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挖掘鮮為人知的寧夏人文,講述你不熟悉的寧夏曆史,我是阿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寧夏風情!

《大銀川傳奇》

小城故事多,但聽我唱和。

唏噓嘆往昔,千秋已蹉跎。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1

馬福祥喜歡寫“虎”字,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屢見不鮮。尤其那一豎猶如定海神針,中流砥柱般支撐著整個字的姿態,充分體現出他剛勁沉穩,端正有力的性格和作風!

馬福祥是誰?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他是曾經影響西北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馬家軍”裡的領軍人物,老三馬之一,之後的小五馬是他的後輩。

在清末,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他在西北的聲譽非常高,有著“三朝元老”的名望!關於他的事蹟,在西北流傳眾多,對於他的戎馬生涯,縱橫西北幾十年,這些都廣為人知。給人的多是一個武將和軍閥形象。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很少人知道的是,他還善於書法!雖然他也是清末科舉的正牌武舉出身,但卻從未以一介武夫自詡,反倒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會功夫的文人,自稱“戎馬書生”,和他相熟的人,都會高抬他詡為“儒將”。

說起來,他的書法還真是不錯!在西北書法界有著很高的評價。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2

翻開“馬家軍”的家譜,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或者說是馬福祥的特立獨行,特點鮮明:

從馬福祥的爹馬千齡往上,世代務農,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日子,也就是所謂的老實巴交的農民;

馬福祥的下一代,像馬鴻逵等人,一個個都是軍閥,都是民國時期西北軍界的顯赫人物。

只有他,或者還可以帶上他的侄子馬鴻賓,很多人都以為馬鴻賓和馬步芳、馬鴻逵一樣都是些劣跡斑斑、乏善可陳之人,但馬鴻賓確是個例外!識大體,顧大局,深明大義,可能這裡面有馬福祥的諄諄教誨和影響有關吧。可以說得上是讀書人!

馬福祥在晚年高度概括自己一生經歷的時候,言語中還帶著文人特有的氣質,自書:“

賀蘭舞劍,青山立馬,滄海擢纓,長江觀潮

”。這是一個被封建社會科舉所謂正統薰陶下成長起來的讀書人。

其實,在他的書法裡可以看到,裡面藏有他的志向和胸懷。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3

惟是我家之昌,基之者吾父,大之者仲兄,成之者則予之力居多焉。

這是馬福祥在他的《訓誡子侄書》中所說的話。意思是,他爹馬千齡是他們家族興盛的奠基人;他哥馬福祿是壯大家族名望的人;他則是讓家族成為西北望族出力最多的人。

是的,如果沒有他爹致力培養他們幾個兄弟讀書習武,希望他們能夠透過科考改變人生,也就是走仕途(封建社會里都把走科舉考試這條路稱之為正道,也就是正統的出路),恐怕他們的人生也就是另一個樣子了。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4

馬福祥的二哥馬福祿對他的影響很大!

當馬福祥四歲的時候,馬福祿已經因為當上武進士而在京充當皇宮侍衛。整個兒童時期,他都在家接受父親馬千齡請的私塾先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啟蒙學習,同時也跟父親學武藝。這個私塾先生對馬福祥要求嚴格,寫字要求端正規範,給他打下了良好的書寫基礎。

因為想參加科舉考試,書寫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檢驗,想脫穎而出,首先字型就要出眾,以楷書為主!從後來馬福祥的書法作品來看,可是有很深的楷隸書功底作為支撐的!

轉變在公元1890年,時任陝甘總督楊昌浚在河州閱兵,當時已經回鄉的馬福祿受邀觀禮,也把馬福祥帶上前去。如果不是他哥帶他去,他可能也就是老老實實參加科舉考試。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閱兵的時候看到軍士們雄赳赳,英姿勃發的樣子,更看到一身戎裝的楊昌浚在閱兵臺上接受萬人仰望的樣子,這都讓十四歲的少年馬福祥憧憬不已!產生了“

丈夫生如此

”的感嘆!尤其是馬福祿對他說的一句“

今國家羸弱,非有武備,何以圖強?

”讓他在那個時候,有了投筆從戎的念想!

隨後在馬福祿的悉心提點教導下,於公元1897年,他也考上了武舉人!(武舉人相比較較於傳統的文科科考舉人來說,競爭少一些,容易一些,因為學武的人比較少啊!他們又是武術世家)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5

在後來隨二哥馬福祿一路征戰中,馬福祥成長很快,但是,他都沒有放棄對於書法的練習,因為,閒暇時候,練習書法更考驗他的忍耐性和專注力。

公元1900年,馬福祿京城在對抗八國聯軍捐軀的時候,馬福祥才二十五歲,他接過了馬福祿的部隊,開始獨自挑大樑,開始了他在一個亂世中的政治生涯!時代給了他表演的機會,更給了他一個自由發揮的舞臺。

他從一個清朝廷的低階軍官一步步晉升為清朝廷的高階將領;又在辛亥革命中成功轉化為民國北洋政府的高階官員;再後來被任命為寧夏首任鎮守使,帶著馬福祿的兒子馬鴻賓和自己的兒子馬鴻逵,於公元1912年秋,來到寧夏。

在寧夏,馬福祥主政八年。這八年,是他書法薄積厚發的時期,也是他政治生涯薄積厚發的十年!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6

他開始的時候是不願意來寧夏的!有些被逼無奈的感覺,因為他是被排擠來的。他覺得自己的大本營應該在甘肅,那是他的家鄉。但是他卻沒想到,正是寧夏這片土地給了他另一個機會,一個展示他才能的機會!

在寧夏期間,他以讀書人自詡,韜光隱晦,“

好讀書,熟習歷史掌故、封建禮俗,在寧夏期間,好整以暇,繼志述事。

”廣辦教育學校,負責編撰《朔方道志》等等。閒暇時候還臨摹書法大家的作品,磨鍊心性。這讓他有了成為一方書法大家的機會和實力!

可惜的是,這些卻沒有影響到他的兒子馬鴻逵,歷史證明,馬鴻逵的風評實在有辱乃父門風啊,反倒是薰陶了馬鴻賓,為後來和平解fang寧夏做出了貢獻!

寧夏清朝那點事2:馬福祥自稱“戎馬書生”,為什麼喜歡寫“虎”字?

7

他喜歡寫“虎”字,很多幅作品中都能看到,那一豎都是有停頓的,如同竹節!阿威看來,這個“虎”字,更像是一個“佛”字。這一豎,就是他人生的一個註腳,不偏不倚,端正有節!

或者這個“虎”字,折射出的是他對人生的一個態度吧?

下集更精彩,敬請關注阿威《寧夏清朝那點事》系列文章3!

這裡是銀川!發現銀川之美,感受銀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翻起塵封的記憶,記錄銀川的人文歷史!謝謝閱讀關注!