科舉考試都歸城隍負責,亦是古代職責最多的神。朱元璋曾經公開地說過:“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則不敢妄為”,畏於神靈,即是畏於君主。

可是百姓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久而久之,人們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些被封了爵位的城隍受了百姓的祭品,卻不為百姓辦事,豈不是和當地的貪官汙吏一樣?因此,從明朝中後期到清朝,城隍的地位開始逐漸降低。

城隍:人神交流的神界“地方官”,古代每個地方為何都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